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鐵
摘要:俗話說得好,學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樹人,最怕寫作文。在語文教學中,對教師而言,最難教的是作文;對學生來講,最難寫的也是作文。眾所周知,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考試中占有40%的大比例分數,可以說占了語文學科的半壁江山,但是我們學生作文水平普遍低下,因此學生一見作文心就煩。老師呢?也害怕作文教學,因為盡管很努力的講解,但學生仍無所適從,一籌莫展,學生的寫作水平很難得到提高。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就成為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
關鍵詞:初中語文;作文;教學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中學生的寫作水平呢?談一談我的幾點體會和做法。
一、改善教學,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樂于學習的動力源泉,表現自我、展示自我是每個孩子都愿意并積極去做的事。”留心觀察事物,養成勤于思考和樂于動筆的習慣,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見聞和想象寫下來。”這就明確地告訴我們對于作文指導要從興趣入手。在作文教學中,學生有了興趣,就可以形成一種強烈的樂于動筆的愿望。
1、感悟生活,獲取素材。就目前來看,學生的作文往往是空話、套話、假話,文章缺少個性,語言缺少少年的生動、活潑,脫離實際,生編硬套,湊成一篇應付交差。怎樣改變這種現象提高作文水平呢?現代教育家葉圣陶說過:”寫作的根源是發表的欲望;正如同說話一樣,胸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怎樣才能發表自己的看法?這離不開生活。走近生活,感悟生活,從而讓自己有話可說,有東西可寫。
2、模仿求新,培養文風。模仿是學生寫作的基本方法,在不斷的模仿中逐步提高其作文能力的。模仿的特點在于針對性強,既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又可以收到明顯的效果。對于不愛寫作的學生來講,我們應積極提倡模仿和借鑒范文,培養自己的文風。即使剛模仿時比較機械,也應加以肯定。
3、先說后寫,動筆成篇。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時可以看到,有些學生說話滔滔不絕,口若懸河,而作文時卻絞盡腦汁,無從下筆,難以成文。”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于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葉圣陶先生的這段經典論述,生動地揭示了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辨證關系,也就是書和寫的關系。,我們通過寫話、作文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說話詞不達意,條理不清,不合語法等毛病,增強詞匯的豐富性、表達的準確性和思維的嚴密性。
二、指導學生閱讀,作好讀書筆記,多讀多背,積累素材
首先,推薦優秀的青少年讀物。多讀是一條通向學好寫作的成功之路。要提高學生寫的能力,必須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勞于,讀書,逸于作文”這是前人在讀寫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應當承認學生尤其是初中學生升學的壓力很大,很少有時間去閱讀課外書籍。反映到作文中自然就借鑒少,內容空。于是,我就推薦征訂一些品位較高、結合寫作又適合初中學生閱讀的報刊。此外還要多背一些優秀篇目、精彩片段。多背,可以增加語言積累,不僅要求背誦的篇目要背,有些雖然沒有要求背誦的部分,只要與寫作貼近,也可適當適量地增加背誦要求。閱讀課與寫作掛鉤,即以分析課文來指導學生寫作,講評作文時聯系課文,使閱讀和作文既遠距離結合,又近距離接觸,老師對典型文章的分析講解也可誘發學生的寫作情緒。學生從范文中的人物形象會想到現實生活中的熟人;從范文的事與理會想到生活中的情和趣;從范文的精妙構思,設計自己文章的框架……從多方面受到啟發,便會情不自禁地拿起筆將自己的感受傾之于筆端。
三、積累情感,真實表達
葉圣陶先生指出:”作文的自然順序應該是我認識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瀾沖擊著我,我有說話的愿望,便想傾吐,于是文章就誕生了”。這說明創作的沖動來源于對生活的熱情。如果下筆前沒有對生活的認識,沒有心靈的體驗,沒有感情的波瀾,就不可能寫出好作文來。”故情者文之徑,辭者理之緯,經正而后緯成,理定而后辭暢,此文之本源也。”
四、幫助學生歸納寫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寫作水平
1、教給學生寫作的技巧——定醒目的標題。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想使文題靚麗新穎,可引導學生采用如下方法:①引用式。直接引用與材料中心相吻合的詩句、名句、歌詞、俗語、廣告、做文章標題。這類文題醒目,易引起讀者共鳴。②修辭式。即用修辭格來擬標題,常見的有比喻、擬人、借代等手法,用這種方法擬定標題形象傳神,有感染力。
2、提供策略方法的指導——寫好開頭和結尾。好的開頭引人注目,給人以先聲奪人之感。好的結尾回眸一笑百媚生。我們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方法。例如開頭的寫法有:巧用修辭,展示風采、懸念入題,引人入勝、抒情開篇,真情感人、轉折入題,生動深刻、描寫入題,自然真摯。結尾的方法有:自然收束式、畫龍點睛式、首尾呼應式、名言警句式、抒情議論式。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全面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不光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需要語文教師大膽改革,使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文習慣,才能揚長避短,在具體的寫作實踐中提高寫作水平,讓作文教學不再舉步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