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棟



這次的創作共有62只羊,每只形態都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每只都需要去單獨制作,而不是復制。之所以選擇羊作為雕塑對象,首先是因為我覺得在雕塑史上,以羊為題材的并不多,或者大家習慣把它當成一種動物雕塑去做,把它當戒作品的很少,我想這是一個現象。此外,我創作的地方在郊區,在京郊可以觀察到很多羊,我就覺得這種動物挺有意思。另外就是,像馬或人物雕塑,具有一種典型的含義,比如貴族或英雄氣質,而當平民化的羊以群出現時,它就具有一種群眾式的特征。現在我的作品呈現的語言是比粗放的,這也是我后來逐漸找到的一種適合表達這個題材的雕塑語言。石膏這個材料造價比較便宜,也適合室外擺放,如果它們是室內擺放的話,我可能會做成鑄鐵材質。展覽中看到大家對它們的喜愛,我挺高興,但也挺糾結,因為它們是石膏的,在戶外損壞了好多只,現在大家觀展的習慣可能還不是很成熟。
今天自己能做出這種類型的作品,我覺得主要歸功于美院的教學,或者說導師的、雕塑系的一種引導吧。研一的時候,雕塑系的每個大咖都會給我們教兩周課,我覺得每個老師都有獨特的視角,看你自己喜歡什么,你可以去吸收,挺好的。陳科是我們二工的導師,我也是跟著他好多年了,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加上中間停的一年,一共八年的雕塑學習,我覺得這還是挺重要的。對于我來說,最受益的就是對雕塑的本體語言的體驗和認知的過程。美院雕塑系在這方面的探索,有很獨到的、優質的傳統。我希望對這些進行透徹的學習,因為對這些不是很快能掌握的,我們都說你想學雕塑至少七八年,七八年以后你可能剛好才能“人門”。現在我感覺自己可能才剛剛了解,才往“入門”這個狀態走,我不是夸張,真的是這樣。所以我覺得就得需要這么長的時間,需要這么一個很努力的過程,這是我的看法。
經過八年的雕塑學習,我感覺自己可能才剛剛了解,我不是夸張,真的是這樣。我覺得就得需要這么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