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宏生
銀行會計實務操作中的部分難點
文/劉宏生
金融業是高風險的行業,而金融會計是金融工作的基礎,金融企業作為經營貨幣的特殊企業和獨立的社會經濟主體,在營運過程中存在各種遭受損失的可能性,為此金融會計在金融工作中的基礎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要。本文就金融會計風險的表現形式及成因開始分析,希望引起大家重視,共同解決。
會計實務;銀行運用
(一)重要性的界定
《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的總則規定,企業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同時,會計信息的重要性原則規定,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項。在實務操作中,如何準確把握重要性的定義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如何合理設計重要性原則的獲取方式,并確保重要性的準確性是一個難點,實務操作中過多依靠 會計人員的主觀判斷,造成會計分析不準確。
(二)減值準備的確認
《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規定,資產存在減值跡象的,應當估計其可收回金額。而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計算。而《金融企業呆帳準備提取管理辦法》規定“金融企業可參照以下比例計提專項準備:正常類計提比例為零,關注類計提比例為2%;次級類計提比例為什么25%;可疑類計提比例為50%,損失類計提比例為了100%。其中,次級和可疑類資產的損失準備,計提比例為可以上下浮動蕩不安20%。
(三)投資性房地產科目使用問題
《企業會計準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規定:投資性房地產,是指為賺取租金或資本增值,或者兩者兼而持有的房地產。包括已出自租的土地使用權和已出租的建筑物。另外,由于某種原因,銀行存在少量閑置大樓或營業網點,其持有的目的不是為了賺取租金,僅僅是因為出售,因為存在瑕疵,為避免資源浪費,客觀上將基出租獲取租金。此種情況是否應將其視同投資性房地產,還是僅僅作為固定資產的閑置利用?《企業會計準則》對此并未給予規定。
(四)銀行抵債資產入帳標準不一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銀行取得的抵債資產應按公充價值入帳。而根據《財政部關于印發(銀行抵債資產管理辦法)的通知》,銀行取得抵債資產入帳價值,抵債金額超過債權本息總額的部分,不得先行向對方支付補價,待抵債資產處理變現后,待抵債資產處理變現后,將實際超出債權本息的部分退給對方。兩者由于計價方式不同,銀行在受抵債資產時損益確認差異很大,在以債權成本計價模式下,銀行將抵債資產作為原債權的轉換形式,抵債資產以抵償的債權本金和表內利息的帳面余額入帳,不產生損益確認問題。超過債權成本的部分計入抵債表外利息,該部分抵債資產變現前表內不再反映,在變現后轉做表內利息收入。在公允價值計價模式下,銀行將抵債產入帳價值與債權成本的差額確認為當期損益;入帳價值小于債權成本的,在沖減相關資產已計提的減值準備后,計入營業外支出;入帳價值大于債權成本的沖減資產減值損失。銀行在抵債資產入帳價值的確認標準上存在不統一問題,影響了會計信息的可比性,亟需統一規范。
(五)表外業務未在準則在體現
隨著銀行業務的不斷拓展,承兌匯票,保函,保理等業務占據了相當的比重,增加了銀行經營風險敝口。但對表外業務的核算界限,統計口徑,會計處理方式等,《企業會計準則》中并未有明確說明,容易造成表外業務會計信息的失真與混亂。另外,隨著金融業務的不斷發展,銀行開展的金融衍生業務逐漸增多。但是對各種衍生業務應該納入表內核算還是表外核算,還在探索之中。
(一)提高會計人員的從業素質
銀行會計核算需要專業的財務人員進行操作,即要求從業人員除具有標準專業知識和業務水平外,還要兼具較高的職業道德感和責任感謝,對此,銀行除了幫助從業人員提高業務技能水平,應助其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如可安排階段性學習,提高業務技能水平,還應助其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提高會計人員的思想覺悟,將法制制度規定落實到日常工作中,促其遵紀守法,愛崗敬業。此外,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會計人員除了掌握專統的會計工作流程外,還要與時俱進地適應現代化金融辦公模式,積極參加專業培訓,掌握信息化工作技能。
(二)健立會計規范體系
限構建一套涵蓋法律制度準則的會計規范體系。首先,法律法則方面,即是由國家制定和出臺具有一定強制性的規章制度。銀行會計規范必須要求單位嚴格執行,其次,制度準則方面,相關財會規范并不單純指法律規范,其中,還包括了職業道德建設,包括從業人員的職業規劃,職業態度,職業作風等一系列的方面,加強專業素質和道德素質的培養,學習先進制度和思想,加強財會信息公示監管,根據自身的經營狀況,建立適合信息公示標準,同時,明確劃分銀行權利人和責任人相關權利義務。
(三)加強會計制度建設
即是要加強對各個環節程序控制工作,確保銀行會計工作的規范操作,首先,會計從業人員必須嚴格要求自己,貫徹和執行會計管理工作的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章程,做好日常的會計核算工作。加強對工作人員日常工作的審查,杜絕各種違規行為的發生,強化業務辦理過程中的各種安全保障機制度。
[1] 涂佳.淺析我國商業銀行會計內部控制及風險防范[J].金融與經濟,2011(8).
(作者單位:農行湖北省武漢市新洲支行計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