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云
?
淺析新媒體時代無線電廣播發展趨勢
朱大云
云南鎮雄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云南 昭通 657000
當今時代,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更加習慣于利用新媒體來進行消息的傳播和發布。對原來一直陪伴我們的廣播媒體不再有以前的熱情。如何在這困境中突圍成了廣播媒體急需要解決的事情。因此,就廣播媒體在面臨新媒體劇烈沖擊的情況下該何去何從以及它們的信息傳播特點進行了研究。
廣播;新媒體;信息傳播;發展趨勢
當今社會,隨著新媒體的出現。人們對于信息獲取的需求越來越大,產生了在互聯網這樣的媒體上來獲得信息的巨大依賴性。[1]而傳統的廣播媒體卻是早已不能滿足這劇增的需求。在這樣的條件下,怎樣改變并發展自身,來從根本上改變這種不足之處,并在當前的壓力下發掘出一條嶄新的道路,是需要其在接下來進行思考的一大問題。
(1)廣播是一種為傳播聲音信號而產生的機器,其對聲音的傳播速度相當迅速。[2]對于臺上環境、有關場地的安排和主持人本身形象沒有新異要求,民眾只要打開接收工具就可以馬上成為廣播媒體的用戶。廣播操作程序的簡單性,讓它在與其他媒體比較時,更加具有優勢,廣播節目成功錄制只需要一篇廣播稿件和相對應的設備硬件就能保障了。
(2)廣播媒體傳播依靠的是聲音,在聲音和要傳播的內容上的編排在傳播途徑中要求比較嚴格。[3]因此有很好的適“聽”效果。廣播就與其他傳統媒體相比較能給人們帶來不一樣的聽覺享受,能帶給聽眾過耳不忘的感受,這緣于其悅耳動聽的音色,豐富全面的信息內容以及生動具體的口語化表演練技巧。
(3)廣播媒體相對于報刊雜志這種信息傳播途徑來說不需人們刻意去看才能獲許所想要的東西。廣播媒體有較強隨意性。[4]廣播媒體的一大特色為它將令人親切的大眾化聲音來作為自己傳播信息的方式,從而可以使得受眾在進行工作之余就可以獲取所想要的信息。也正是因為這一原因,廣播在給人們的帶來生活便利的同時,也贏得了使用者們的一片好評。
新媒體是相較于傳統媒體的新型信息傳播媒體。它是在科技不斷創新和進步的條件下完成的。[5]是在20世紀后期世界科技發生了巨大的變革的背景下,在社會信息傳播方面數字化基礎上的能使原本的信息大幅擴展、傳播速度的加快、方式多樣化、與原先媒體截然不同的新型媒體,其特點主要如下:
2.1 通過軟件客戶端進行信息傳播
在這個時代,借助手機等工具內的軟件客戶端,實現了事件的快速發布與傳播。幾乎在事件發生的同時就能夠讓事件的影響力擴展到全世界范圍,體現出了新媒體傳播信息的快捷與方便的優越性。新媒體傳播的消息具有極高的互動性,民眾在收到消息的時候也能用很快的速度發表對該消息的看法。同時,受眾們可以通過這一同一平臺來對自己的觀點想法進行敘述,并可以隨時關注別人的評論,避免所需要信息的浪費。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從接受信息變為信息發布者,可以隨時用文字、圖片或者音頻表達自己的見聞感想。新媒體時代,不僅僅是科學技術上的改變,還改變了傳統時代中的信息發布者和信息接受者兩者之間的關系。并滿足了民眾互相討論的需求。
2.2 傳播途徑的變化
信息在原先的傳統媒體的傳播的時候,所傳播的內容往往都是經過信息發布者的選擇加工才會傳播出去。而傳統信息發布者里的主持人、編劇和記者就成了限制了信息的傳播。也對民眾的思想有了引導的作用。例如,現如今人們已經從信息的接受者變為了傳遞者,即人們已經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與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加入到信息的傳播當中去。傳播的對象也多樣化使得傳播的信息內容不再受到傳統媒體的信息發布者的思想限制了。[6]在我國新媒體時代中,信息的傳播方式與渠道是多種多樣的當然其基礎還是傳播技術的不斷創新與發展。人們有了許多的途徑可以進行信息發布和接收信息,而不是局限于傳統的廣播形式。從而大大增加了可見的信息量以及對于自己觀點的自由表達力度以及信息傳播的速度以及清晰度。
2.3 終端的移動化與通用化
傳統廣播的想發展有本身致命的缺陷,電臺在調頻調幅上的發展潛力非常有限。電臺的頻率是固定的,廣播難以突破原先制度拓展的發展天塹,因此必須將發展方向轉為網絡或移動終端等平臺,這是傳統媒體的重要出路。[7]
如今,中國傳媒格局中移動媒體增幅是最快的。手機被評定是未來唯一的一種被隨身攜帶時間較長的移動通訊設備。 從EnfoDesk易觀智庫數據數據中我們不難發現,近幾年中國手機使用者正在以一種驚人的速度增長著。
借助于手機這一終端平臺等各類傳媒產品的傳統媒體越來越多。手機則憑借著攜帶的方便性,功能的強大性,良好的使用性,儼然已經從最初的通信工具發展成為新媒體工具。
新媒體從產生到現在早已融入進了現代人的生活,它傳播消息具有的強大優勢與當今人們生活的快節奏方式的信息需求劇增想符合。傳統廣播也努力在新媒體時代找自己的立身之所。[8]
3.1 發展方向
當今時代,廣播媒體在繼續發展自身特色的時候也在不斷探索發掘新的市場,以便從新媒體中尋找與自身吻合的相關因素,加快發展速度,從而走向成功。廣播媒體與新媒體進一步的合作,通過優化使用網絡或者移動終端等,推動自身網絡化和數字化發展,兩者皆有受益,廣播媒體也伴隨著新媒體的不斷進步而實現了同步進步這一目的。"微電臺"逐漸步入人們的認知,受到了一些人的關注。如今有了更多的人群開始用各種客戶端收聽廣播節目。除此之外,人們也可以通過社交軟件或其他方式更好地參與到廣播節目互動交流之中。在以后的發展中,廣播媒體會可能會更多的借助新媒體來彌足自己的不足,提升自身能力
3.2 廣播的需求與分類
當今社會,由于廣播節目的群體不同,廣播節目類型也分化成了不同的類型。不同社會群體里的成員喜好不同。而每個社會公民依據自身情況的不同,對大眾傳播這一方式有著不同的要求。要想滿足人們各自不同的需要,使更多的群眾使用廣播媒體,就需要改變傳統傳統廣播媒體的模式,應該抓住群眾的喜好和需要,把群眾的需要節目元素細化到廣播節目中,為群眾提供便利,贏取群眾的好評,并在此基礎上尋求新的發展。
網絡上的海量信息不過是傳統媒體的匯總。在我國,傳統媒體是有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握有采訪權,發布權。網絡在里面是進行第二線的傳播。相比新媒體,經營多年的傳統媒體發布的信息更容易被人們所接受。也更能造成影響力。因此無論是傳統廣播還是新媒體,它們的發展不僅需要科技的創新與不斷發展。而且還要兼具優質的內容。還要吸收網絡的優點。
傳統廣播形式與現在廣播略有不同,它是一種一對多的廣播形式,而互聯網時代的新媒體傳播則與其不同,它可以實現多對多的民眾之間的互動傳播。他們的廣播節目不僅可以在互聯網等新媒體上播出,還可以讓人們在許多家用電器以及人們日常生活中許多角落中得到他們所需要的信息。
對比一下發現,傳統廣播的傳播方式一直是一對多,其實可以引用互聯網新媒體的多對多的傳播方式,并在網上實現點播、下載的功能,加大廣播傳播的途徑,建立廣播新的傳播方式。
對于一直走下坡路的傳統廣播,想要重展當年的雄風,就應該針對群眾做出調查,并在了解問題所在的同時結合新媒體的優點做出改革方案, 結合新媒體的傳播方式,發揮本身的優勢,創立新的品牌優勢。
3.3 人民對廣播的需求
廣播節目要想獲得更多人民群眾的關注,就要學會以人民群眾為基礎,進行人性化傳播。在節目內容上應傳播大眾喜聞樂見的消息為主,積極迎合不同民眾群體的偏好。也就是說,廣播媒體應該把大眾的需求作為發展的方向,努力做到人性化傳播,從而使民眾更加信任廣播,在服務的同時提高公信力。在內容方面,注重反映民間的意見核弱勢群體的訴求,要與民眾的話語對稱。
3.4 信號的覆蓋
此前,由于科學技術和各種限制,廣播信號沒有做到全覆蓋的程度,因此信號較弱和沒有信號的地方完全沒有辦法收聽到廣播節目。這是廣播媒體的一大缺陷。當今時代,在各種傳播媒體競爭激烈的背景下,要想傳統廣播占得一席之地就需要在保持傳播各種社會群體喜聞樂見的同時,努力擴大廣播信號的覆蓋率,達到覆蓋全國的水準。
BBC前新媒體技術部總監海菲爾德曾經在公開演講中提出自己公司未來的發現發向與目標,即未來公司發展一切都將會圍繞分享(Share)、導航(Find)和點播(Play)這三點來展開。強調了在新媒體條件下公司要想發展起來,應充分重視要讓光大民眾參與其中,充分發揮現如今播客、微博這些民眾平臺,將自己的傳播產業變得更加具有吸引力。
傳統的廣播方式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原本的優勢在漸漸逝去,競爭力也在下降,使用者的數量也在慢慢減少。在這嚴峻的情況下,傳統的廣播媒體需要思考如何才能在與新媒體的融合中進一步的發展,把自身原有的優勢發揮出來,并開發出更為廣大的市場。而傳統媒體要想真正與新媒體融合,就要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如此才能跨出具有變革意義的那一步,取得巨大的進步。
[1]趙宇.高功率微波發射技術在無線電廣播中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16):67.
[2]吳先華.淺析新媒體時代無線電廣播發展趨勢[J].東南傳播,2015(10):68-69.
[3]劉娜.淺析廣播技術的發展及未來趨勢[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13(1):25-27.
[4]汪艷.新媒體時代廣電節目的競爭力探析[J].新媒體研究,2016(6):12.
[5]劉麗華.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民辦高校公關信息傳播的思考[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6(4):3.
[6]李曉櫻.行業性平面媒體在新媒體時代的戰略轉型思考[J].傳播與版權,2016(3):21.
[7]李路.新媒體時代的網絡輿論現狀與引導對策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6(6):24.
[8]馬岳榮.新媒體時代縣(區)級電視臺的發展與思考[J].中國有線電視,2016(4):5.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Radio Broadcasting in the New Media Era
Zhu Dayun
Culture, Sports, Radio, Television and Tourism Bureau of Zhenxiong County Yunnan Province,Yunnan Zhaotong 657000
In the modern time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ople are more accustomed to the use of new media to carry out the dissemination of news and release. For the original has been accompanied by our broadcast media is no longer enthusiastic. How to break through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radio media to solve the urgent need to resolve the matter. Therefore, in this paper, the broadcast media in the face of the new media in the context of the impact of the course of the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were studied.
Broadcasting; new media;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development trend
G220.7
A
1009-6434(2016)6-012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