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斌
(中共新疆區委黨校,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2)
新疆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規范發展的思考
周斌
(中共新疆區委黨校,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2)
新疆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勢頭強勁,在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中作用日益凸顯。但還存在成立的合作社目標不明確,缺乏合作的精神文化,運營管理不規范等問題。因此,必須加強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宣傳力度,使合作精神深入人心,以示范引路,規范發展。
新疆;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規范;發展;思考
改革開放后,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首先在東部發達省份得到快速發展,在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新疆作為西部欠發達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起步較晚,還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如何更好更快地促進其發展是一個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
1、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是組織農民進行社會化大生產的有效形式
以家庭承包為基礎的農村生產經營體制,適應了我國農業發展的生產力水平。但分散的家庭經營勢單力薄,抵御生產和市場風險的能力低下,在這一形勢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應運而生。改革開放以后新疆農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是同國內發達地區比,生產力水平仍然不高,農民的收入水平低。所以,只有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才能更好組織農民改變自身在社會化大生產中的弱勢地位,提高農業生產力水平,大幅度增加經濟收入,從而使新疆農民同全國人民一道跨入全面小康社會。
2、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是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
新疆農產品豐富,連年豐收,產品充足。但在市場經濟日益發展的進程中,也面臨糧食品種趨同,棉花產能過剩、品質降低,蔬菜供應季節性短缺,農業產業化水平低等突出問題,特別是綠色農產品供應不足。而新疆日照時間長,空氣干燥,病蟲害少,具有發展綠色農產品的天然優勢。因此,新疆要調整農產品供應結構,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就必須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而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是必要的途徑。
3、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是實現農民與市場對接的需要
在小農經濟條件下,農業生產與市場往往是脫節的,農民還不能與市場直接對接,生產的農產品也不能較好地滿足市場的需求。同時,新疆農產品面臨產品單一,產業鏈短,加工增值滯后,還不能適應市場需求等問題。因此,幫助農民融入市場、認識市場、適應市場,打通農民與市場的阻隔,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是一個有效的組織載體。
近年來,新疆把大力發展農民合作社作為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舉措來抓,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勢頭強勁,在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中作用日益凸顯。截止到2015年底,新疆合作社總數16683個,合作社成員數56.72萬戶。成員及帶動非成員數占總農戶數的56.4%。
1、強化示范社帶頭人培養
近年來,在自治區合作社發展專項資金中,共安排地、縣農經部門合作社培訓項目142個,培訓資金達1015萬元。自治區農經部門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充分利用青島農業大學等區內外高校優勢資源,通過自治區合作社財政扶持項目、農村實用人才培訓項目、援疆機制項目的實施,對合作社理事長及經營管理人才、輔導員進行培訓。
2、創新資金扶持方式
一是狠抓示范社信用體系建設。2014年7月,自治區農業廳、農業銀行新疆分行共同出臺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民合作社信用評價實施意見》,提升合作社規范化水平。二是出臺貸款擔保資金管理辦法。制定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財政扶持農民合作社貸款擔保資金管理辦法(試行)》,明確規定“農民合作社貸款擔保資金由中央和自治區財政預算安排,專項用于開展農民合作社貸款擔保”,申請貸款的合作社必須為“經縣級以上業務主管部門認定的示范社”。三是出臺貸款貼息資金管理辦法。
3、不斷加大合作社財政項目資金扶持力度
近年來,新疆始終把合作社發展擺在財政支農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斷加大投入力度。一是加大資金扶持,二是拓展項目支持途徑,三是強化政策扶持。
1、合作社運營管理不規范
過低的準入門檻,對發展初期的合作社來說起到了推動作用,但因沒有前置審批以及準入資金的限制,使得相當一部分合作社僅領取了工商執照,尚未開展經營活動。同時,由于農民加入合作社的成本非常低,主人翁意識淡薄,“有利則合,無利則分”的現象比較普遍。而有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缺乏具體的管理制度,就是有管理制度和章程的,也還沒有真正實施起來。
2、合作社目標不明確,缺乏合作的精神文化
由于政策上的支持,新疆各地紛紛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但合作社目標不明確,缺乏合作的精神文化,如:有的專業合作社一股獨大,在經營過程中擁有決定權,失去了專業合作社成員平等的經濟基礎,合作社負責人儼然成為了“老板”;有的專業合作社由幾個主要股東出資設立,運營方式與股份有限公司無異,失去了成立專業合作社本身應有的意義;有的專業合作社與社員之間是雇傭關系,而不是平等的合作關系。而在一些專業合作社尤其是負責人的思想意識中,將成立專業合作社作為賺取經濟利益的工具,缺乏應有奉獻和合作精神。
3、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層次低
一是服務種類單一。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大多數屬于松散型,對會員的服務僅停留在技術指導、生產資料供應、簽訂定單和提供市場信息等一些低層次的服務上。二是跨區域、跨行業的合作組織少。有的合作社沒有形成農民自己的銷售隊伍和網絡,而是依靠外在力量從事經銷。三是合作社以弱勢群體聯合為主,生產基礎設施相對落后,市場競爭力不強。整體上看真正涉足農副產品深加工的合作社不僅數量少,而且規模小,主要從事簡單粗加工,產品附加值不高,帶動農民增收作用尚未完全發揮出來。
4、發展不平衡,金融服務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
受當地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規模化經營程度和農民素質等因素的影響,南北疆農民合作社發展水平差異較大。雖然近幾年各地對合作社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加大,但合作社貸款難的問題普遍存在。由于缺乏有效擔保,合作社無法獲得金融機構信貸支持,合作社經營用地等優惠政策尚未得到有效落實,影響了農民創辦和出資入股合作社的積極性。
1、加強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宣傳力度,使合作精神深入人心
針對目前人們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知識不甚了解的狀況,應當通過講課、廣播、報紙、板報等形式加大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法》的宣傳,普及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知識,弘揚合作的精神文化。讓人們了解為什么要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遵循的原則是什么?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的規則是什么?社員應具備什么精神追求?只有了解了這些知識和具備這些精神,人們才能有正確的意圖成立和規范運營農民專業合作社,才能實現合作社為廣大農民服務和謀利益的目的。在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過程中切忌急躁,在不具備發展的文化環境下盲目發展,最終會“欲速則不達”。
2、根據合作社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發展措施
一是要善于把握合作社發展的階段性特征。要順應新形勢新要求,著力搞好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分類指導。二是要防止“偽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出現。農民專業合作社應具備一定的基礎條件,確保運作規范、帶動力強,辦一個成一個,講究質量。對并無多少合作內容的“空殼”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應分析其中原因,幫助他們逐步成為比較規范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三是重點發展和推廣農產品儲藏、加工合作社。圍繞產業鏈條化,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3、示范引路,規范發展
按照發展、鞏固、規范、提高的原則和要求,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一手抓發展,一手抓規范。要加強示范專業合作社建設工作,把每一個示范專業合作社都建成非入社成員看得見、學得來,入社成員得實惠的標桿和樣板。同時,財政部門對命名為示范專業合作社的合作社要給予資金獎勵,金融部門要優先發放貸款,并召開現場會推廣他們的經驗。規范發展的重點是提高登記率,加強品牌建設,推廣民主管理經驗,盈余實行二次返利,真正把農民專業合作社辦成“民辦、民管、民受益”的農民自己的經濟實體。
4、優化財政扶持資金的使用方向和監督手段
各級財政部門要在每年的財政預算中繼續安排一定數額的專項扶持資金,用于扶持那些有較好基礎、對提高當地農業產業化水平、增加農民收入有較強帶動和示范作用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用于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比如,農民專業合作社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雇請專家和技術人員,提供管理和技術服務;打造品牌和產品營銷;對內部成員培訓,進行表彰獎勵等。為保證資金能按照規定的用途有效使用,還需要加強資金監督,由執行監事或者監事會負責對本社的財務進行內部審計,審計結果應當向成員大會報告。成員大會可以委托審計機構對本社的財務進行審計。
5、加快金融助力合作社發展
開展示范社信用等級評定和體系建設,按照自愿申報、縣級審核、擇優評定、動態管理的原則,重點支持經營效益突出、財務管理規范、帶動能力強、信用記錄良好的農民合作社,并給予其評級、授信、用信等方面的優惠。通過貸款擔保、貸款貼息等方式,加大對合作社生產經營領域和環節的融資扶持力度,解決合作社貸款難、貸款貴等問題,促進合作社健康發展。
6、加大對南疆三地州合作社的扶持
抓好組織推動,切實轉變地方政府領導的發展理念,抓好少數民族合作社理事長、輔導員的培訓工作。對南疆三地州實行差別化的資金扶持政策,優先扶持合作社直銷體系、冷鏈、物流及特色優勢農產品精深加工建設,增強合作社市場競爭力和示范帶動力,切實促進當地農民持續增收。
7、開展“互聯網+合作社”探索
在“互聯網+經營”方面,充分利用阿里巴巴的技術優勢和塔城地區產業帶優勢,引導合作社開拓電子商務營銷渠道。鼓勵伊犁、巴州、阿克蘇等具有特色產業優勢的地州,開展合作社電子商務產業孵化試點,構建互聯網銷售平臺。引導有條件的合作社通過“互聯網+”實現對產品的質量追溯,提高產品信譽及附加值,打造合作社品牌優勢。
[1]黃祖輝:農業合作社的模式與啟示:美國、荷蘭和中國臺灣的經驗研究[M].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
[2]王偉:中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研究[M].山東人民出版社,2015.
[3]吉文麗、鮮文新:完善新疆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運行機制的思考[J].中國集體經濟,2011(13).
[4]陳曉東:新疆昌吉州農牧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J].北京農業,2014(9).
(責任編輯:張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