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艷
摘要: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表現。因此,發展學生的寫作能力,不能就寫作論寫作,而應是既立足于大語文教育觀,培養語文素養,又要遵循寫作教學的規律,使語文素養的培養和寫作能力的發展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有效性;提高
一、培養興趣
語文教材的寫作訓練都安排在一個學習單元之后的語文樂園訓練中,為了讓學生明確寫作訓練的內容和具體要求,在每個單元教學開始之前,就將訓練的題目布置給學生,引導學生從本單元的閱讀中學習觀察認識和語言表達的相關知識,從而喚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閱讀中不斷提高學習寫作、觀察認識、選擇題材的能力。此外,利用課外時間或第二課堂指導學生選擇與本次習作相關的例文進行課外閱讀,鞏固課本上所學知識,積累語言,拓寬觀察認識與選材的思路,同時把文中的好詞佳句、優美的片段摘抄在筆記本上,積累寫作素材,在寫作時根據實際需要加以引用。
二、培養小學生搜集、積累素材的能力
寫作的素材來源于生活。小學生作文要“具有真實的內容”,而且要求內容要具體,這就要搜集、積累大量的素材。這些寫作的素材是從日常的生活實踐中來的,要培養學生搜集、積累作文素材的能力。培養這種能力方法多種:
1、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對發生在身邊的事物進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見解,寫下觀察記錄。如,人物的神態、動作、心理、語言、生活習慣等,觀察要入微,寫的作文才有血有肉;
2、擴大閱讀范圍,向學生介紹有益的書刊,要求摘錄好詞、好句,為自己習作時靈活運用。對能靈活運用這些好詞、好句的學生給予表揚鼓勵,從而激發學生愛讀書,養成的良好的練筆習慣;
3、有計劃地設計開展豐富多彩的語言課外活動,寓作文教學于實踐活動之中。學生通過親身經歷實踐活動,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素材,作文時就不會無話可寫了。
三、培養學生遣詞造句能力和恰如其分、準確表達自己意思的能力,做到言必達意
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必須真實,才能使人感動。要使文章的思想感情真實,用詞造句變要準確、實在、恰如其分。小學生習作在有了材料,能審清題意,有好的立意,能選擇和組織材料的情況下,扶起筆來往往喜歡濫用華麗的詞藻、激昂的語句,熟不知適得其反,而使文章華而不實。要幫助學生解決這一問題,在閱讀教學中要經常重視培養學生用詞造句能力和恰如其分,準確表達自己意思的能力,做到言必達意。培養這一能力可以從口頭回答問題、書面回答問題、造句寫片斷等多方面進行邏輯訓練,要求把積累的詞語、佳句靈活地運用,能寫出通順、連貫、具體的句子,恰當地運用修辭手法,經常練,反復練,從而達到說話、寫話、具體生動、形象、恰如其分地準確表達自己意思的能力。
四、加強領悟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心觀察生活,熟悉身邊事物。激發誘導學生的好奇心,引導他們去關心那些平時“熟視無睹”的人和事,教育他們懂得,真善美就體現在這些看起來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人和事中,只要用細膩的心靈去感知,用渴求的眼睛去尋求,一定會寫出好文章。
其次,要引導學生深入生活,親身體驗生活情趣。讓學生通過多種器官直接感受生活,不僅要看一看,還要摸一摸、嘗一嘗、聞一聞等。只有這樣,學生的靈感才會被充分激發出來,真切的感受和獨到的見解才會形成,寫出來的文章才能與眾不同。
五、注重個性差異
由于學生個性差異的存在,知識結構的不同,在指導寫作時,努力做好以下兩點:
1、命題適度放開。課標要求我們:“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的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因此,在平時作文訓練中要讓學生言之有物,揮灑自如,就要在作文命題上狠下功夫,就要放開學生的作文思路。所出的作文題目,要盡可能符合他們的表達意愿,讓他們有話可說,有話可寫。
在平時的訓練中,對于作文的命題少搞“一刀切”。多出幾個作文題目,或多提供些寫作素材,讓學生有更大的選擇空間,這樣,便于他們根據自己的個性,選擇所喜歡的來寫。
2、上交作文可先可后 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要求那些“小作家”們寫好作文后,只要經過認真檢查,就可以拿給老師批閱。這樣滿足了他們的心理需要,使他們能夠集中精力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積累寶貴的寫作素材。而對于一些作文水平不高的學生,則允許他們用更多的時間去構思、查閱資料及修改自己的習作,滿意后才上交。如果有的學生作文質量太差,我就加以指導,再讓他們重新構思、寫作。作文上交有先有后,不僅照顧到了學生的個性差異,而且讓學生認識到了作文的不可應付性。
六、提倡多樣化的評改
作文評改是作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評改中,注重方法的滲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斷增強學生評改作文的能力,努力促進學生寫作素養的提高。
1、對作文水平較高的學生,采用了協商性的評語 對這些學生,與他們共同探討寫作的技巧,肯定他們的優點,同時,委婉地指出他們的不足,向他們提出更高的寫作要求。比如,“要是你的作文更有條理些,老師一定會更喜歡的。”“如果你的想象更大膽些,你的作文一定會更棒的。” 這些評語可讓學生明白自己作文的不足,以便他們在以后的習作中加以改進。
2、實現講評方式的多樣化 根據學生習作的具體情況,有時,會選幾篇各具特色的作文,進行對比講評,讓學生在對比中得到啟發,受到教育;有時,會圍繞作文中的共同問題進行啟發談話,綜合評述全班作文情況,表揚共同的優點,批評共同的缺點,提出總體性的修改意見;有時,我會把一些佳作整理出來,貼在班級的學習園地上,讓學生閱讀、欣賞、品評;有時,我會選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作文,組織學生有重點、有針對性的評析;有時,我會先張貼或印發一篇作文,讓學生閱讀思考,然后在課堂上讓他們討論并提出修改意見,通過“評——改——評”的循環,讓學生真正評有所得。
總之,只要我們不斷豐富作文的教學形式,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積極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勵他們在平時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切實培養起他們自我評改的能力,那么,對學生而言,作文將不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