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凱麗 郜志雄 郭 珺
(寧波工程學院,浙江 寧波 315000)
?
浙江企業家創新能力的影響因素分析
戚凱麗郜志雄郭珺
(寧波工程學院,浙江 寧波 315000)
摘要:影響浙江企業家創新能力主要因素包括個體特質、經商背景、政策和制度環境以及社會網絡及資源。提出提升浙江企業家創新能力的五點對策建議:營造有利于企業家創新的文化制度環境、促進創新技術的研發、引入科技孵化機構、加大培訓力度。
關鍵詞:創新能力;影響因素;企業家精神
企業家是經濟增長的“靈魂”(熊彼特,1921),是國家經濟長期增長的發動機(Romer,1994),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興衰成敗,其數量多寡也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劉新民等,2007)。企業家有創新者、變革者、市場的創造者和人格化的資本等多種稱謂,其能力對企業的存續和增長具有關鍵作用(畢海德,2004),中國民營企業家自身能力的不足是企業難以成長和持久發展的根本原因之一(鄭海航,2006)。熊彼特視“創新”為企業家精神的核心,德魯克認為“變革”是企業家精神的實質(葉勤,2005)。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企業家能力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尤其是企業家的創新能力。學界常把企業家創新能力和企業的創新能力聯系在一起。浙江作為我國經濟發達省份,其創新能力位居江蘇、廣東、北京、上海之后(柳卸林和高太山,2015),浙江企業家文化水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其接受本科及本科以上學歷教育的人數僅占35.1%,遠低于75.0%全國平均水平(嚴浩仁,2007)。然而,多數學者只對企業家能力及影響其能力發展的內外部環境進行了相關研究,對浙江企業家創新能力影響因素和提高創新能力途徑的研究較少。本文通過分析浙江企業家創新能力的影響因素,探討提升企業家創新能力的路徑,進而促進浙江經濟更進一步的發展。
一、影響浙江企業家創新能力的因素分析
企業家創新能力是指企業家在企業創新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突破原有生產技術、管理與服務模式,實施新工藝或生產新產品的能力,這種能力能為社會創造財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家的創新能力有的來自于先天稟賦,有的受后天環境影響形成。目前,關于影響企業家創新能力的因素尚未形成統一的觀點,筆者認為,影響浙江企業家創新能力的因素包括個體特質、經商背景、政策和制度環境、社會網絡及資源。
(一)個體特質
企業家的個體特質包括人口統計特征(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管理技能、行業經歷、社會技能)、性格特質(自信和毅力等)、企業家價值取向(自主權、創新、承擔風險、自主性、競爭進取性)和企業家的敏捷反應(自我效能)。
企業家的人口統計特征如個人背景(教育程度和工作經驗)對企業家的創業意圖和創業初期的努力程度起到重要影響。成功的企業家更可能受益于善于教育或經驗豐富的父母、受益于其廣泛的商業經歷和創業經歷。教育可以改善企業家的機會識別能力和提升綜合處理問題的技能水準,企業家的受教育水平與其各種能力存在正相關關系。
企業家的價值取向與對商業機遇的敏感性呈正相關關系,也是創新的一項重要驅動力。自我效能感是指一個人對于自己完成一件事能力的一種主觀評估,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會使一個人敢于創造和接受較大的風險。相較于其他省市浙江企業家對風險的偏好程度明顯較高。他們認為經商致富、自主創業同其他工作一樣受到社會的尊重。擁有較強的成就動機的人會為自己的未來設定預期可實現的目標,并及時搜集相關的信息、學習相關知識,為達到該目標進行充分的準備。但大多數富裕了的浙江人存在小富即安的心態,因此,大多數浙江企業在初具規模后,企業家的創新意識會有所減弱,“維持現狀”成為其經營主要的目標。
(二)經商背景
浙江企業家的創新能力更多受到當地經商環境影響,“干中學”的學習模式使其在事業早期積累了技能與經驗的同時,也切實地感受到創新帶來的收益。浙江源遠流長的經商文化以及手工老作坊的百年傳承技藝既影響一代又一代浙江人的從商理念,為浙江人謀生指明方向,也夯實了作坊式“草根”制造業發展的根基,深化其“實踐出真知”的觀念,浙江經商環境逐漸成為浙江企業人創新能力發芽、生長的沃土。
(三)政策和制度環境
制度分正式制度(財政支持、政府項目、R&D轉移、商業和服務設施、市場公開、基礎設施、知識產權)和非正式制度(教育、文化和社會規范、企業家社會形象、對女性企業家的支持、致力創新、創業的機會)。正式制度(知識產權)和非正式制度(文化、社會規范等)同樣影響企業家精神,非正式制度因素更具有決定性(Alvarez et al.,2011)。基于Lu和Tao(2010)對我國20年間2854位對象進行調查得到結論發現,制度環境和制度環境與個人成為企業家意愿的關系對創業活動有重要影響。
絕大多數的管制制度安排和制度特征都會對各種相關類型的公司產生影響。當企業家活動分為重復性或高影響的企業時,這兩種企業會對地區經濟產生不同的影響(Acs and Mueller,2008)。制度安排的差異是與創業活動類型和企業創新活動投入比率相關的,知識外溢和資本充足的高影響力創業創新精神所產生的制度環境對企業活動的影響最大。支持企業家活動的制度影響高于其它國家層面的制度影響。如果政策制訂者為了增加創業率,應當建立支持性的制度安排(Stenholm et al.,2011)。浙江現有的政策中,只有部分關于創新型企業的規定和政策,并沒有出臺直接針對于浙江企業家創新成果保護的政策,這使浙江企業家的創業創新存在風險,并使其不愿冒風險創新。
(四)社會網絡及資源
社會網絡在企業家獲取外部資源、降低資源交易成本等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優質的企業外部資源和內部生存戰略,既是企業家創新行為的基礎,也是鍛煉企業家創新能力的實戰平臺。在新興經濟體國家,網絡對企業發展的多個階段產生重要影響;其次是企業家特征;最后是資源、能力和行業條件(Kiss et al.,2012)。個人網絡是創業環境和資源獲得的重要橋梁,但組織網絡不顯著。社會網絡是中小企業,尤其是創業初期階段的企業的一個重要成功因素(Elfring 和Hulsink,2007)。
Hagedoom和Duysters(2000)的實證研究表明,計算機企業所構建的外部社會網絡有助于其獲取新知識,并且逐步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如杭州的濱江區是阿里、網易的總部所在地,杭州富陽東洲新區集聚了京東的電商產業園、百度首家分公司及騰訊創業基地,這無疑將促進浙江電子商務的整合創新。
三、提升浙江企業家創新能力的對策建議
(一)營造有利于企業家創新文化發展的制度環境
企業家的創新能力與企業家所處的外部環境密切相關,因此應為企業家創新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一是構建企業溝通、信息交流的平臺。如定期舉辦行業企業家聯誼會、經驗交流會和創新成果表彰會等,為企業家營造創新文化氛圍,觸發其創新動機,激發其創新熱情;二是建立企業市場進入、共享資源的公平機制;三是為企業家的創新設立相應的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政策,如根據浙江省企業發展的現狀,及時調整對高新技術行業的激勵政策;四是多渠道宣傳企業家創新的先進事跡,為其他企業家創新起到示范作用。
(二)加大創新技術的研發力度
創新需要技術基礎。針對浙江民營中小企業較多,科研投入不高的現狀,應加大對區域共性技術研發的投入。一是加大政策優惠力度,引入外部知名高校研發團隊在浙江11個地市都設立科研機構;二是逐步擴大創新產業園區,以技術外溢效應促進產業集聚;三是由行業龍頭企業主導,建立產學研聯盟,為浙江企業家創新打造“團隊”合作和提供“技術外援”;四是鼓勵企業家加大科研投入,以稅收優惠或專項獎金作為獎勵,也可根據科研投入規模為企業融資貸款提供優惠。
(三)引入科技孵化機構
在已成規模的產業集群區引進外部科技孵化機構,為科技型企業家的創業、成長提供專業化的服務指導,在促進其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創新成果產業化。
(四)通過培訓提高企業家創新能力
企業家創新能力的提高與形成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是通過學習不斷加強的過程。學習途徑主要有經驗學習、教育培訓和通過社會關系網絡學習。其中,培訓可從以下三方面著手:一是由高校、行業組織等根據企業家現狀分級舉辦多種培訓班,使企業家通過培訓提高創新能力;二是舉辦提高專項能力的培訓班,由創新能力突出的企業家和相關培訓專家共同授課,如EMBA創新能力班;三是整理國外企業家提高創新能力的典型案例,作為培訓資料,借鑒國外成熟企業家的作法。
[參考文獻]
[1]蔡寧,劉志勇.企業家成長環境理論及其啟示[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3(10).
[2]任洲麒,溫偉祥,姚先國.企業家成長影響因素的多維分析框架探索——基于企業家個體的實證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
(責任編輯:張彤彤劉茜)
中圖分類號:F2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6)02-0106-02
[基金項目]寧波工程學院“王偉明助創基金項目”以及“提升浙江企業家創新能力的研究”(項目編號:2014030、2014048);浙江省社科聯研究課題“浙江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建設:理論、基礎條件與模式”(項目編號:2013B064)。
[作者簡介]戚凱麗(1995-),女,漢族,浙江余姚人,本科生,研究方向:工商管理;郜志雄(1967-),男,漢族,河南安陽人,博士,研究方向:跨國公司與外國直接投資;郭珺(1970-),男,漢族,浙江寧波人,博士,研究方向: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