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
(三峽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2)
日元國際化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啟示
楊莉
(三峽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2)
20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被動地接受了日元國際化,這段時間對于日元的國際化存在著較多有利條件。90年代,日本開始大力推進日元國際化,可是今非昔比,由于國內資本市場的不健全,經濟基礎的弱化、封閉化等多限制的管理,戰略決策上的重大失誤等多方面的矛盾和問題存在,日元國際化的道路越走越窄。前車之鑒,我國在目前推進國際化的進程中需要汲取日元國際化的教訓,對人民幣的國際化進行重新的審視和思考,不能一蹴而就。
日元國際化;問題;人民幣國際化;啟示
1、日元國際化的進程
由于1960年至1964年,日本一直處于順差狀態,便采取了推進貿易自由化的方針,外匯自由化也逐步展開。1964年日本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25個第八條成員國,正式承諾對日元自由兌換的義務。1980年至90年代初期,是日元國際化迅速發展的一個階段。《關于金融自由化、日元國際化的現狀和展望》政策的推出,標志著日本開始實施日元國際化戰略。20世紀90年代至今是日元國際化發展的第三個階段,從過去的被動接受,半推半就到大力推動,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使日本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貨幣國際化的重要之所在,日本對金融自由化和貨幣國際化的態度產生根本性變化,開始積極主動地推動日元國際化。1997年,日本重新修訂《外匯法》,讓國內外資本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無約束流動。
2、日元國際化的問題及原因
(1)國內資本市場不健全,經濟基礎弱化。日元國際化需要完善的國內金融市場和強大的經濟基礎作后盾。可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泡沫經濟的破滅使得日本經濟進入了長期的衰退和萎縮之中。自1973年實行浮動匯率以來至1995年,日元兌美元基本上保持了增長的趨勢,1995年后,日元匯率一落千丈,三年時間里貶值竟達100%,2001年后又開始大幅升值,匯率的大幅波動,使各國本能地避免使用日元來降低利率風險。
(2)對外貿易結構不合理。日本作為一個經濟大國,對外貿易規模龐大,在全球性的對外貿易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其對外貿易實體薄弱,主要是對外貿易結構的不合理,難以使日元在國際貿易中成為結算貨幣。從日本進口商品的結構來看,日本本土資源有限,大部分煤、石油等能源性商品嚴重依賴進口,而這些大宗交易通常使用美元來計價;出口方面,日本對美國的依存度高,美國的進口商品80%左右都是用美元計價,日本想成為第三國貨幣被使用的可能性很小。
(3)封閉的市場和制度決策上的失誤。日本長期的封閉性和落后的市場體系也嚴重影響了日元計價程度的提升。以日元計價的銀行票據(BA)市場、國內短期國債(TB)市場和政府短期證券(FB)市場發展一直較為落后,緩慢的發展使日元的融資和籌資十分不便。日本的金融以主銀行制度文明于世,上世紀70年代以前,以銀行為主的金融體系為日本經濟的快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當日本國內資本過剩時,這種制度的低效率和過多限制拖累了日元的國際化。
1、人民幣國際化的現狀
(1)特別行政區人民幣的流通情況。2010年7月,香港人民幣存款可于銀行間往來轉賬,取消了長久以來企業兌換人民幣的上限。為了進一步滿足澳門個人人民幣業務發展需要,中國人民銀行宣布放寬及擴大澳門銀行辦理個人人民幣業務的限制與范圍。2011年1月,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向零售客戶發行澳門首宗人民幣存款證,計劃總額為十億元人民幣,以豐富澳門人民幣存款組合。臺灣也開始松綁人民幣業務,大陸銀行有望去臺灣開設分行或參股臺灣銀行,臺灣民眾可直接在當地開立人民幣賬戶,而臺資銀行也將獲準把其大陸的辦事機構升格為分行。
(2)周邊國家間人民幣的結算情況。中國與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韓國等國家之間旅游業務的發展,也給人民幣區域化助一臂之力。中國去這些國家旅游的人數逐年上漲,大量的購物消費必然會出現人民幣受理業務的熱潮。2009年2月8日,中國與馬來西亞簽訂互換協議,規模為800億元人民幣。3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和印度尼西亞銀行宣布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以促進雙邊經濟增長,實現互利共贏。
(3)與其它國家間的人民幣貿易往來。2009年中國銀聯在中東、西亞、非洲地區九個國家的銀聯卡ATM受理業務開通,ATM機分布于黎巴嫩、敘利亞、約旦、也門、阿富汗、伊拉克、吉布提、剛果等9國的首都、主要旅游城市。為中國與這些地區的貿易和人員往來提供更加優質、安全的銀行卡支付服務。2010年加拿大豐業銀行在境內開通2000多臺銀聯卡受理業務,受理范圍大幅擴展。2011年瑞士SIX Multipay舉行了銀聯卡商戶受理開通儀式,銀聯卡可在瑞士全部ATM和主要的鐘表專賣店使用。
2、人民幣國際化的原因
(1)中國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不斷完善,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開放型經濟水平逐步提高,進出口貿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的流通量增多,推動人民幣實現國際化,能夠切實降低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交易和結算的風險,為中國發展國際業務帶來便利和安全保障。同時也能更好地招商引資,從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匯率風險和交易成本,實現互利共贏。
(2)降低外匯儲備風險的需要。龐大的外匯儲備量也存在一個巨大的隱患,中國的外匯儲備主要以美元和歐元計價,美元和歐元一旦幣值發生微小的變化,中國的外匯儲備就會發生縮水的危機,中國的外匯儲備越多,損失就會越慘重。所以人民幣需要實現國際化,直接用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進行投資、結算交易,適當地減少外匯儲備量,減輕外匯儲備貶值的壓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外匯管理風險。
(3)獲得鑄幣稅經濟效益的需要。鑄幣稅又稱為鑄幣利差,是通過鑄造貨幣所獲得收益和利潤,鑄造貨幣的實際成本和貨幣表面價值的差額歸鑄造者所有。鑄幣稅不同于國家強制征收的賦稅,只是鑄幣者得到的特殊收益。若人民幣成為國際性貨幣,被更多的國家和地區持有,就會拓寬人民幣鑄幣稅的來源,能夠獲得更多的國際鑄幣稅。鑄幣稅能夠讓政府取得一筆免費的資金,來彌補財政上的不足,也能夠加大對社會各個方面的投資建設,來將財政政策更好地落到實處。
中國金融體系不夠完善,金融市場不健全,相關企業的國際化程度不夠。中國的金融體系改革還相對滯后,體系運行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較低。體系內結構失調,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發展不平衡,股票市場的融資規模遠超債券市場,所要承擔的融資風險也相應提升。隨著人民幣境外流通量的增加,相應地更加國際化、多樣性的業務需求也會增多,而國內銀行的跨國發展程度還不夠成熟,經營經驗較少和水平較低,無法為人民幣的國際化提供便利。
金融監管嚴格,開放程度不夠,制約了人民幣的流動性。目前我國仍然實行較為嚴格的資本項目管制,要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進行更多的資本項目的開放是必不可少的。資本項目的開放能夠使國內金融市場更好地與國際接軌,引入國際競爭和運作機制,吸收外資與技術,促進國內金融改革創新。中國的利率和匯率尚未完全實現市場化,美元和歐元等世界貨幣都擁有能夠靈活真實反應市場狀況的市場化利率、匯率。中國要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和更為復雜的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弱化政府行政干預是關鍵。
人民幣國際化有可能會受到歐美等貨幣大國的限制。雖然人民幣的國際化對于歐美政府來說就是多了一種投資對沖的工具,但同時作為競爭對手,其更擔心美元、歐元在全球的地位受到人民幣的威脅。人民幣國際化的實現有助于減少我國對于美元的依賴性,增強金融的獨立性。歐美對于自身戰略性的考慮,人民幣國際化必然會影響美元、歐元的市場占有率,流失不少市場份額,歐美國家一定會對人民幣國際化施加壓力。
1、立足中國國情,實行穩健可行的國際化政策
20世紀80年代,日元國際化存在較多有利條件,可是日本政府以實現日元作為國際貨幣的部分功能為目標,忽視了日元在東亞地區的發展,使得日元國際化沒有受到亞洲國家和相關地區的信任與支持,導致日元沒有成為地區主導貨幣。目前,要求人民幣實現大規模的國際化還為時尚早,需要積極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進一步提升在東南亞經濟體中的重要貿易伙伴地位,拓寬未來在與東南亞國家貿易往來中用人民幣結算的空間。
2、鞏固國內經濟基礎,完善國內金融市場
日元國際化失敗的很大一部分客觀原因在于經濟基礎的弱化和國內資本市場的不穩定。要想實現貨幣的國際化,必須要有穩定的國內市場和堅實的經濟基礎的支持。所以中國重在夯實國內經濟基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產業結構,擴大內需,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促進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保持人民幣幣值的相對穩定。逐步開放國內資本市場,構建一個便利、安全、高效符合國際貨幣交換要求的市場。循序漸進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
3、提高宏觀調控能力,完善外匯管理制度
日本匯率長時期的大幅波動,說明日本政府缺乏安全、有效、及時調控本國貨幣的能力。一國貨幣的國際化,可能在貨幣政策上面臨最多問題,所以中國的宏觀調控需要在貨幣政策上多下功夫。日本經濟缺乏自主權,日元的不獨立,使匯率很大程度上依賴美元,受到美元長時期的控制和影響。中國目前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現在平穩的匯率是在一系列管制措施的庇護下得以維持的。要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就要繼續完善人民幣的匯率制度,建立與國際市場相聯系的浮動匯率制度,確保匯率的獨立與穩定。
日元國際化的進程對于中國來說是一個寶貴的經驗借鑒,通過對日元國際化的分析不難發現人民幣的國際化仍然讓人擔憂,現實問題與理想狀態存在極大差距,要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是人民幣的國際化又比日元國際化存在不少優勢,我國在積極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中要穩中求勝,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堅持走中國特色的人民幣國際化道路。
[1]周林、溫小鄭:貨幣國際化[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2]楊秀蘋:日元國際化及東京金融中心建設的啟示[J].華北金融,2010(1).
[3]尹欒玉:日元國際化道路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啟示[J].學術交流,2010(6).
[4]張繼軍、孫伯銀、劉曉兵:日元的國際化歷程與啟示[J].農村金融研究,2009(10).
[5]李維剛:日元國際化:進程、動因、問題[J].日本學刊,2001(2).
[6]李偉、喬兆穎、徐立玲:人民幣國際化的現狀、制約因素和發展策略[J].金融發展研究,2011(5).
[7]李曉:日元國際化的困境[J].經濟研究參考,2005(63).
[8]徐從龍: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景與困境[J].商品與質量:理論研究,2011(7).
[9]李曉:現階段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展及面臨的問題[J].中國市場,2011(20).
[10]張彥:人民幣國際化的現狀、障礙與相關對策[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1(2).
(責任編輯:胡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