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成
一、實現基于“互聯網+”語文教學互動的必要準備
1.觀的轉變是前提。
隨著農村學校辦學條件的持續改善,教育的表現形態開始網絡化、在線化,學習無處不在。學校網絡的構建,為教學互動模式在我校的實踐奠定了良好基礎。但是教師如何適應新的媒體、駕馭新的媒體,我認為轉變觀念是前提。我校通過專題會議,研討等多種形式,讓教師讓識到:教育信息化促使教師思想的現代化,教學方式的變化,教師教學任務的變化,教師地位和功能的變化等等。所以教師也應隨之完成從傳統的技術觀望者、使用者,向教育信息化的設計者、執行者、研究者的角色轉化。
家長觀念的轉變也對教學互動模式的運用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我校首先邀請家長到學校聆聽基于網絡教學的公開課,然后通過家長會向家長介紹學校基于網絡教學的重要性,以及指導家長如何配合學校共同推進這工作。在我們的努力下,94%的家庭為孩子配備了電腦,99%家庭配備智能手機。家長的支持也對我們開展好這項工作提供了不竭動力。
2.能力的提升是支撐。
信息技能的滯后制約著觀念的更新,形成惡性循環。我校對教師進行“資源檢索與獲取”、“多媒體素材的處理”、“辦公軟件綜合應用”、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制作、微課設計與制作,等信息技術的培訓,使教師獲得基本的信息技術能力,為基于”互聯網+”語文教學互動提供技術支撐。
小學生信息技術能力也是很重要的。我校在學生上好信息技術課同時,對學生打字熟練程度,簡單的word編輯,QQ熟練應用、微信的熟練應用,資源的搜索與利用方法等等,進行針對性地指導訓練。在實際的教學互動應用中也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
二、實現基于”互聯網+”語文教學互動的“頂層設計”。
1.為實現教學重點、難點“頂層設計”。
“互聯網+”資源的應用及加工再利用能夠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化動為靜,化隱為顯,化難為易,化抽象為直觀,有效促進教學重難點的突破。這就需要教師充分備課做好“頂層設計”。比如《爬山虎的腳》一課教學難點為: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向上爬的。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李麗教師在《國家基礎教育資源網》下載有關課件播放。大部分學生通過觀看課件知道了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向上爬的。然后讓同學們畫一畫或者通過誦讀的方式向同學展示。教師用智能手機拍攝學生的圖畫,上傳電子白板,并討論圖畫是否正確。通過以上互動式交流學生輕松突破教學難點。
2.為“翻轉課堂”內外結合“頂層設計”。
“信息傳遞”是學生在課前進行的,老師不僅提供了視頻,還可以提供在線的輔導;“吸收內化”是在課堂上通過互動來完成的,教師能夠提前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在課堂上給予有效的輔導,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進學生知識的吸收內化過程。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就需要教師進行模塊化“頂層設計”。比如學習一篇新的文本,教師要提前布置課下預習任務。學生一般要課下完成以下學習內容:觀看網上提供的教學視頻;手機錄制課文朗讀,上傳音頻;通過《學習一點通》解決字詞;通過QQ上傳課文學習中的疑問等等。在課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在網絡上與別的同學討論,教師也能有更多的時間與每個人交流。課上老師能夠通過提問、學生之間的討論和完成作業、項目的情況來分析和把握學生的學習效果,以便更大膽地、充足時間互動釋疑解難,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3.為語文課堂教學的拓展和延伸“頂層設計”。
開放的網絡,學生面對無窮的閱讀內容;及時的網絡,學生面對新鮮的閱讀內容;對話的網絡,學生面對面的交流閱讀內容;分享的網絡,學生面對面的展示交流。為語文課堂教學的拓展和延伸就要做好“頂層設計”。比如我班在創建“書香班級”的過程中為了解決學生習作熱情不高的問題,做了以下嘗試。要求學生每天在指定的網站選取2條感興趣的新聞,錄入到QQ空間,并標注選取網站名稱,最后附上一到二句簡要的感受。每周在空間錄入一篇習作,并至少在其他5名學生的習作下點評習作。通過以上做法,學習們興趣高漲,習作水平有了大的提升。當然在實踐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學生利用“拿來主義”照搬網上內容,在QQ群中聊無關的內容。這就要求我們在實際運用中不斷的修正“頂層設計”。
4.為班級、家庭的互動融合“頂層設計”。
以QQ群、微信群為主的交互平臺,使學校與班級、班級與家庭形成了一種動態、高效、雙向乃至多向的教育互動形我經常利用群各組件的功能,便捷、高效地實現即時與非即時、點對點與點對面的師生間思想交流。比如:作業布置方式,即老師可以下發語音、圖片、視頻、文字等多種形式的作業。家長與學生通過電腦或者手機能夠隨時隨地的收到作業,并在線作答提交。
三、基于”互聯網+”語文教學互動的多技術的運用
我校課堂大面積推廣”互聯網+”+”時代的“白板應用”、“微課”、“翻轉課堂”有效地推進了語文教學互動模式的開展。而我校”互聯網+”+微信在線互動研討的新形式成為活動“亮點”,課堂變成了老師和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都可以用“在線教育”的方式得以實現。”我校依托《國家基礎教育資源網》《教學點數字資源全覆蓋》等網絡平臺實現資源的探索、加工、利用。我校利用購買的小學學習軟件《智樂園》人機交互,輕松練習,復習鞏固舊知;利用QQ空間拓展閱讀與習作;利用《蜂窩網》平臺,搭建學校網站,實現我校的“網絡家園“等等。
我校在基于基于”互聯網+”語文教學互動模式的實踐中還有許多的不足,還沒有清晰的模式,只是談到一些不成熟的作法。我們會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的完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