康桂芬
摘要: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創設教學情景,運用情景教學,能有力地推動教學質量的提高。本文就怎樣成功的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情景提出了幾點看法。
關鍵詞:創設;情景教學;教學情景;教學質量
眾所周知,英語是一門交際語言,而語言是一種工具,是人們進行社會交際的工具。“為交際”是英語教學的出發點,也是其最終目的。但是長期以來,我國英語教學一直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記;教師領讀,學生跟讀”的傳統教學模式,把英語純粹當作語言知識來傳授,而忽略了培養學生口語和書面用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當一名出色的“導演”,創設各種良好的語言情景,使學生盡快進入“角色”,發揮其主體作用,從而真正獲得語言交際能力。要想成功地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本人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師應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專業功底
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自己得有一桶水”,尤其在當今網絡信息化時代,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更多,對老師的要求也就更高,要求老師的知識既有深度也要有廣度。因為教師的思想 、學識和能力直接影響著素質教育的效果。可見,英語教師的思想素質、英語水平素質、 英語教學能力素質和身心素質,是決定外語教學質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在課堂上,教師應是出色的示范表演者,又應是教學過程優化的設計者和執行者,能根據課堂內容創設逼真的語言環境,使學生既學得輕松,又能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有限的45分鐘內有效的提高教學效果。
二、教師應創設英語教學語言的特色
教學語言(teacher language)是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活動時所使用的語言,又稱為教師語言。一個教師課堂語言的質量實際在一定意義上就是教師基本素質的縮影。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某種意義上決定著學生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所以教師的教學語言是相當重要的。一個優秀的外語教師應該:
1、認真嚴謹組織語言,注意語言的邏輯性和連貫性,避免教學語言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即想到哪兒說到哪兒。
2、使教學指令語言簡潔化。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布置任務時使用的語言(即指令語)應該力求清晰、準確、精煉。減慢語速是教師簡化指令語的手段之一。
3、降低語言的復雜程度,以使學生聽懂和理解教師的指令語。教師講解時,要靈活調整句子的長度,多選擇簡單句或并列句,避免用復合句。
課堂教學是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活動,英語課堂教學能否達到教學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和學生的配合。教師應盡量運用精煉、清晰、準確而生動的語言來引導學生,使指令語條理清晰、重點突出,從而達到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三、盡力營造真實的英語氛圍,為學生創設多聽、多講、多練的機會
實行值日生制度,為學生提供語言實踐的機會。
從教二十多年以來,筆者一貫堅持上課前5分鐘讓值日生進行Duty Report,內容可以是唱英文歌、猜謎、小故事、歇后語、腦筋急轉彎或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然后全班學生就值日生所述內容進行討論,這樣一來,既培養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和積極性,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自主學習和課前預習的能力。而且,課堂氣氛熱烈、輕松,每位學生都有上臺表演的機會,他們對此很感興趣,由于上臺機會多,消除了不敢開口的畏懼心理。給學生一個自我表現的機會,不僅有意識地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且在學以致用的同時學生也體會到自覺使用英語的快樂。
四、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創設情景
1、創設“問題情景”。在講授新課文之前,提出一些與課文相關的習題或在講授課文的時候將課文與實際結合起來提一些問題。創設“問題情景”時注意要小而具體、 新穎有趣,有適當的難度,要將所要解決的問題富于學生實際所掌握的基礎上,造成心理上的“懸念”。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前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大力提倡合作學習,小組學習,通過討論幫助學生學到新東西,擴大其認知結構。“問題情景”教學能吸引學習者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和求知欲,是教學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2、創設競爭氛圍,激發參與意識。教學實踐反復證明,學生對即使是毫無直接興趣的智力活動,因渴望競爭取勝而產生間接興趣,也會使他們忘記事件本身的乏味而興致勃勃地投入到競爭中去。為此,教師應設法把課堂變為“智力競技場”,積極創設競爭氛圍,在課堂上開展各種比賽活動,如速讀速記比賽、 男女分組搶答比賽 、學習小組競賽等。例如:在復習表示“提建議”的幾個句型“Let s ……” “Why not ……?”時,教師沒有給學生總結出另外幾種表達相同意思的句型,而是讓學生搶答。學生們躍躍欲試,快速搶答,興趣盎然,學生們很快就答出另外幾種句型“You d better……” “What about……?“Why don t you do ……?”“Shall we do ……?”各種競賽活動能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變苦學為樂學,使學生的大腦處于高效率的最佳學習狀態,有效的提高了學習效率,同時也培養了現代人的競爭意識,為他們今后進入競爭的社會奠定了基礎。
3、創設交際情景。當學生掌握了解一定的語言知識后,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設計貼近生活的交際情景,讓學生充分利用其想象力,靈活地進行英語的社會運用,使他們在實踐過程中將書本上的語言知識和技能轉化為實踐生活中的語言運用,培養其交際能力。
例如“How much are the socks?”這一單元,在教師的指導下,先進行一段有意識的操練,然后讓學生利用帽子和衣服分別裝扮成售貨員和顧客模樣,在講臺上擺上衣服、鞋帽、襪子、文具等實物,這樣就把教室設計成一個購物場所。一位手拿文具盒的“小顧客”走上前,大個子“售貨員”禮貌地問:“What can I do for you ?” “小顧客”回答:“I want the pencil case .How much is it?” “售貨員”接過文具盒,看了看后回答說:“Its 15 yuan .” “小顧客”付款后說:“Thank you very much .”然后拿著文具盒回到座位。這一交際活動將生活搬進了課堂,生動形象。學生在語言實踐中體會了靈活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的快樂和幸福。
4、多媒體教學展現情景。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教育的發展,計算機多媒體也走進課堂,成為輔助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多媒體能做到圖、文、聲、像并茂,用音、形、義的有機結合,使其有身臨其境之感,能為學生創設一個以假亂真的虛擬現實,從而使教學所涉及內容生動化、形象化,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聽說能力和運用英語進行交際能力的培養,促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
例如:在學習Will people have robots in the future?時,隨著節奏強烈而動感的音樂,一幅幅神態各異,千奇百怪的機器人畫面呈現在學生面前:不同形狀的機器人分別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他們有的充當醫生,在醫院工作;有的充當汽車制造師;有的甚至還會跳舞……。
這時,學生的注意力已完全被動感的畫面和優美的語音語調吸引。運用“跟讀”方式,讓學生有一定的語言參與能力后,再點擊“角色扮演”,挑選幾位學生扮演不同的機器人進行操作和討論,系統可將扮演者的讀音錄下來,再播放出來,供教師和學生分析發音的準確性。這樣,讓學生進入模擬的現實生活進行嘗試,教學效果非常好。
教學實踐證明,創設各種教學情景,運用情景教學,使學生觸景生情,以情致學,融情于教,寓教于樂,以“樂教”促“樂學,使教與學和諧地發展,從而有力地推動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