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昕/安徽省蕪湖市鏡湖區文化館
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與輔導
王昕/安徽省蕪湖市鏡湖區文化館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群眾文化活動產生了新的突破,已漸漸由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追求。應根據黨的趨勢、動態來分析研究社會發展的方向,以創新的組織形式來輔導群眾文化活動,旨在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從而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活動的全面需求。在社會實踐中可以清晰的認識到,抓好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與輔導是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提升人民群眾道德文明的重要一環。
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組織;輔導
隨著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帶動了我國的文化的快速發展,而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即群眾文化。怎樣提高群眾文化素質是文化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與輔導極大的創造了基層群眾的精神享受。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與輔導主要依據社會變革形式,具有不確定性,群眾文化工作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結合現在主流的文化生活潮流。
1.1群眾文化活動
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每個中國公民都有參與文化活動的權利并鼓勵人民群眾積極參與文化藝術活動,為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發展貢獻自身的微薄之力;倡導崇尚道德文明的生活方式,建設企業文化、校園文化、社區文化、村鎮文化等,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質量,是群眾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
1.1.1群眾文化活動的主導和價值取向。
群眾文化不等于主流文化,但群眾文化和主流文化一樣,具有其主導性和價值取向。群眾文化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能弘揚時代主旋律,激發人民的愛國情感,讓群眾在參與中不單單獲得藝術享受。因此,群眾文化活動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可通過群眾文藝形式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使群眾在風趣的環境中知道了政策和法律。
1.1.2群眾文化活動的凝聚力。
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因此,文化的凝聚力是不容質疑的。從群眾文化活動實踐看,群眾文化活動開展得越豐富多彩,其他各項工作也會快速發展。參與群眾文化活動,不僅可以陶冶情操,而且交流了情感;既提高了群體文明素質,又拉近了黨群、干群關系。
1.1.3群眾文化活動的助推力。
經濟的發展得益于文化的發展,目前的經濟是文化經濟,文化已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以及社會生產力的重要因素。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健全和完善的群眾文化活動,提升了經濟的發展速率。
1.2群眾文化工作者
要抓好群眾文化活動,必須有一個優秀的群眾文化隊伍,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這樣一來,不僅對群眾文化活動提供導向和指導,還深入基層、深入生活,創作出藝術精湛、群眾喜愛以及思想精深的大眾化作品,為群眾文化事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能源。因此,首先組織工作者應該主動加入基層群眾中,了解他們的精神需求是開展好群眾文化活動的首要任務。其次,具備相應水準的藝術才華,達到一專多能,具備一些社會學、哲學、心理學、教育學等人文知識專業素養,也是群文工作者開展組織好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因素。再者,應清楚地認識到建立相應的群眾文化隊伍,團結廣大文藝愛好者,是開展搞好群眾文化工作、繁榮群眾文化事業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此外,還應保持清醒的頭腦,這是群文工作者開展組織好群眾文化活動的先決因素;并在此基礎上摸索群眾文化活動的規律性,具備主動性和前瞻性,面對眾多的群眾文化活動,具備創新型的思維以及嚴謹的工作作風,則是群眾文化工作者開展、做好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一環。
2.1群眾文化活動中組織與輔導的重要性
開展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群眾文化活動,是黨和政府執政為民、宣傳施政綱領、方針政策、聯系群眾、文化惠及百姓、占領陣地、的窗口和前沿陣地,展示了文藝在豐富、有趣的活動中寓教于樂等重要性。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與輔導是自上而下、通力協作的事項,考驗著各級領導及群眾的聰明才智。這些活動促使基層群眾加強學習,開動腦筋,通力協作,鍛煉了組織協作能力。從實際中可以看出,群眾文化活動的成功,離不開政府牽頭拉線,其公信力顯而易見。基層文化是推動鎮府層面文化的溫床,是傳播民族文化的基石,只有夯實群眾文化基礎才能筑建高層文化高樓,才能更好地傳承起中華民族的多元文化。
2.2群眾文化活動組織與輔導的注意事項
要做好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和輔導,因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堅持弘揚時代主弦律,反映時代強音。二是完善藝術人才檔案,注重優秀人才在創建先進文化、促進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的重要價值。三是極大的升華個人業務素質,不固執且兼具創新思想。在具體的操作層面上,保證地方群眾文娛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是規范有序、健全完善的運行機制,唯有這樣才對群眾文化品牌的生長和持續發展提供有利條件,與此同時,也有利于跳動參與者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四是組織者與輔導者要把實行行政指令、藝術創作生產齊頭并進,發光發熱,以竭盡全力的形式展示出來,靈活地聯系經濟以及社會。五是以本土文藝元素為根本,提出自己的表演形式、資金預算、整體創意、章節布局、節目構成、表演風格等,盡全力展現最高水平的舞臺表演。六是要極大的關注串詞的主題思想,以黨的政策、方針做為主線進行宣傳,加以風趣、生動的語言潤色加工,使其張弛有度,從而達到形式與內容、思想與藝術的完美融合。
開展多種形式的群眾文化活動可以很大程度上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建設和諧文化的必然之路,也是眾多基層人民群眾對建設和諧社會的迫切愿望的集中體現。在實踐中認識到,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應該遵循積極健康、豐富多彩的基本原則,做到下面幾點:
一是體現群眾性。群眾在心理上是否樂意,在實際上是否主動地投入到文化活動中,是衡量群眾文化活動是否成功的主要標志。這就需要我們在組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形式上多考慮群眾思想,多采納群眾的意見與建議,真正把活動辦到群眾意愿上,就可以很大程度上調動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二是體現崇尚文明。崇尚文明是和諧文化建設的首要難題。作為基層群眾參與的文化活動,更應該注重養成文明的道德風尚,從而使群眾在參與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過程中,真正的實現思想道德文明的進步。
綜上所述,抓好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與輔導,是有序開展好群眾文化活動的堅實基礎。無論是室內外演出,還是一切可實現的群眾文化活動,都依賴于基層群眾文化活動者的組織與輔導。要抓好組織和輔導大關,才能更好開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
[1] 汪紅敏.共建和諧文化 勇闖創新之路——淺談如何做好群眾文化建設[J].大眾文藝(理論),2009.08.
[2] 龔丹霞.淺析如何加強當今群眾文化建設[J].魅力中國,2009.09.
[3] 林苑霏.關于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問題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1.01.
[4] 李世樑.社會轉型時期的城市社區文化建設研究[J].上海交通大學,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