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光
摘要:研究性學習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著重點在于小學生對于知識的再創造過程,本文從小學數學學科特點出發,提出了幾種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策略,希望促使小學數學與研究性學習緊密結合,并試圖為小學數學教師培養小學生創造性提供可借鑒的操作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研究性學習;教學策略
一、在小學數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必要性
布魯納認為,“所謂學科的教學,不是灌輸作為結果的知識,而是指導兒童參與形成知識的過程”。然而,當前的實際情況是,在數學學科的學習當中,大多數教師在解題技巧上下功夫,而不是指導學生用數學思維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所以,讓學生除了學到書本上的抽象定義之外,更加重要的是訓練學生與實際生活相關聯的創造能力,并促使他們形成主動的學習態度和正確的知識觀,進而激發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所以說,要不斷地、有效地培養小學生在數學方面的研究意識、進取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就必須做好小學數學課堂中研究性學習。但是,小學生存在知識水平有限,學習方法不足等方面的特點,因此,教師需要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充當指導角色,可以根據學習內容的難易程度及學生知識和能力水平,進行程度不同的指導。
二、小學數學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1、研究性是小學數學研究性學習的首要特點。把學習作為研究的過程,將研究作為學習的方式,小學數學學習不能夠成為一種單純地去理解和掌握現成的知識,而是應該教給學生終身發展有用的知識,所以必須讓學生積極參與探求知識的全過程,使學生成為知識的研究者和發現者,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智力水平、動手能力相應提高。
2、開放性是小學數學研究性學習的顯著特點。教師要從孩子的視角進行思考,盡可能讓學生主動探究,讓孩子不再畏首畏尾,勇敢嘗試,大膽探索,不斷創新。一方面,教師還要盡可能讓學生大膽實踐,敢于提出和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另一方面,教師要教給學生進行歸納總結的方法,讓學生在活動中增長見識,深化生活體驗。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允許學生用多種方法和途徑獲取知識,消化知識,從而應用知識,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結論可以不一致,在交流和評價時標準可以多元化,可以存在發散性、求異性和批判性。
3、小學數學研究性學習最重要的一點是具有實踐性。這不僅僅重視實踐的結果,更重視學生實踐的過程。小學生在學習、生活過程中通過動手、動口、動眼、動腦等實踐活動,得到了生活體驗,之后進行教學,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小學數學研究性學習教學策略
1、篩選教學內容,為研究性學習提供載體。在數學學科的教學中,有些內容可以進行研究性學習,有些內容不適合研究性學習。所以,在確定研究性學習內容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結構,選取可以進行深入研究的問題來開展教學活動。這就要求教師在深入分析學生并鉆研教材的基礎上把“研究性學習”同“接受性學習”有機結合起來,二者各不偏廢,相互促進以達到預定的目標。同時在授課過程中也要求教師將提問內容從“你知道嗎?”向“你是怎么知道的?”轉變,使得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認知發展,順應孩子們的天性,使他們主動獲得知識,培養其全面的個性。
2、用合理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為研究性學習提供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只有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他們才樂于接受,并主動接受。小學生在課堂上能夠集中精力的時間不會太長,再加上很多小學生聽課過程中難以抓到重點,以致于教師不能再以“開門見山”式進行授課,因為此種講授方式使許多學生錯過新學的要點及難點。因此,創設問題情境這一教學方面就應運而生,彌補了這一缺點。如果教師設置問題難度適當、與所學知識相關度高,就會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自然過渡到新知識上,使課程得以順利地展開,否則將會產生負面影響,干擾學生的判斷能力。不同年級的兒童,心理發展成熟度不同,具有不同的性格特點。根據皮亞杰提出的思維水平標準,小學生大概經歷兩個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和命題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開始出現憑借具體事物或形象進行邏輯分類和認知邏輯關系的思維能力,兒童只能構思呈現在他面前的形象的東西,或根據表象而思索。命題運算階段兒童的智力活動是以一種根據假設性命題去運算的能力為基礎,不再局限于他經歷過的或在他面前的事物了。由此看來,小學兒童的思維特點主要是從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但這種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還經常需要感性材料的支持。
3、引導學生掌握數學思想方法,為研究性學習持續展開提供保障。“授之以魚不若授之以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是使他們學會求知、勞動、創造發展之道的根本措施。而數學思想方法的學習正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的核心。可以說,研究性學習的課堂是滲透小學生數學思想方法的主要陣地。小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盡管簡單,里面卻蘊含了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主要包括集合思想、轉化思想、化歸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隨著研究性學習的展開,研究成為重點,只要教師要適度引導,在引導的過程中使學生逐步掌握相應數學思想方法,隨著教師對思想方法的不斷滲透,學生必會開闊思路,培養出創新探索的能力。
4、鼓勵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為研究性學習貼近生活提供途徑。凡是與人們生活有關的事物、在生活中被期待的事物,與已有知識有聯系而又能增進一個人新知識的事物都能引起人們的直接興趣。在教學中,如果我們注意從小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生產實例出發,設計出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情境資料,就能激起他們的認知需要,他們便能主動的對情境進行探索,提出數學問題、解決問題。研究性學習的起點、過程都以一種開放的形式呈現,那結果必將以實踐的形式結束。教師還要注意培養學生有意識的用數學的觀點去看待周圍事物的習慣,如生活中常遇到的按比例分配水電費、計算儲蓄利息、日常購物等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數學。
作為一種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應該滲透于學生的所有學科、所有活動中,這有助于學科拓展、深化和應用。為使小學數學研究性學習順利開展,教師要在正確的教學思想指導下,要善于抓住自身、學生等各方面的反饋,做好引導者,靈活運用教學策略,把研究性學習掌握在可控范圍內,取各個策略之所長,達到教學效率最優化,確保達到研究性學習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潘桂華.小學數學研究性學習例談[J].山東教育科研,2002(06).
[2] 楊紅忠.小學數學課堂實施“ 研究性學習”的探索[J].教學月刊·小學版,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