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冰艷
摘 要:朗讀能力的培養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重要途徑。教學中,我們要注重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教給學生朗讀方法,注重與聽、說、寫等能力的綜合提高。當然,這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且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朗讀訓練對于語文教師,任重道遠。
關鍵詞: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策略;方法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新課改的每一篇課文在學習目標中都有一點,就是讓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因此小學生的朗讀水平是其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每位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都要強化朗讀能力的基礎訓練,逐步提高小學生的朗讀水平。那么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朗讀能力呢?
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俗話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為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學生認識到朗讀的重要性。
(2)教師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讀打動學生的心,喚起學生朗讀的欲望。
(3)采取激勵機制,抓住學生在朗讀時表現出來的成功之處進行表揚,使學生得到成功的喜悅。
(4)經常進行各種朗讀比賽。
二、打好朗讀基本功
要讀好課文,首先要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打好朗讀基本功。即做到“六不”:不丟字,不添字,不錯字,不重復,不唱讀,不讀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么?簡而言之,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讀書也不例外,就這點來講,最好從小學一年級抓起,嚴格要求,學生讀書時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學生能達到正確朗讀,也就初步形成了讀書能力,那么把課文讀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范讀領路,摹仿入境
學生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并不難,但要達到有感情,決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范讀。摹仿是兒童的天性,范讀能使學生很快入境,有的學生摹仿出來的東西一點也不亞于老師的“原汁原味”。學生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識的積累,那么讀書的能力也就形成了。例如,我曾聽到一位朗讀能力很強的教師執教的《豐碑》一課,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位教師的范讀,她讀課文時,聲音時而低沉,時而高昂……當場所有的學生和聽課教師都鴉雀無聲,伴隨著她的朗讀,每個人都仿佛回到了紅軍過雪山的時代。當學生讀課文時,他們也能初步地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由此可見,教師的范讀不容忽視。
這里要提一點,“打鐵還要榔頭硬”,教師的朗讀水平高了,才能正確的指導,點撥學生,教師的表情朗讀多了,學生的臉上才會顯出豐富的情感。所以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
四、采取多種朗讀形式,使學生愿讀,樂讀
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主要以讀為本,以讀代講,要避免煩瑣的教學分析。如果一味地講,不講求形式的多樣,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和高年級的學生都是很厭煩的事,所以在朗讀時可采用指名讀、自己選段讀、小組齊讀、分角色讀、男女生賽讀、小組合作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引讀、幫讀、領讀,配樂朗讀……等多種形式,但有一點需注意,低年級的學生喜歡競賽、表演的形式,教師不妨試一試。高年級的學生喜歡速讀、品讀等。此外,教師要注意不能讓學生為讀而讀,應提出不同的要求,體現出讀的層次性。
五、注重“評讀”,使學生讀中求新
小學生朗讀水平還不高,但他們能進行一些初步的評讀。當一名學生讀完后,另外一些學生就能公正的給予評價。如:教學《荷葉圓圓》一課,當一名學生讀完第一自然段時,我讓其他學生當小老師,評一評這位同學讀得怎么樣,有個學生站起來說:“她讀課文時聲音很大,也很流利,但沒有感情”。這時教師追問一句,“你能有感情的把這一段讀給大家聽嗎”?這位同學欣然同意了,當她讀完后請其他同學再點評,有位學生說“老師,她讀這一段時,讀得非常有感情,聲音響亮,還加上了動作,我覺得很好”。然后,教師讓其他同學模仿這位學生的語氣讀一讀這段,效果很好,由此可見,如果將評讀訓練到位,相信在讀與點評中學生們已初步掌握了朗讀的技巧,朗讀能力會不斷提高的。評讀的方式還有很多,教師要結合本班的實際水平,因人而宜。
六、注重朗讀評價
朗讀評價,應采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在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聆聽,善于發現每一個學生的不同優點,多給予恰當的表揚,少一些批評,多一些微笑和鼓勵,少一些單一的評價及評判,學生們樹立了能讀好的自信心,會讀得更精彩。在我們的教學中,教師們評價時經常愛說的是:“你讀得非常好”,“你讀得真不錯”之類的話,其實,教師應用心聆聽學生的朗讀,切實發現他們朗讀中的優點,哪怕是一個詞,一句話都給予肯定。學生們在教師的鼓勵中會樹立自信心,讀的興趣就會高。
七、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使學生讀得入境
將錄音、錄像、投影等多媒體引進課堂,用生動形象,直觀的課件吸引學生快速入境,讓學生從中領悟課文的內容,情感。如:教學《小小的船》,利用課件展示一個晴朗而美麗的夜空,有星星一閃一閃的,有彎彎月兒高掛,一個小女孩坐在月亮上,望著美麗的星空,這多美啊!學生們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此時教師引導,如果是你,你這時看到了什么?最想做什么??(此時學生就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遨游在美麗的星空)體會到文中的美景,再讀課文時,學生就能讀出情感了。最后結束課文時,把一首《小小的船》歌曲教給學生,他們一邊唱歌,一邊表演,在唱做之中,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
最后,我想說,學生朗讀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只要我們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學的訓練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那么,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還是不難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