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燕
淺析企業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模式
文/薛燕
隨著世界經濟浪潮的發展,內部審計逐漸成為完善公司治理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風險導向的內部審計模式是內部審計發展的必然要求。在國內外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現代內部審計模式以風險導向為中心,從整體上進行風險識別和風險評估并對風險進行反饋和控制,向企業提供咨詢服務增加價值,更加重視公司治理效果,提高了內部審計的工作效率,有利于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另外,風險導向的內部審計模式可能會對審計的獨立性產生影響。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增加價值;目標
21世紀以來,隨著世界經濟浪潮發展,企業內部審計逐漸成為治理活動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從為組織的業務活動提供確認和評價活動,發展到為公司的管理與控制提供咨詢服務,提供了一個較為穩定的內控環境,有利于實現企業發展戰略。在長期的發展和完善后,內部審計的定義更加符合現代企業和組織對管理的需求。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在《國際內部審計專業實務框架》中將其定義為:“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旨在增加價值和改善組織的運營。它通過應用系統的、規范的方法,評價并改善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過程的效果,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
(一)國際環境的變化
經濟全球化的穩步發展推動著內部審計模式不斷變革。國內的內部審計歷程還處于探索階段,而國外資本主義市場一直處于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中,內部審計起源較早,有較多經驗教訓可供國內企業參考學習。2001年爆發的美國“安然事件”是一個重要轉折點,被爆出財務造假的安然公司不得不宣告破產,在償還政府稅收和債務資本后,根本無力償還投資者投入資本,另投資者血本無歸。為了保護投資者權益,美國政府和國會于2002年頒布了《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同時COSO委員會根據薩班斯法案與《內部控制整合框架》的要求,制定了《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COSO-ERM)。這一列相關法案,標志著公司治理要更加重視風險因素,將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結合起來,推動內部審計向注重組織整體風險的方向發展。
(二)國內體制的改革
在國際環境發展的同時,國內環境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國制定的符合中國國情的經濟體制改革是把雙刃劍,給許多企業帶來了發展機遇,也迎來了風險,要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才能又好又快發展。內部審計要實現組織增值,幫助組織實現戰略目標,就要關注企業整體所面臨的風險,從而制定相應措施進行有效的管理。例如,從2016年5月1日起,我國全面推行由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稅制改革,將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等全部納入“營改增”試點,營業稅從此退出歷史舞臺,預計2016年全年能為企業節稅5000億元。財稅體制改革能夠減輕企業稅負,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深化供給制改革,企業面臨的戰略風險、財務風險以及法律風險等會隨之變化,對內部審計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所關注的風險是在公司內部可能造成無法完成公司目標的風險,主要有與被審計單位相關聯的風險以及企業整體面臨的風險。風險導向型內部審計的應用要對組織整體范圍進行風險識別與評估,以公司的戰略目標為起點并采取恰當的風險應對措施。
(一)提供咨詢活動增加價值
過去,最初始的內部審計是基于對被審計單位具體賬簿和報表進行詳細審計的賬項導向審計模式,沒有考慮企業的內部控制情況和企業所面臨的風險。隨著現代企業對風險管理和公司治理要求的提升,建立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模式,實現為企業增加價值是內部審計活動的內在要求。在此階段,內部審計不但提供經濟活動的確認服務,對公司經營活動提出真實的審計意見,有利于管理層掌握企業經營績效,獲取經營信息并做正確的經營決策;更要從宏觀上幫助組織在變幻莫測的市場大環境中,正確識別和評估企業面臨的風險,及時做出戰略規劃和調整,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和經營目標。通過向管理層提供管理咨詢服務,使企業在風險較高的環境中仍然能提高管理水平,實現企業增值。
(二)重視公司治理效果
內部審計、外部審計、董事會以及管理層是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內部審計范圍的擴展和地位的提升,以風險為導向的內部審計活動更加注重公司治理效果,關注在運營管理、風險管理、資源管理等方面的治理活動。在大數據時代,采用會計信息系統能夠降低繁瑣的業務流程帶來的信息錯漏風險,保證各業務活動中數據傳遞的時效性、準確性,從而大幅度提高企業人員的效率。這樣,無疑可以從本質上降低內部審計中被審計單位業務活動中本身存在的風險。內審人員應該對業務活動流程的設計及有效性進行評價,并提供相關的建議指導,起到防范控制風險的作用。
(三)以風險導向為目標
在實施傳統內部審計時,審計通常是按照“控制——風險——目標”的流程進行,對風險的防控具有滯后性。即先對企業業務和流程進行控制測試,找出其中的薄弱點和風險存在的因素,再根據風險點設計風險應對措施,從而實現企業的目標。而風險導向審計剛好與傳統審計流程相反,從企業的戰略目標出發,對組織整體進行風險識別和評估,進而分解為具體的內部控制措施。這種審計方法能更加系統、準確地判斷企業發展中的存在的風險,以及風險的大小和影響程度。為了使以風險控制為目標的內部審計更加有效,企業應該合理分配審計資源,關注賬簿報表審計風險的同時也要重視賬表外的審計風險,關注抽樣審計風險的同時也要關注非抽樣審計風險帶來的影響,在控制程序無法滿足審計要求時要采取實質性測試程序。
(四)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素質
內部審計模式的發展,對審計人員的專業素養等有更為嚴格的要求。首先,區別于外部審計師,內審人員同時接受管理層和董事會雙方的領導,由于比較熟悉組織內的人員及管理活動,容易受其影響,更需要嚴格遵守《國際內部審計專業實務框架》保持獨立性的要求。其次,組織要建立嚴格人員篩選和培訓制度,保證內部審計師具有專業的勝任能力,能夠在相關領域內開展內部審計活動。最后,企業中常常會出現內部審計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形,主要是由于內部審計師沒有及時與管理層或被審計單位溝通,或者在接觸過程中對方不接受,導致相關的審計工作無法開展。所以,內審人員亟需完善溝通技巧,處理好和被審計單位之間的關系,使其明確內審人員的工作職責,積極配合審計工作以提高內部審計效率。
(一)對傳統審計模式的創新
風險導向模式內部審計是在賬項導向審計模式的原理上不斷改良和創新的結果,在這種模式下既能在事后進行風險檢查,又有以風險導向為中心進行事前防范的特點。內部審計能夠延伸到組織業務流程活動的各個方面,將風險管理、內部控制以及企業管理三者聯合到一起,借助內部審計的監督評價作用實現企業目標。同時,在公司治理活動中改善組織業務流程,挖掘企業價值鏈中可以實現增值的部分,為企業尋找盈利增長點以降低企業在生產銷售環節的風險。
(二)對審計獨立性的影響
同時,在企業管理活動中保持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尤為重要。有人認為,創新的審計模式更加注重咨詢管理,當內部審計延伸到企業的管理中時,內部審計與管理活動融為一體,很難保證審計的獨立性。但是,如果把內審活動與管理活動分割開來,那就失去現代內部審計的作用價值,也就無法在企業戰略層面實施風險導向內部審計。要如何使審計工作更具有獨立性呢?應該在內部審計和管理活動中建立起一座橋梁,利用內部審計人員對內部管理活動的熟悉程度,對管理活動可能存在的問題提供建議,但是不實際參與到具體的業務流程當中,防止出現設計者自己進行評價的情形。
從總體上看,風險導向的內部審計模式是內部審計發展的必經之路,是對傳統審計模式的創新。在國內外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現代內部審計為企業提供確認和咨詢服務,能夠從整體上對企業進行風險識別和風險評估并及時對風險進行反饋和控制,這正是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精髓所在。更加關注風險的內部審計模式順應了時代的發展,圍繞著企業目標不斷改進完善,使內部審計在企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1]楊俊峰.內部審計“以風險為導向的審計理念”探析[J].中國內部審計,2015(06).
[2]張麗英,楊俊峰.我國內部審計模式導向轉變及路徑分析[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5(02).
[3]劉德運.內部審計幫助企業增加價值——一個框架[J].審計研究,2014(05).
[4]周慶西,謝偉.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模式創新[J].中國內部審計,2013(03).
[5]向晉昀.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在我國的應用探討[J].會計師,2010(04).
[6]陳武朝.內部審計有效性與持續改進[J].審計研究,2010(03).
(作者單位:河北旅游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上接(第112頁)的。以人為本,完善員工考核激勵機制,在員工中普及精益成本管理的意識,讓每一個員工的管理積極性充分發揮出來。
(二)建立健全行業的管控機制
面對煙草工業企業的成本管控評估方法的缺失及存在的問題,為此我們應在業內建立健全自身的成本管控考核制度[4]。第一,企業應在成本管控機制中做到量與質、權與利相輔相成的考核制度,突出重點,即要做到有力,同時也要做到有利、有理有據。在業內員工中建立健全員工考核標準。第二,協調好部門與部門之間的關系,同時建立和完善部門的考核制度,通過審計部門的考核指標對部門進行定期考核,這種“內外兼修”的考核機制建立后,考核部門的考核數據才能反應出企業中存在的精益管理問題,并對他提出合理的更改意見[5]。第三,明確好企業管理者和員工的職責劃分工作,在煙草工業企業內,明確職責分配在工作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原因在于煙草業屬于壟斷企業,以及外部政府環境同企業內部之間關系的不確定性,在此種大環境下,行業內職責劃分存在不合理因素。綜上所述,建立健全煙草企業精益成本管理的考核制度,在企業管控成本中起舉足輕重的作用。
雖說,當下精益成本管理已在我國的煙草行業中得到一定應用,并取得良好成效,但是同時也應清醒的看到一些問題,比如:成本管理和控制意識欠缺、相關制度體系不健全、相關考核機制不完善等。本文主義針對這些問題進行系統分析,在此基礎上探討可行性、實踐性的措施,但這些措施僅僅是對于煙草行業開展此項管理的改進視角而言的,要知道這一管理模式還是現代企業經營和財務等方面的新式管理,是一個系統、全面的管理體系,還需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和拓展。
參考文獻:
[1]李艷燕.煙草工業企業精益成本管理的應用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04:17.
[2]劉益花.精益管理對煙草工業企業成本費用管控的應用研究[J].當代會計,2016,01:36-37.
[3]張琳.精益成本管理在卷煙工業企業應用的思考[J].財政監督,2015,11:54-56.
[4]諶晨.精益管理在煙草商業企業物流配送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5,04:63-64.
[5]吳霽霖.山區煙草企業精益物流成本管理探析[J].物流科技,2015,04:60-62.
(作者單位:福建武夷煙葉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