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果豐
人民法院突發事件的特點、成因及防范
◎趙果豐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一些不可避免的社會矛盾日益凸顯出來,人民法院擔負的維護法律尊嚴、懲治違法犯罪、調解民事糾紛、依法審理案件的任務日益繁重。與此同時,人民法院發生的審判、案件執行活動中以及信訪工作中的突發事件也不斷呈上升勢頭,其嚴重性、危害性、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如何積極應對和處置好突發事件,是擺在人民法院特別是司法警察部門面前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
人民法院的突發事件在具備突發公共事件的突發性、發展的不確定性、危害的嚴重性和公共性、時間的緊迫性和采取特別措施的必要性共同特點之外,還具有事發的人為性、人身危險性、處置的復雜性、影響的嚴重性等特點。
事發的人為性。突發事件根據事發原因的不同分為自然突發事件和人為突發事件。在人民法院發生的突發事件中絕大多數屬于人為突發事件,這些人為因素的來源主要包括: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民事、行政案件中的當事人、執行申請人和被執行人;上述各類人員的親友;參與旁聽和圍觀的人員、甚至還有少數各級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員等等。因此,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察在執行各項警務保障任務的過程中,制定預防和處置各種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時,主要是針對人為突發事件所進行的。這是人民法院突發事件與其它突發公共事件不同的一個顯著特征。
人身的危險性。人民法院突發事件的與其它突發事件相比較,其中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結果往往具有人身的危險性。這種人身的危險性主要是指事件的發生其結果大多數涉及到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由于人民法院作為國家的審判機關,這一工作性質決定了人民法院的工作場所成為各種社會矛盾高度聚集的區域,所涉及突發事件主要是人為的社會安全類事件,不論是群體事件還是個體事件,往往大多都涉及到人身安全,這些人員除了刑事案件中被告人、被害人、辯護人;民事、行政訴訟案件中的當事人之外,還包括審理案件的審判人員以及公訴人和旁聽人員的人身安全,有的甚至危及法警自身的安全。正是基于這種潛在的人身危險性的存在,古今中外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毫無例外地在認識到在這個“是非之地”設置警務保障制度的必要性,這也是我國人民法院建立司法警務保障制度的根本所在。因此,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察在預防和處置突發事件過程中,應當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就是要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作為預防和處置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最大限度地減少人民法院的突發事件所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危害,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處置的復雜性。由于人民法院審理不同類型案件所涉及的成員復雜,好人壞人混雜難以區分,加上各類不同性質的矛盾一時不易區分和處理,尤其是對那些涉案人員多,參與旁聽人員多的情況,特別是在審理刑事案件中,往往會出現受害人和被告人親屬情緒激動,甚至喪失理智的舉動,面對這種情況,在處置過程中警務人員稍不冷靜或處置欠妥,就會引起矛盾激化,導致事態進一步擴大。特別是遇到暴力抗法和聚眾鬧事的群體事件,往往參與人數多,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多,致使在處置各種突發事件過程中不易區分處理,難以下手解決。根據這一特點,在對各種人民法院突發事件的處置過程中,首先,要貫徹依法處置的原則,就是針對不同的情況所采取的應急處置措施,按照有關法律、法規以及處置突發事件的預案的規定,針對事件中出現的各種不同情況和不同對象,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處置;其次,在具體處置各種突發事件的方法上,應當根據突發事件所處的不同情況,針對不同的矛盾和對象,采取說服教育與武力強制等方法結合起來加以應用,在運用各種處置措施和方法上,應當區分不同性質的矛盾和不同類型的對象,果斷采取相應的措施和方法,按照事先制定的處置預案,使各種人民法院突發事件得到圓滿解決。
事件影響的嚴重性。人民法院代表國家依法行使審判職權,事關國家司法制度的尊嚴和形象,各種法院突發事件的發生除了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外,更為重要的是嚴重損害國家司法尊嚴,妨礙審判和執行活動的正常進行,比如在刑事案件的審判過程中,被告人自殺、脫逃,甚至被劫持的嚴重的惡性事件的發生,直接導致審判工作的中斷,更為嚴重的是人民法院在人民群眾中威望和尊嚴受到損害,特別是對司法警察的形象以及警務保障制度的造成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
人民法院的性質和工作決定了法院是社會矛盾相對集中的地方。人民法院作為一個解決紛爭、裁決爭議的場所,是一個矛盾集中、沖突不斷和危險聚焦的地方,人民法院的判決不可能令雙方當事人都滿意,必然有一方當事人的訴求得不到滿足,從而對法院的辦案人員產生不滿。再加上有時不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容易激化矛盾,引發突發事件。
部分案件當事人法律意識、法治觀念淡薄。部分案件當事人抱著法院是“法不責眾”,“不鬧不理,鬧得越兇,處理越快”的心態,把選擇過激對抗行為作為解決問題的首選。涉及自身利益時,不運用法律武器或合法途徑加以解決,而是采取上訪鬧事的方式向人民法院施壓,無理取鬧、越級上訪、阻斷交通的行為,企圖以此方式來引起法院和有關部門的重視,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司法警察隊伍建設滯后,處突能力不強。警力不足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年老體弱的警員在司法警察隊伍中還大量存在,同時還存在一定數量的兼職司法警察,致使司法警察隊伍長期處于一種戰斗力不強的狀態。
少數司法警察責任心不強,工作標準不高,個別同志只求工作過得去,不求過得硬,得過且過,在押解、執庭、協助執行等工作中,對自身要求不嚴,工作懶散,致使突發事件時有發生,并得不到妥善處理。
加強法官隊伍建設,是要增強“以人為本、公正司法、一心為民”的理念。要堅持“司法為民”的宗旨,堅持走群眾路線,提高依法保障人權的水平,依法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要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盡量減少和杜絕冤假錯案的發生。
加強司法警察隊伍整體建設,不斷提升司法警察隊伍處突能力。一是要打牢政治基礎。司法警察作為人民法院直接領導和管理的一支武裝性質的司法力量,肩負著保障人民法院審判工作和其他各項工作順利進行的重要使命。這一性質和任務,決定了必須把司法警察隊伍建設成為黨和人民放心的忠誠衛士,不能有絲毫的含糊和懈怠。二是要打牢思想基礎。司法警察從事的是“急、難、險、重”的工作,枯燥、清貧、超負荷、高強度常常與司法警察相伴。因此,要特別注重培養司法警察的吃苦耐勞精神、犧牲精神、奉獻精神和大無畏精神,切實幫助司法警察解決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的困難,妥善消除司法警察的各種顧慮,增強司法警察職業的神圣和榮耀,為司法警察在處置突發事件過程中當尖兵、打頭陣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三是要打牢組織基礎。各級法院要努力推進司法警察隊伍規范化建設。落實人員編制,暢通司法警察進出和晉升渠道,要切實解決缺警問題,要狠抓警隊作風建設,嚴格管理、嚴格要求,確保警隊遇到突發事件時,能拉得出、跑得動、打得贏。四是打牢素質基礎。司法警察肩負的使命特殊而艱巨,執行任務復雜多樣,尤其處置突發事件,對司法警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各級警隊要按照《訓練大綱》要求,抓好基礎訓練和處突的專題訓練,針對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制訂預案、加強政策法規、指揮決策、處置方法、協同保障等方面的訓練。
加強領導,完善處突預案,確保預案的系統性、針對性和有效性。處置突發事件是一件政治性很強的工作,其各方面要求都非常高,因此必須加強領導,確保有效指揮。各級法院應成立處置突發事件領導小組,確定總指揮,明確各成員的分工。各級法院還應完善處突預案,通過實戰檢驗預案的可操作性,建立健全各項配套措施,努力增強預案的系統性和針對性,做到細致周到、相互銜接。一旦發生突發事件,要適時啟動處置預案,保證處置的有效性。
總之,如何正確認識人民法院突發事件的特點及成因,采取怎樣的方法妥善處理好突發事件,是人民法院長期需要面臨的問題。只要人民法院提高思想認識,強化組織領導,加強政策法規落實,進一步增強處突力量,通過實戰不斷改進和總結處突方法,我們就能夠在遇到突發事件時,做到臨危不亂、冷靜應對、處置得當,從而為人民法院創造一個安全、和諧的司法環境。
(作者單位:國家法官學院西安司法警察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