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行
數(shù)學課堂教學是數(shù)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因此,數(shù)學課堂教學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上好新授課的關鍵是突出“新”,即突出新舊知識的“連接點”,最大限度地讓學生自始至終地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主動獲取新知,當堂解決新問題。
經(jīng)過5年多的新課程教學實踐,我校數(shù)學組教師充分發(fā)揮群體優(yōu)勢,借鑒名校課改經(jīng)驗,運用創(chuàng)新技法來創(chuàng)新和改進數(shù)學課堂教學,取得了較大成果,本文將介紹在初中數(shù)學新課課堂教學的教學創(chuàng)新和方法改進方面的實踐經(jīng)驗和體會。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課內新知自學和互助解疑
1. 創(chuàng)設情境。巧妙地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要創(chuàng)設好問題情境,必須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fā),從知識的形成過程出發(fā),要貼近學生生活,要帶有激勵性和挑戰(zhàn)性。只有這樣,才能引發(fā)學生的自主性學習,使學生的認知過程和情感過程統(tǒng)一起來。
2. 新知自學——學案引領,自主學習。學生在學案問題的引領下,自學教材或實驗探究,不準討論。自學教材的過程中,提醒學生注意對教材內容的體會和感悟,畫出重點并進行必要的記憶或理解,同時用特殊符號標注出疑難問題,防止對照教材找學案問題答案的傾向。實驗操作的過程中,注意觀察并記錄學生的自學情況,將部分存在自學困難的學生以及相應的問題做記錄(限時完成)。
3. 互助解疑——接龍解疑,完善學案。自學過程結束后,老師提出第一個問題,指定某一個學生回答,而后由該學生另尋學生回答,如此接龍,這樣,教師既在課堂上面向了全體學生,又會讓學生感知接下來的一秒到底會發(fā)生什么變化,既有懸念,又充滿未知,學生既感新奇,又能集中精力釋疑,當然,過程中要盡量多鼓勵或激勵,采取不同的方式、有效的措施使參與的每位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成功的喜悅,還要將課本新知融入其中,讓學生不知不覺地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情展示
1. 自主探究。在此過程中,教師給出新學知識的引申和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主動思考。適當?shù)亟M織引導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解決設定的問題。過程中注意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是否有走神、打瞌睡、精力不集中,或者假學、偽學現(xiàn)象。
2. 合作交流。將設定的問題解決之后,要求學生在小組組內進行平等、民主、有序的交流,形成統(tǒng)一或多維的正確的結論,獲得成效。小組之間互相交流、評價,達到教學互動、互促,形成比、學、趕、幫的學習氛圍,從而使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考的過程和結果,體會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感受獲得成功的喜悅。
3. 激情展示。各小組推薦代表展示本小組的學習成果,該過程中可適當借助一些工具如展示板,將小組集體的成果用展板展示出來,并由小組代表對集體交流討論的結果向全體學生予以解釋,其他小組同學進行全方位的點評,使問題得到深化和糾正,如有必要,教師最后進行總結。
三、當堂檢測
1. 自測。教師要提前設計好涵蓋本節(jié)知識點、含有各種題型和解題規(guī)律、技巧、方法的題目,要有梯度,分層次,學生獨立限時完成,在有限時間內對學生進行當堂達標。
2. 交互訂正。自測過程結束后,教師公布正確答案,小組內交換批閱,組內評價。
3. 生生互助釋疑。交互訂正后,舉手統(tǒng)計集中出錯的題目,學生自糾后將集中出錯的題目通過師徒結對釋疑或分配到各小組,從讀題、審題、解題方法、解題思路、錯因分析等方面集體研討后展示。實行兵教兵、兵練兵、兵正兵,過程中教師要積極推動弱生參與表現(xiàn),達到氣氛濃厚,人人踴躍。
總之,好的課堂教學的模式有很多。只要我們潛心研究,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定能為學生減負,并提高數(shù)學教學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