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廷雄
【摘 要】目前,數學課堂上老師為了講更多的知識,往往追求高速度,而不追求高效率,一節課都是自己在講,學生在下面聽,這樣的學習效率極其低下。學生不僅對老師講的不感興趣,反而會產生厭倦心理。久而久之,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感到枯燥乏味,完全失去了興趣。數學學習講究效率,如何在數學中建立高效課堂顯得尤為重要。高效課堂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對數學的興趣,教師采用新穎的教學方式,改變教學理念,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學生之間交流合作,互幫互助,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角,教師充分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動手。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以下是我從工作中總結出如何建立高效課堂的方法,希望對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興趣;交流合作;思維能力;動手能力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不僅僅教授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往的“填鴨式”教學不能夠很好的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會造成相反的結果,讓學生認為,要想學好數學,就是枯燥無味地搞題海戰術,完全沒有樂趣而言。因此,教師應該采用新穎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然而高效課堂就完美地做到了這一點。課堂上教師可以用幽默的語言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敢于發言,這樣老師可以確切地知道學生在那里出了問題,從而采取相應的方法。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共同促進,這正是高效課堂所要追求的。
一、師生攜手,共創良好學習氛圍
設計良好的課堂氛圍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運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興趣。幽默詼諧的語言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注意力,研究發現,學生的注意力有間斷性特點,教師充分把握學生學習情況與注意力集中點,在注意力高度集中時講解重難點,講練結合,讓學生充分參與,使各項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在嚴肅的課堂上,偶爾開一些玩笑來提高學生興趣。在上課時總是板著一張臉會讓學生產生畏懼感,學生遇到困難時不敢想老師請教,學生和老師的關系也會逐漸惡化。和藹可親的態度會讓學生有一種親切感,上課時多微笑。這樣自然而然師生自檢的關系也會變得融洽,學生和老師成為真正的良師益友,課堂氣氛也會由此變的輕松愉快。但也應把握一個度,初中生的性格特點尚未完全成熟,比較貪玩,有惰性,老師也應有一定的威嚴來監督學生更好地學習。
二、講究學生間的交流合作,激發學生興趣
數學學科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它與生活實際聯系緊密,只有當學生真正地去思考,并且解出答案,才能體驗到數學的魅力。有些學生則認為,數學知識枯燥無味的做題,毫無樂趣可言。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寓教于樂,充分利用初中生好奇的天性,倡導學生之間交流合作,一個人解不出來的題目,大家一起來思考,或許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在課堂上提出一些針對性的問題,并且留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們交流討論,最后老師再進行總結,指出學生們想法的不足和新穎之處,教師也應該注意多表揚學生,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三、以學生為主體,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
通過改革,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眾所周知,人的各項能力不是靠聽和看所能學會的,而是靠自身實踐而學會的,只有自己動手操作、動手實踐,才能對所學知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以學生為主體,成為課堂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參與到實際教學中來,學生提出的問題,讓會的學生解決,讓學生自由分配小組,輪流在老師的幫助下上好一堂課,教師積極引導學生,與學生共同學習、進步,真正解放學生思想,充分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要想學生能主動參與到你所設計的課堂氛圍中去,就要有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去吸引學生的興趣,喚醒學生主體意識。一個好的、輕松的學習氛圍,能夠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使學生大膽發言,積極發言,不怕出錯,有助于學生思維的開拓,使知識學活,更加系統化,更有利于師生感情的培養。尊重學生的自尊心,不過分批評學生,適時激勵,使學生有足夠的勁頭投入到學習中去,克服學習空難。
四、適時激勵,使學生有學習的決心
激勵,簡單的說,就是通過一些心靈雞湯,激發鼓勵學生,使學生有了努力學習的動力和信心,從而完成更高目標的學習要求。教師們應努力研讀教育心理學這本書,結合學生實際,適時鼓舞學生培養學習興趣,強化學習效率。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較強,同時也是一門趣味性較強的學科,這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計算能力等都有一定的要求,這些能力的養成,是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逐漸練就的,我們應深刻認識到,我們所學知識是為今后的生活工作所服務的,因此,數學的學習也因適時聯系生活實際。在數學教學中,適時激勵,可以加深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有興趣刻苦鉆研,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約翰·洛克(著),傅任敢(譯).《教育漫話》.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2]拉豐.《激勵理論》第一卷.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6月版
[3] 屈雅君、劉鐵英編譯.《仁愛一生: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特里薩修女傳》(印).珠海出版社,2002年版
[4] 陶行知.《陶行知文集》.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