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建海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問題與建議分析
文/葉建海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財政資金的收支金額也在增加,對于財政支出的績效評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善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有助于提高我國的財政支出績效管理水平,對于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著很大的幫助。當前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中還存在許多問題,亟需進一步對財政績效評價體系進行完善,當前越來越多的部門將財政績效評價工作委托給會計師事務所來實施,在績效評價的實施過程中,會計師事務所、預算部門和財務部門都要加強控制,提升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效果。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問題與建議
財政支出的績效評價可以促進財政資金的合理利用,避免資金在使用中的浪費現象,對于提升資金的使用效率,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幫助,當前會計師事務所承接的財政支出的績效評價業務越來越多,財政部門將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委托給會計師事務所來實施,可以使評價的結果更加客觀。會計師事務所在實施財政績效評價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評價效果,因此要加強對影響因素的分析,采取措施提升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有效性。
財政資金的支出關系到國計民生,對財政資金的合理使用,可以促進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財政的支出進行績效評價,可以促進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的提升,發現財政資金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避免不必要的支出,從而提升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結果可以作為財政部門對支出進行調整的依據,便于更加合理的安排財政資金的使用,提高其使用的科學性,也有助于公眾對財政支出狀況的監督,實現公共部門活動的透明化。
以往的部門內部開展的財政支出評價工作,往往難以做到公正、客觀,因此當前的財政部門和預算部門開始將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委托給會計師事務所來實施,但是會計師事務所在實施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過程中,也會出現例如評價報告不能滿足財政部門的管理要求以及評價指標缺乏真實性等問題,導致會計師事務所參與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影響財政支出績效評價質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執業環境
會計師事務所的執業環境從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會計師事務所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實施效果,目前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中,預算績效管理的法律環境還不健全,因此在對預算進行評價時沒有完善的法律條款可以遵循,同時預算部門和財政部門的利益不一致也會影響績效評價效果,加上行業中會計師事務所之間的惡性競爭,對會計師事務所的績效評價實施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二)業務特征
當前的財政支出主要是用在社會公益方面,例如環境改善、公用設置的建設等,而社會公益方面的支出導致了這方面的績效評價指標很難設定,加上評價過程中的主觀判斷因素,導致財政支出的績效評價結果會發生較大的偏差。
(三)管理水平
管理問題主要體現在財政預算管理中,在財政預算的管理中,一些預算支出在審批階段并沒有設立預算的績效指標,財政支出的預算指標的設定是在后期評價階段由評價人員自行設定的,而這些指標原本應該是在預算審批階段設定的,運用后期設定的指標對財政的支出進行績效評價就導致財政支出沒有明確的績效目標,影響了財政支出的合理性,導致績效的評價缺乏客觀性。
(四)職業能力
在相關的執業標準中,要求注冊會計師精通財政預算、支出的流程,對預算、支出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進行了解和熟悉,財政支出涉及到了社會公益事業的各個方面,對于特長為企業會計管理的會計師而言,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實施有一定的困難,影響了績效評價效果。
(五)職業道德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實施對會計師事務所的從業人員的個人的素質水平要求很高,一些從業人員在實施績效評價的過程中,會出現與相關部門遷就、包庇有關部門的真實財政支出的情況,從而違背了公平、公正、客觀地評價的原則,導致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是單位結果缺乏真實性。
(一)事務所應加強風險防范
會計師事務所在實施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過程中,要認識到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重要性,同時意識到鑒證責任落實和風險防范的重要性,預算部門的績效評價報告和第三方提供的報告是有差別的,對于第三方委托下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報告應當進行鑒定,并給出合理的可靠性保障。在接受業務時,要制定詳細的工作流程,對于評價方案進行設計,實施專家指導等相關措施,來確保工作高效率、高質量的開展,防止工作過程中某些環節考慮欠缺導致的風險。
(二)預算部門加強管理
預算部門應該積極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加強部門預算的合理性,對預算的執行進行良好的管理,預算部門應該認識到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重要性,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有計劃、有目標的進行,加強對各項工作的考核工作,在預算編制之前要對信息進行收集和詳細的分析,確保預算符合部門實踐活動的開展,加大預算的執行力度,防止超預算的情況發生,從而促進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財政部門開展全過程控制
財政部門是進行財政支出管理的專門機構,應該對財政支出活動以及績效評價工作進行全過程控制,一方面應該強化績效目標管理控制意識,對于預算的申請、
下接(第5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