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語言教育對于培養幼兒靈敏的感受力、表現力、情感,高尚的審美趣味和道德情操等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農村(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村)幼兒園的語言教學,受經濟及其它一些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多數農村幼兒園語言教學不能落實《綱要》中的目標。
一、在筆者的調查中發現,農村幼兒園中語言教育的集中問題表現在
(1)教師的語言素養較低。教師對幼兒園語言教育關注程度不高,影響幼兒語言教育方面素質的發展。大多數農村幼兒園的幼兒教師在專業上認識不足,導致他們對幼兒語言教育的科學性認識不全面,教學專業度偏低。
(2)教材中對語言教學內容的開發跟不上社會發展。有的教材中還是七八十年代的兒歌,有許多內容不太適合幼兒的心理特點,導致無法實現語言教學對于幼兒的有效促進作用。
(3)先進的教學方法沒有得到有效引入,多數停留在聽聽,說說,學一學的形式。呆板的教學方法違背了教育的規律,沒有針對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來開展語言活動,造成語言活動看熱鬧的現狀,制約了幼兒身心和諧發展及幼兒語言素質的提高。
(4)缺少語言教育的大環境。家長認為語言教育只是念念兒歌,講講故事而已,學好算數、認字才是首要的,對語言教育缺乏一定的了解,基本無踐行能力。
二、作為教師,在語言教學中能深刻理解其教育意義是當務之急
(1)語言教育的意義。兒童思維的特點是具體形象的,他們對鮮明、美麗、有聲有色和富有動態的歌、舞等最容易感興趣、最容易理解接受,所以借助游戲和音樂活動這種載體可以有效完成教育活動。語言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語言教育是對兒童進行全面發展教育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能力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多年的語言教育工作中,看到孩子們的語言教育如此欠缺,造成孩子的情感、興趣、審美等個性品質的發展缺陷帶來的成長阻力,深刻感受到:教師要重視語言對幼兒生理、心理、智力開發的作用。
(2)重視語言教育的參與過程。幼兒學習語言的過程,是逐步認識語言、把握語言、養成對語言的積極態度的心理過程。為幼兒在身體、智力、情感、個性、社會性等方面獲得全面、和諧發展提供了積極的引導。我們借助語言教育,促進兒童全面、和諧、整體的發展。可以說語言教育是實施全面發展教育的手段。除了教給兒童一些基本的語言知識,技能技巧,感受表現等語言本身的東西以外,還必須使兒童在精神與心靈等方面獲得更多有益的東西。
(3)重視語言教育在促進幼兒的注意力、記憶力方面的作用。語言活動不是講講故事就完了,而是一種技能的鞏固和生成過程。幼兒在活動中不斷地練習,不斷地發現,促進了他們的活動能力。在能力的不斷積累中會促使幼兒發現、生成另一種活動。這個過程是機械的認讀活動、講授活動無法實現的。
三、提高幼兒語言教育活動的策略
(1)作為活動引導者的教師,把加強語言素養提升作為終生的學習目標。隨著語言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社會對語言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言教師既要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教育知識,又具有突出語言能力、具有豐富語言知識語言理論;擁有發展的意識和滿足改革的專業技能。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促進自身專業水平進一步發展。發揮語言教學的獨特魅力,利用生動的語言形象,對幼兒進行心靈教育,將德育滲透于語言引導之中,培養幼兒健全人格,讓幼兒在語言學習中認識人生,陶冶情操,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認真鉆研教材,充分理解教育目標的要求,加強實踐與創造,把激發幼兒學習興趣貫穿始終,抓住語言形象,激發幼兒認識社會并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興趣,培養和提高幼兒各方面能力。作為教師更要勉勵自己加強專業知識學習,多閱讀關于語言教育方面的書籍。
(2)注重教學過程,引導幼兒主動學習。改變重技能傳授的教學理念。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在活動中控制著幼兒怎么做,沒有引導幼兒在活動中自己去解決問題。而在倡導“幼兒是學習的主人”的今天,語言活動要特別重視教學過程中的師幼互動。我們要注重研究孩子怎樣學才高興,怎樣學才接受得快,怎樣學才會學,讓幼兒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主動積極的探索知識、提高素質、發掘能力、培養個性。如在“我們身邊的聲音”的活動中,老師引導幼兒發現生活中的各種聲音,說一說自己是怎么發現的,發現了什么聲音等,鼓勵幼兒探索各種日常用品因敲擊的方法不同而發出的聲音是否相同,使每一個幼兒在實踐中感受“發現”是一種有趣的活動。幼兒園語言教育其學科的特殊性就是知識技能與態度情感的交織。只要我們找到二者的平衡點,就會使我們在教育環境的創設上,操作材料的提供上,為幼兒的探索創造條件,幫助孩子們成為語言學習的主導者。語言教學活動不是課堂上的任務,而是生活技能的一種,因此,融入生活環節的語言教學才是最有效的。可是我們在教育活動中往往忽視了這一點。
(3)重視幼兒語言欣賞活動的開發。感受能力是人們在對語言作品產生審美過程中所獲得相應的情緒體驗能力。欣賞語言在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教育中,對于智力的發展有特定作用,因此要引起教師足夠的重視。之前幼兒的語言欣賞課因為欣賞內容局限性大,教師們都是選幾個著名的片段,聽一聽就行了,教學過程停留在程序化上。其實,在語言活動中,聽覺注意力是聽覺的組織者;語言記憶力是語言思維活動的基礎;而想象力是幼兒張開翅膀神奇的想象;思維能力則是智力的核心,經過分析、概括、歸納等思維,進而全面的認識事物。在欣賞語言中,教師如果較為全面的理解了語言欣賞的內容和欣賞目標,就可以設計出很多的相應的教育活動和游戲活動來滿足教學需要。語言是一種美的再造,孩子們并不是因為缺少語言知識就聽不懂語言,相反,孩子們在想象力的指引下能聽出我們成年人聽不到的內容。因此,講講故事、說說想法、表演活動在欣賞的氣氛中進行,會有更好的效果。欣賞活動不僅僅是語言愛好者的游戲,更是引領幼兒進行探索發現活動的成功載體。
四、幼兒語言活動設計
幼兒身體、語言、認知、情感等方面的發展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每一個活動會影響兒童發展的多個方面,只是每一個活動的側重面有所不同而已。因此語言活動設計中最關鍵的問題就是一定要注意領域融合。多領域指向的綜合性教學活動,可行性較高。對相應的教學內容進行設計時,教師們會有很大膽的改進,往往會拋棄階段目標,這種做法是不可行的,一定能夠要注重語言教育活動的連續性、階段性和完整性。教育活動講究藝術,但絕不是隨心所欲的,因為我們進行的不但是“學說話”更重要的是在潛移默化中引領幼兒進行思維訓練,這是較高級的目標。大多數教師進行教育活動的時候注意眼前——課堂表現,忽略了日常應用。語言是交際工具,只有在環境中才能發揮它的作用,所以,語言活動設計一定要有擴展應用的設計。這種設計不僅僅是在課堂,在活動室、在幼兒園園內,在生活的每個環節都應有表現。
我們的語言教學活動,提倡孩子在各種形式的交際中,全方位地接觸各種詞語,并有意識地引入各種新內容,孩子們會在潛移默化中接受這種學習,各種潛能得到開發,并愉快地進入自己喜愛的專業學習,讓孩子在健康的語言學習中找到無限的樂趣。
參考文獻:
[1]許卓婭.學前兒童語言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0)
[2]李坦娜.奧爾夫語言教育思想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李曉虹.淺談幼兒園語言活動教育中有效策略的應用[J].當代學前教育,2007(2)
[4]周衛倩,余海玲.創童話劇環境,促幼兒表演能力發展[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四)[C],2009年
作者簡介:
張嬿(1973~),女,職稱: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幼兒語言能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