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nts Alina
(東北農業大學,哈爾濱 150030)
俄羅斯農業土地私有化問題研究
Kunts Alina
(東北農業大學,哈爾濱 150030)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世界經濟發展的步伐日益加快,世界各國為了更好、更快地發展本國經濟,紛紛尋求堅實多樣的發展平臺。俄羅斯農業土地私有化問題經過十年發展仍存在不均衡現象,供需矛盾突出。文章在研究俄羅斯農地私有化進程當中,針對目前俄羅斯土地改革現狀進行分析,闡述了俄羅斯農業土地私有化規模、形式和效果。并對產生的問題進行逐一分析,最后提出針對俄羅斯農業土地私有化問題的對策。
土地私有化;農業土地;對策
俄羅斯農用土地私有化進程當中一刀切的進行土地流轉改革,形成農用土地流失、實際效果大打折扣的后果。可以看出不管一個國家農地私有化改革如何進行,都需要遵循一定市場規律,農業土地改革固然重要,但是并不是照搬西方國家成熟的模式就完全適合俄羅斯自身的狀況。針對俄羅斯農業土地私有化問題的研究比較多,下面從俄羅斯農民角度及國家角度分別分析農業土地私有化改革問題。
1.1農業土地
農業用地又稱農用地,指直接或間接為農業生產所利用的土地,包括耕地、園地、林地、牧草地、養捕水面、農田水利設施用地。農業用地利用的合理性標準為:要求達到環境、社會、經濟、生態等方面效益的統一,以保持良性循環,永續利用。農業用地利用的合理性標準為:要求達到環境、社會、經濟、生態等方面效益的統一,以保持良性循環,永續利用。
1.2土地私有化
土地私有化是指將土地的產權由國家或集體所有轉為個人或團體所有的一種土地所有制關系的改革。土地私有化是在俄羅斯整個私有化的大環境下展開的,它的理論依據屬于整體私有化理論的范疇。
2.1中央與地方農業用地矛盾
俄羅斯中央政府一直以來與農民在農業用地方面矛盾較多,首先就是農民種地積極性并不高,而中央政府對于農業的發展經濟改革政策一直沒有效果,特別是在蘇聯解體之后,葉利欽政府著急給俄羅斯聯邦政府農業進行改革,強行推行農地私有化,實現農業用地全面私有化,但是這個過程當中,處于最底層的農民依然沒有土地流通權和土地所有權,只是名義上的農產主。
2.2農業土地私有化法律不健全
俄羅斯進行農業用地私有化改革,在法律上與物權法及土地法改革犯沖突,也就是說農業用地改革法律還不夠健全。俄羅斯進行土地改革之前是一個高福利保障的國家,農民與城鎮居民一樣,享受著免費醫療和教育。所以,農民本身沒有對制度變遷的需求。而當時的葉利欽政府則認為只有農業改革及土地私有制才能夠改變俄羅斯農業落后的現狀,所以其自上而下的制度變遷必然是強制性的。
2.3農民土地所有權與改革起沖突
在俄羅斯不同的地區,由于地方的政策差異,農用土地所有權的情況有很大不同。在農業發達、農業生產比較優勢大的南部聯邦區、伏爾加聯邦區和土地價格較高的中央聯邦區,農用土地的私人所有權以及法人所有權的比例比較高。
3.1中央政府減少對地方農地的過多干預
為了增加俄羅斯農業用地的改革進程,就需要解決這個過程當中一些矛盾,而存在這矛盾當中,中央政府對地方農地的過多干預就是矛盾之一。要減少中央政府對地方農業用地的過程干預,就要實時向農民傳達中央政府用地的或者改革的明確信息,讓農民有一個心里意識,更多時候讓地方政府去和當地農民協調改革。
3.2擴大農地流通范圍
俄羅斯之所以要放開農地流轉,是欲圖解開嚴重束縛其生產力發展的這一矛盾:在大量農地拋荒的同時迫切需要農業的規模化經營。對于廣大居民來說,農村集體土地入市,可以有效增加建設用地供給,平抑土地市場價格,推動虛高的房價回歸理性。
3.3支持地方開展耕地保護補償
俄羅斯土地出現問題的根源在于俄羅斯土地補償機制嚴重落后,在國家發展經濟同時要兼顧農民土地情節,尤其是在私有化改革以來俄羅斯農民被賦予更多的土地權利,要尊重法律賦予的基本權利,保證俄羅斯土地改革法的權威性。
俄羅斯中央政府一直以來與農民在農業用地方面矛盾較多,農民種地積極性并不高。針對農業用地土地私有化改革提出對策,具體做法就是讓中央政府減少對地方農地的過多干預、擴大農地流通范圍、建立健全的保護農地私有化的法律、高度重視農地私有化過程法律保障作用。
主要參考文獻
[1]丁超.淺析俄羅斯的農業改革[J].西伯利亞研究,2013,40(1):14-17.
[2]封安全,孫愛莉.俄羅斯遠東地區農業資源開發與利用[J].西伯利亞研究,2013,40(6):31-33.
[3]王志遠.產權與績效:俄羅斯農地私有化與農業發展的邏輯[J].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2015(1):44-51.
[4]肖輝忠.俄羅斯農用土地私有化以及流轉問題研究[J].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2015(1):32-43.
10.3969/j.issn.1673-0194.2016.11.088
F301
A
1673-0194(2016)11-0148-02
2016-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