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世雄
作為初中語文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為新課程標準要求是全面創新的教育。所以要把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我們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我在長期的語文教學中,我有這樣幾點體會:
一、加強學生自信心的培養,開啟創新之門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歷史上大凡有成就的人,他們的成功幾乎都來源于自信。
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呢?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讓每一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边@就要求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要多表揚、多鼓勵。這樣,學生就會受到鼓舞。實際上,學生往往特別注重老師對自已的評價,老師有時一句不經意的話或許就會影響學生的一生。所以我們教師應提倡“賞識”教育,對學生多肯定多鼓勵,多發現每一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如果我們在課堂提問時多說兩句:“不錯,很好,有進步”之類的話;如果我們在學生的成績有了一點進步時多說兩句:“你很有潛力”之類的話;學生就會因此產生信心,自信就是力量,學生有了信心,就會爆發出巨大的能量,最終就能后進變先進,失敗變成功。
二、增強學生的競爭能力,鼓勵學生創新
培養學生競爭意識是鍛煉其才干的重要途徑。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新世紀,我們更應該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學生的自尊心、上進心。語文教學也應該承擔起這個責任。我為了讓學生適應議論文這種文體,掌握它的論證方法,進而學會說理,在班上搞了兩場辯論比賽。其中第一場關于“金錢”的辯論賽,辯論前把題目要求及應準備的材料告訴學生,指定八位優等生分成兩組作為辯論的正方與反方,把其余同學分成兩組,分別為參加辯論的同學找材料。同學們在找材料的過程中學會了論據收集的方法,在辯論中懂得怎樣突出論點、說明事理。第一場辯論由于準備不足,學生一時無法適應。第二場關于“上網利弊”的辯論大有進展,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還提高了學生積極參與競爭的心理素質。教師在點評時做到重表彰、重指導,贊譽中等生和差生的優點,從而提高了學生參與競爭的積極性。通過這次活動,學生充分參與。要給學生充分動腦、動手、動口的時間和空間,創造一個寬松的課堂,使課堂氣氛變的和諧、活躍,鼓勵學生創新,從而使學生敢于創新。
三、調動學生的情感善于質疑,激發學生創新
教師在教學中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才能激起學生的感情。語文教材中有不少內容優美、語言生動的美文佳作,教學這樣的文章,不宜把知識過于割裂,而可通過有感情朗讀來完成教學任務,教學時可讓學生從正確的語音、語調、節奏方面直接感受作品的內容,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使學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激發學生創新,達到事半功倍之功效。如講《最后一課》韓麥爾先生宣布放學的情景時,教師應進入境界,聲音哽咽,茫然若失,神情呆滯,充分顯示出愛祖國、恨敵人的悲憤感情。當然,教師也可用生動的富有表現力語言,用充滿感情的抑揚頓挫的音調,從意境、語言等方面去挖掘情感,總之教師只有在教學中融入自己情感,才能使審美主體與客體融為一體,達到情景交融,喚起學生情感體驗的效果。情感的激發是創新的關鍵,它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所以,一方面,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情感。另一方面,教師要善于質疑。要做好這項工作必須注意以下三點:首先,質疑的目的性要明確,不可隨心所欲,要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其次,質疑要有利于學生進行正確的思維,疑難要設計的科學,嚴密但也要興趣盎然,避免呆板枯燥。最后,還要有一定的難度。所謂難度,就是教師要設疑給學生解,讓學生逾越。古人云:“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庇幸呻y,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使學生群情激昂地進行討論,或者全神貫注地探索思考,從而激發學生進行創新。另一方面,教師要善于啟發學生提問題,課堂一定要設計提問的環境,使學生想問、敢問、和善問,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充分的發揮出來。
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創新思維騰飛
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是啟發式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初中語文課本集中了古今中外名篇佳作,內容上有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科學美;形式上則有結構美、節奏美、語言美。所以教師可以用適當的問題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去欣賞、體味這些名篇,使學生獲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升華;使學生的創新不僅僅局限在課文內容上,而且可以拓寬到課文的深處。例如美學教育和德育。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要加強自身的美學修養,另一方面及時的對學生進行德育。在實踐中勇于探索、積累經驗、尋找規律,結合一些恰當的問題給學生講一些美學理論,讓學生在對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認識每一種具體的美。例如,在《安塞腰鼓》一課中,我主要讓學生讀,然后提出問題:應該怎樣讀?你的體會是什么?最后結合教師講評,讓學生感受安塞腰鼓所體現出來生命美和力量美。同時,一個人的德育好壞與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關重要的。在語文教學中可根據不同的課外內容來解決這個問題,可及時的對學生進行德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來感染學生,用文章所體現出來的積極內容來陶冶學生。給學生的創新插上翅膀。
當然,每個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有差別的,加上青少年的可塑性較大,所以,教師必須因人而異,因材施教,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對于創新能力較好的學生要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對于缺乏創新能力的學生應當激發其創新能力。對于膽小、猶豫不決者則要培養其大膽、勇敢和果斷的品質……
根據學生的創新能力,有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這是課堂教學中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