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河
摘要: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我們要堅持學習,不管是通過什么途徑,只要堅持,都是可取的,都值得提倡。數學本身也是一門基礎課程,在小學教學中,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對小學數學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學習得到高效率的回報,這就要求我們數學教師進行探索性的、研究性的教學,讓學生自主性的,積極性的去探究新知。同時這種有效的教學策略要照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為他們的數學發展奠定一定的基礎。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有效性數學活動的策略十分必要。
關鍵詞:數學;創新;教學
一、創設教學情景,提高教學效率
在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創設富有生活情趣的教學情境,可以很快地拉近學生與知識間的距離,同時還縮短了學生接受新知識的時間。因此,我們作為數學教師,要想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就要想法設法地去點燃學生們心中探索知識的火花,激發他們的創造興趣;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就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前提條件之一。
1、設疑激趣,有效提高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在創設情景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根據小學生比較好奇的心理特點,設計好聯系小學生生活實際的、富有數學思維的一些簡單的問題,并且營造出一種良好的探究情境,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比如筆者以教學“圓的面積”一節知識點為例子進行創設情景教學;筆者創設的學習情景是這樣子的;在一片草地上用一根繩子把一只羊拴在木樁上,羊兒在咩咩地吃著草……通過這樣的一個小情節的插入,小學生頓感新奇,這跟學習數學有什么關系呢?他們的探究興趣也一下被調動了起來,于是筆者趁機引導學生“看到這幅圖,你會想到數學中的哪些知識;并且能提出什么樣的數學問題?”本來學生對于插圖就很感興趣了,教師這樣一提問,更激發他們探究新知的欲望。學生們也積極地去思考提出問題,從而也使他們很快地進入到新課的學習當中,筆者在順勢講解,一一化解學生心中的疑點,有效地促進新知識的講解,學生也會有效地進行吸收,使得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多媒體教學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教學情景,可以大大節省教師的教學時間,同時還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和信息量。有效地促進情景教學的開展。比如在學習《美麗的軸對稱圖形》這一節課的時候,通過多媒體課件是這樣導入的,筆者先導入半只蝴蝶的圖片;并且提出要求:你們能幫助這個半只蝴蝶找出它的另外一半身體嗎?說出你們依據的理由是什么。筆者緊接著再出示另外四幅大小不一、圖案不同的半只蝴蝶,讓學生進行尋找,在學生這樣你一言我一語的查找中,讓學生的數學學習變得更加輕松,筆者自然地過度到新知識的講解中(“對稱圖形”的概念的學習)。
二、教學中的創新
創新教學方法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同樣,學生創新自己的學習方式也能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深化素質教育及現代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教師要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的習慣,同時教師也要尋求最佳的教學方案,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去學習數學知識。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是對新形勢下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學中我們要激發小學生對數學問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養學生獨立探究知識的精神,使學生的創造潛能得到發揮。例如我們在學習數學知識的一些“概念、公式、法則以及定理“時,數學教師就要交給學生去分析、綜合、類比、分類以及概括等基本的教學方法;在進行例題講解的時候,我們教師也要將相關知識的整體、轉化和簡便的運算思想合理性地灌輸給學生們,這樣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的訓練。
三、有效課堂設計要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課堂是信息交流的驛站,是思維碰撞的舞臺。因此,在小學數學主體性教學模式的設計中,教師要保證學生可以充分地參與數學課堂教學中去,要讓他們實現數學知識傳遞的有效化以及有序化。
1、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一個引導者,而非監督者。例如我們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的時候,筆者給學生展示了幾個不同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圖片,筆者學生將它們分成兩大類,并提問學生分類的依據是什么?學生之間展開討論,回答數學教師的問題。進而教師再將理論知識與實踐進行有機地相結合,提升學生的整體認知,實現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進行。
2、組織小組學習,確保全員參與。教學活動要始終貫徹“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進而有效地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加強對學生進行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而且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文化素養以及數學的思維能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透視本學科新的課程課標的價值導向,充分合理地創設出一些高效的教學方案,同時還要讓我們的教學設計富于鮮明的時代感,教學中巧妙恰當的設疑,規律典型的例題講解以及豐富有效的練習等,讓數學教學生長出新的觀念、新的教法以及新的教學措施,讓課堂學習真正地走向“有效教學”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