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書會
摘要: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變化規律的科學,而環境的污染、環境質量的優劣與環境中各種元素和化合物的含量、組成結構、性質以及它們的變化直接相聯系。化學教學內容為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化學的研究方法也為環境意識的培養提供了有效途徑。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環境教育
一、新教材內容中滲透環境教育
在化學教科書中滲透環境教育內容是當今化學新課程教材改革的一大特點。新教材將環境教育作為教材內容的主要組成部分,自始自終貫穿與每個章節,并采用文字、圖片、問題等多種形式,呈現和傳遞環境教育信息,主要有以下特點:①在化學知識體系中融合環境教育內容,這些內容沒有嚴密的邏輯體系,而是化學學科內容編排體系為主線,采用融合滲透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化學知識了解相關環境的基本知識、技能,又通過環境問題的學習和解決,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使化學與環境教育互相補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②插圖中蘊涵環境教育信息,文中插圖豐富,寓意深刻。③習題中滲透環境教育知識,新教材的習題編排涉及了許多關于環境方面的問題,以相關環境知識,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學生通過積極思考、討論、查閱資料、調查訪問、實踐研究等活動,了解環境知識,增強環境道德情感。這些習題分布與“討論”、“家庭小實驗”、“調查與研究”、“活動與探究”、“習題”等欄目中,通過欄目的內容指示和行為指向,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進行環境教育。
二、中考命題中滲透環境教育
新課程的評價理念要求,既考核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評價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同時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發展。因此中考命題中,加強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從身邊的事物和親身的感受中學習,再將所學知識運用與分析、理解和解決生產、生活、科技、社會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其中環境問題是一大主題。近兩年的中考命題中涉及到環境問題的考題有:濃酸與濃堿泄漏和處理方法;溫室效應、臭氧空洞、酸雨的形成原因及其危害與防治措施;由于水源污染而引發的赤潮、水華現象的危害及如何治理水體污染、硬水軟化、從自身做起怎樣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土壤酸化的處理方法;廢塑料產生的白色污染、廢電池引起的水源與土壤的污染、汽車尾氣產生的空氣污染、垃圾的分類回收和處理方法等。這些聯系生產、生活實際的命題策略,關注學生經驗,聚焦社會熱點,立意起點高落點低,注重引導學生從身邊的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關注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體現化學與社會的聯系,讓學生感到身邊處處有化學,強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學以致用,符合新課改的精神。
三、在教學活動中應加強環境教育
1、理論聯系實際加強環境教育,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中學化學教材中,涉及環境知識的內容不少,怎樣才能把這些內容的教學與環境保護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就應做到適時,適當。在教學進程中,當講到涉及環保知識的內容,就應及時向學生進行環保教育,教學中強調環境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使學生明白,為了不讓環境污染威脅人類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護環境。在教學中可適當補充一些內容,介紹一些實例來加深印象,拓寬視野在化學材料的學習中讓學生收集家中各種不同材料的物品,帶進課堂相互交流,討論材料的質地、性能及廢品的分類回收再利用;增加興趣實驗:如何鑒別無水酒精、自來水和純凈水、真假黃金、劣質奶粉、葡萄糖和淀粉、有毒塑料、蠶絲、棉紗與尼龍等。
2、結合化學實驗加強環保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環保行為習慣。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但實驗必定會涉及到有害、有毒的物質,從某種意義上講學校中環境污染主要來源于化學實驗。過去,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只注意到化學實驗與化學知識的結合,而沒有注意環保知識的教育,為此,我們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將化學知識、化學實驗與環保知識結合起來,加強化學實驗綠色化教學,重視環境教育,意在培養學生保護環境“從我做起”,形成學生良好的環保行為習慣。主要做到以下幾點:①規范實驗操作,用最少量藥品,獲最佳效果。②挑戰傳統實驗裝置,推廣微型化實驗:有些傳統實驗試劑用量大,不僅浪費,而且污染嚴重,若改用微型實驗,對毒性大、藥品貴、耗量大、易燃、易爆、污染嚴重、操作復雜的化學實驗尤為必要,它能節約藥品、節省時間、操作簡單、對環境污染少。因此盡量使用點滴板、井穴做實驗;提倡利用廢棄物制作實驗儀器,讓學生自己動手自制儀器,自行實驗,積極參與,激發興趣,又節約了資源,培養了創新精神和環保意識。③正確回收處理實驗廢棄物,使學生養成自覺保護環境的行為,節約資源、變廢為寶、化害為利,從而使學生在化學實驗中自覺養成保護環境的行為。
當今科學技術的發展,尤其環境科學的發展,與各學科有著緊密的聯系,促進了各學科的發展;同樣,環境科學與化學也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從而產生了環境化學。因此,化學與環保知識,尤其與化學實驗教學聯系更密切,在化學教學中加強環境教育是十分可行的。它有利于理論聯系實際,鞏固化學知識,了解環保知識,使之相互滲透,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環境保護教育,只有上下一致,通力合作,從小抓起,從我做起,使每一位社會成員都樹立起強烈的環境意識,人人愛護環境,保護環境、防止環境污染,才能創建一個美好的勞動生活環境,才能擁有一個充滿生機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