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恩民
【摘要】 目的 觀察關節鏡在隱性肱骨大結節骨折治療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20例隱性肱骨大結節骨折患者, 對其進行關節鏡和橋式縫合固定治療, 觀察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后, 患者的UCLA肩關節評分為(34.51±3.44)分, 高于治療前的(18.25±3.24)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肩關節功能測試(SST)以及美國肩與肘協會評分系統(ASES)評分分別為(13.52±2.18)、(97.25±5.79)分, 均高于治療前的(3.25±1.21)、(43.21±4.87)分,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平均隨訪時間為(21.5±
2.3)個月, 所有患者均骨愈合良好, 無嚴重并發癥, 關節活動范圍均明顯提高。結論 隱性肱骨大結節骨折采用關節鏡治療, 能夠有效提高治療效果, 促進骨愈合,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可在臨床加強應用。
【關鍵詞】 橋式縫合固定;隱性肱骨大結節骨折;關節鏡;臨床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0.045
由于隱性肱骨大結節骨折在臨床較為少見, 所以在臨床診斷中很容易被忽視, 出現漏診的情況, 耽誤患者治療。隱性肱骨大結節骨折采用傳統的X線檢查很難發現, 因治療不當、漏診或拉傷后繼續體力勞動, 都有可能導致肩關節功能進一步損傷, 造成隱性骨折移位[1]。近年來,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文獻報道, 關節鏡治療在隱性肱骨大結節骨折治療中具有較好的療效, 為此, 本院選取了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20例隱性肱骨大結節骨折患者進行研究, 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具體研究情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20例隱性肱骨大結節骨折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經過詳細檢查被確診為隱性肱骨大結節骨折, 其中男11例, 女9例。年齡34~78歲, 平均年齡(43.8±11.9)歲。患者的受傷原因:交通事故傷10例, 跌倒摔傷5例, 運動損傷3例, 墜落傷2例。
1. 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進行X線、核磁共振成像(MRI)等檢查, 確定患者的肱骨大結節骨折情況。手術時患者取側臥位, 給予患者全身麻醉, 在麻醉生效后檢查患者的患肢, 作后入路手術口, 并進行關節鏡檢查, 對關節鏡泵壓力進行嚴密監測和控制, 防止出現軟組織腫脹的情況。然后將關節鏡移到肩峰下, 在患者的患肢外側行手術切口, 并將關節囊組織進行分離, 使大結節后側部位能夠充分暴露。對于肩袖包裹完整的患者, 通常很難確定骨折碎片的移位情況, 所以在局部沒有愈合的區域可以使用探針觸及, 并可通過電動手術刀從外側入口實施局部清創手術。對于存在白色骨碎片輕度移位的患者, 應使用骨刀對其進行分離。在完成上述操作后, 應將關節鏡移至盂肱關節位置, 然后使用18號腰穿針經過局部關節面撕裂肩袖等部位, 將其插入到盂肱關節, 同時在肩袖下或關節軟骨下擰入錨釘, 其擰入的具體位置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在插入前進行確定。完成上述處理后, 使用2號尼龍線進行縫合。最后, 將關節鏡移到肩峰下, 并給予患者橋式縫合固定, 在手術結束后應給予患者頸腕吊帶懸吊2周左右, 在這個期間應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肩關節擺鐘練習和外展前屈訓練, 以加速患者的恢復。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在治療前后使用UCLA 肩關節評分系統對患者進行評分, 主要包括前屈曲力量、功能、滿意度、向前側屈曲活動以及疼痛等5個條目, 總得分越高, 則說明患者的肩關節功能越好。同時對患者進行SST評分和ASES評分, 得分越高越好, 并對患者治療前后的各項得分情況進行分析比較。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0例患者治療前的平均UCLA評分為(18.25±3.24)分, 治療后為(34.51±3.44)分, 治療后UCLA評分明顯提高,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颊咧委熐暗腟ST評分為(3.25±
1.21)分, ASES評分為(43.21±4.87)分;治療后分別為(13.52±
2.18)、(97.25±5.79)分, 治療后的SST評分和ASES評分明顯較高,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16~24個月, 平均隨訪時間為(21.5±2.3)個月。經過影像學檢查所有患者的在術后均骨愈合良好, 骨髓水腫消失, 肩袖完整, 無嚴重并發癥發生。通過隨訪發現患者的關節活動范圍均明顯提高。
3 討論
隱性肱骨大結節骨折通常影像學表現不明顯, 所以臨床在對其進行診斷時很容易出現漏診的情況, 肱骨大結節的細微骨折在X線片上很難完全清晰顯示, 所以即使X線結果顯示為陰性也無法排除有隱性肱骨大結節骨折的可能性。如果患者臨床具有肩關節活動受限或輕微疼痛等癥狀, 而X線片沒有顯示骨折情況時, 可以通過MRI檢查來顯示隱性股骨大結節骨折情況[2]。
臨床對隱性肱骨大結節骨折的治療通常采用保守治療的方式, 通過固定未受損的肩袖和骨膜等位置, 患者可以在幾周內即可恢復正?;顒雍驼AΧ?。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 關節鏡在臨床治療中的應用也更加廣泛。關節鏡能夠提佛能夠較為清晰的視野, 在隱性肱骨大結節骨折等疾病的治療中都有著非常明顯的優勢[3]。關節鏡在隱性肱骨大結節骨折治療中主要有三個優勢:①視野清晰。關節鏡能夠清晰顯示的患者的骨折情況, 有助于提高臨床手術效果。②創傷小。關節鏡對患者的損害小, 有助于減輕患者疼痛, 且術后不良反應少, 比較容易被患者所接受。③改善預后。關節鏡治療的并發癥較少, 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預后。蔣林朗等[4]學者通過研究證實患者采用關節鏡治療后, 其肩關節功能評分可以達到93.75分, 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本研究中, 通過對20例隱性肱骨大結節骨折進行關節鏡治療, 患者的SST評分、ASES評分以及UCLA評分均明顯提高, 通過對患者進行隨訪, 所有患者的骨折愈合情況都較好, 恢復良好, 患者的關節活動范圍均明顯改善, 且無并發癥發生, 證實了該治療方法的可行性, 與上述研究結論相符。
綜上所述, 關節鏡治療在隱性肱骨大結節骨折治療中的應用, 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 加速患者的骨折愈合, 且并發癥較少, 有助于減輕患者痛苦, 在臨床具有可行性。
參考文獻
[1] 張鐵峰, 王健.肩關節鏡輔助經皮空心釘治療肱骨大結節骨折的療效分析.中國醫藥指南, 2015, 13(29):122.
[2] 丁超, 王敏, 熊懷風.關節鏡治療肩關節脫位合并肱骨大結節骨折的手術方法及近期臨床效果觀察.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6, 29(10):1328-1329.
[3] 陳孫裕, 李堅, 肖展豪, 等.關節鏡下雙排錨釘治療肱骨大結節撕脫性骨折.生物骨科材料與臨床研究, 2014, 11(5):72-73.
[4] 蔣林朗, 劉彥群.肩關節鏡治療16例肱骨大結節骨折及其相關合并損傷臨床觀察.延邊大學醫學學報, 2012, 35(4):292-294.
[收稿日期:2016-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