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曉麗
?
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形成性考核模式創新
◎尚曉麗
為探索建立符合時代特色和與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相適應的考核模式,我院自2010年開始實行“形成性”考核模式對學生進行考核,注重學生平時學習過程的考核,有效的解決了學生學習基礎差、學習效率不高等問題,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從現行酒店管理專業課程考核模式需要創新的原因出發,探索了酒店管理專業課程考核改革的指導思想,并提出了一些關于酒店管理專業課程考核模式創新的建議。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將“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簡稱“雙合”)培養模式作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方向。筆者認為要進行“雙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就必須要進行課程考核模式的改革。反過來課程考核模式改革也要遵循人才培養模式的指導思想,建立理論、實踐和項目相結合的考核模式。我院自2010年開始實行“形成性”考核模式對學生進行考核,注重學生平時學習過程的考核,有效的解決了學生學習基礎差、學習效率不高等問題,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課程考核方式公式化、課程考核主體單一、課程考核實施過程欠規范等。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需要對現行的考核模式進行創新。
高職教育應以滿足社會崗位需求為目標,并以社會崗位需求的變化來進行高職教育體系的改革,高職教育的效果又取決于考核方式的優劣。目前,我院酒店管理專業的課程考核采取的形成性考核模式符合高職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有效的解決了過去“一卷定錘”的問題,但在實施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我們經過為期半年的市場調研,對相關酒店管理專業教師進行深入訪談,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放有效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78 份,訪談調查結果如下:
專業教師普遍認為課程考核模式有創新的必要性。訪談中有60%以上的專業教師認為目前的形成性考核模式是合理的,但存在一些問題,如一些課程考核脫離實際工作環境;項目考核過多且不統一;考核主體單一;學生的課堂表現很難控制;期末綜合測試所占分值不高等。
大多數學生認為目前的考核模式存在弊端。調查中有70%的學生認為酒店管理專業的考核模式是合理的,但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師對項目考核的引導不足;成績判定欠公平;考核標準模糊;學生不認真準備期末考試;考核項目過多,無暇應付等。
綜上所述,我院酒店管理專業的考核方式不能充分體現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專業特色,脫離了社會崗位需求對所需人才培養的要求,沒能體現“雙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需求,改革創新迫在眉睫。
能力本位的原則。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為各類酒店培養合格的管理與服務人才。所以要求我們的學生畢業后能夠直接勝任酒店的相關工作,而不是需要酒店自己再來培訓,否則酒店沒必要來招聘我們的酒店專業畢業生,它可以隨便在社會上招聘。這樣我們的酒店管理專業學生也會失去了自身的優勢,變得沒有競爭力。因此課程考核作為教學過程的最后一個環節必須要嚴格把關,設計一些今后會用到的能力的相關考核內容尤其是動手實踐能力。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參與性。
與時俱進原則。現代社會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相應我們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也更新的很快。所以課程考核也要與時俱進,及時更新考核內容、考核方式及考核評價。如以往的考核都局限在課堂,現在我們可以利用網絡打破這一局限。再如考核評價加入企業專家評審的環節可以使我們的考核更有針對性。
差別對待的原則。針對不同性質的課程,采取不同的考核模式。目前我院的課程主要分為:專業核心課程、專業素質拓展課程和人文素質課程三部分。可以根據課程的特色采取不同的考核模式,如針對專業核心課程,可以建立一套完整的考核體系,聘請企業專家參與,嚴格考核;針對專業素質拓展課程則可以任課教師和學生小組長共同完成;針對人文素質模塊可以不做大的改動。
學校層面
根據課程性質建立不同的考核模式管理制度。根據高職“雙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考核模式管理制度必然要進行改革。改革不是盲目的,必須要根據專業特色出發。我院酒店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是為了滿足酒店職業崗位需求,主要分為三類:專業核心課程、專業素質拓展課程和人文素質課程。學校應依據不同性質的課程建立不同的考核模式管理制度,以提高考核模式管理的有效性。針對專業核心課程如《餐飲服務技能》、《客房服務與管理》、《前廳服務與管理》等課程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考核模式上應注重實際操作,提高考核的實踐動手性;針對專業素質拓展類課程如《酒吧服務與管理》、《客源國概況》、《導游基礎》等課程就要實踐操作與筆試并重;針對人文素質課程像《思想政治修養》、《職業規劃》等課程應注重知識的積累與應用,主要以筆試為主。
建立健全考核監督制度。學校考試管理也不例外。只有具備了科學合理且易于執行的制度才可以使考核工作有章可循、客觀公正,因此必須重視制度的建設。例如,建立健全《項目考核實施管理規定》《教考分離實施細則》、《教師閱卷管理規定》、《企業專家參與考試命題管理規定》等等考試制度。當建立健全了科學合理且易于執行的考核制度之后,應重點關注制度的落實情況,保證已經建立完善的制度能夠順利執行,在執行過程中不斷總結,使制度不斷完善、提高。
建立專業教師的定期培訓學習制度。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要求老師不僅要精通專業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這是目前絕大部分高職院校教師所欠缺的。因此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顯得十分重要而迫切。
首先筆者認為可以加強學校與企業的合作,走校企合作的道路。學??梢远喾N方式與企業合作,選送教師到企業頂崗實習,進行專業實踐體驗,提高他們的實踐教學能力進而提高他們的實踐考核能力。在具體操作上應加強政策引導和制度保障。如可要求專業教師每兩年必須到企業或生產服務一線頂崗實踐不少于兩個月,并將此作為教師評職稱的重要條件。也可以采取一些優惠政策鼓勵教師下企業積累實踐經驗,并把它作為年終考核的重要依據。同時學校還可以聘請一線的企業專家到學校參與課程考核,如讓他們參與考核內容的制定、考核過程及考核結果的評定等,保證考核內容的先進性和實用性。
教師層面
建立完善的考核評價體系。首先是項目考核考核內容的制定,由原來的任課教師一人制定改為企業專家、學校主管部門領導、任課教師和往屆優秀畢業生共同確定,適當改變項目考核的形式、內容和次數,使考核內容具有典型性、實踐性和職業性;平時成績由出勤、課堂表現和作業三部分組成,平時成績的判定由教師和班級學生小組長共同判定,改變以往由教師一人評定的情況,加入學生小組長的參與;期末綜合測試(期末考試)試卷的出題者由原來的教師一人改為企業專家、往屆優秀畢業生、主管領導和教師等多人,這樣可以提高題目的專業性、職業性和嚴謹性,以提高學生期末考試的“含金量”。
引導學生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從而提高考核效果。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40%的學生認為教師對學生的考核引導不夠,如對項目考核的概念模糊、不理解項目考核的要點、不知如何著手項目考核、期末測試太難等。高校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實際,把課堂知識融會與網絡中,引導學生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做好教師的網絡空間,通過網絡空間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引導。不但要使學生感受到網絡的樂趣,重要的是要使學生在獲得樂趣的同時感受到教師的人格魅力和獲得所需要的知識。把課堂上難以完成的教學課題延伸到網絡上,使學生學中有樂,樂中有學,做到網絡和生活的有機結合。
積極參與各種企業培訓。作專業教師應深刻認識到自己實踐技能方面的不足,積極參與到學校組織的各項企業培訓中,到企業去頂崗學習,將先進的崗位技能和行業知識帶給學生。通過培訓引導自己不斷充實專業知識,提高教學職業能力和素質,進而不斷提高基于職業化能力、素質的課程考核水平,將考核模式創新不斷深入,直至成功。
學生層面
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參與課程考核評價。在一個班內,由班級成員提議草擬相關選舉規則(經任課教師同意),提交全班成員大會討論通過后執行,同時通過自薦和提名的方式產生自治小組的候選人,經班級成員投票后決定自治小組成員(一般要求在班級內有較高威望和組織能力的學生來參與)。選舉產生的自治小組成員接受任課教師的領導,協助任課教師做好班級成員課程的平時成績考核和項目考核評定工作。這種方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學生實現完全意義上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即在一個班級內,從選舉規則草案的提出到規則條款的確定,從自治小組成員的選舉到最終平時成績和項目考核成績的確定,都由班級成員或小組成員通過集體討論的方式決定,老師在整個過程中僅僅只是作為課程的授課者,與班級選舉產生的自治小組成員一樣享有同等的權利與義務。這樣可以使學生實現完全意義上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作者單位: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