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姝敏
試析營改增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
文/任姝敏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我國的國民經濟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迎來的新的經濟轉型時代,“營改增”的出現,在國內的各個企業的財務管理中都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因而,文章將圍繞企業財務管理受到“營增改”的具體影響方面進行闡述。
“營增改”;企業;財務管理;影響
(一)關于“營增改”的概念
1.在我國稅種中的一個變化便是“營增改”,由現有的增值繳納稅代替了原來的應稅項目(包括在繳納營業稅中),超過服務或產品實際價值的部分便可以收取增值稅,這能夠有效的將重復納稅的情況減少或消除。最開始是在國內的交通運輸行業和現代化的服務業試運行“營增改”,后來逐漸延伸到各個行業和領域。
2.筆者根據走訪調查得知,在規模較小的企業中受到了較大的“營增改”的影響。如:我們以廣告行業為案例,根據相關資料的研究,規模較小的廣告公司在推行“營增改”之前,大多數情況下營業稅繳納了百分之五的稅率,而在成功的推行“營增改”之后,已經下降到了百分之三的稅率取值,可見,小規模的納稅人在“營增改”的幫助之下取得了顯著的減稅效果。
(二)關于“營增改”的重要性
隨著在各個試點所取得的成效,我國逐漸增加了試點企業,進一步擴大了“營增改”覆蓋的范圍。
1.我國貨物初出口、勞務出口等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通過“營增改”的實行后明顯提高。在以往營業稅實施征收的制度下,退稅環節就不可能在出口貨物中實現,這就使得我國的貨物出口和勞務出口在國際上的競爭力被降低,導致出口公司的業務發展受到了限制。當我國在“營改增”制度出臺后,順應了國際稅制發展的潮流,有利于國內的出口貿易企業在價格上處于國際市場的上風,從而有效的將國際競爭力提升。
2.產業結構的調整在“營增改”推行后顯得更加合理。以往,在營業稅的征收工作還在實行時,涉及的范圍包括了服務業營業額的全額征收部分,征收的重復性,加重了該行業的稅收負擔,使得人們的額滿意度非常低。而在實施了“營增改”以后,其政策制定的出發點是以大力扶持第三產業為中心,因而,我國第三產業的發展得到了全面促進,尤其是服務業這一新興行業。
(一)影響了稅負
1.從稅負的層面上分析。將小規模納稅人的原有營業稅的總稅率下降到了百分之二,以前則是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左右;在增值稅的收取中,進項的稅額數額和范圍由不能夠抵扣變得能夠抵扣,并將進行稅額的抵扣從運輸費用中作出看了劃分,現有的百分之十一的抵扣比例代替了原有的百分之七。
2.從行業的層面上分析。較大固定資產的比重存在于交通運輸業中,增加了能夠抵扣稅負的比例,當現有的稅率被提高到了百分之十一,而原有的不足百分之三,因此,稅負變化的波動較小,而在征收工作的實際操作中,雖然稅負被降低的波動較小,但是仍然表明了有變化在交通運輸企業中發生。對于不可抵扣資產的企業而言(如:勞務類),差異性的稅負特征在企業中出現,甚至出現了不降反升的現象。所以,國家相關部門應當維護這些企業的稅收利益,適當的調整稅率,分類型的規定不同的應稅金額。對于企業自身來講,應當時時對國家出臺的法律法規關注理解,相關的財政補助應當及時申請,才能夠將企業的凈利潤提高,保證企業的經濟效益。
(二)影響會計核算
1.銷項稅額和進行稅額不屬于營業稅的范疇,因而應當按照實際情況將其成本記錄在賬。但隨著增值稅的改征措施實施后,改變了原有的收支入賬的方法和原則。如:新興的服務業,在將銷項稅額按照一定的稅率被扣除后才能夠確定實際收入,而進項稅額被扣除掉才是運行成本。
2.并且,應交稅金這一核算科目是核算進項稅額和銷項稅額的方式,當期進項和銷項兩種稅額之間的差額便是應納稅的當期稅額,而在核算營業稅時,收支差額和收入額乘以稅率的結果便是稅收。
(三)影響發票管理
1.在稅收制度的改良后,改變了發票管理部門的工作現狀,這主要是因為發票的種類發生了變化。如:在以前,服務業稅務的發票是服務行業唯一開具的發票種類,而現在因為進項稅與銷項稅之間的差別,造成了新的規范制度在發票管理中出臺。
2.在增值稅的收取中有小規模納稅人與一般納稅人之分。前者只需使用普通的一種發票,后者則需要普通發票和專用發票兩種類型。營業稅和增值稅之間的發票限額存在差別,通常情況下,發票的限額都不高。
自“營改增”制度實施以來,大部分的企業都受到了其良好的影響。只是對于部分的企業來講這并不是一個好消息,因為納稅主體資格的不同,行業性質的不同等原因,反而加重了這些企業的稅負。因此,為了將這一現象環節,提高企業的利益,筆者根據自身經驗,提出了一些措施:
(一)納稅籌劃工作的加強
稅負的轉嫁工作能夠通過對客戶資源的挖掘在一般的納稅人中實現,這是因為在流通環節中包括了增值稅征稅的范疇,而納稅主體正好可以利用這一點來降低新增稅收的目標,如:在流通過程中存在著進項稅額的抵扣,而這就屬于增值稅的一種,當增值稅的進項發票被客戶獲取,其能夠將稅務的成本減少通過增值稅抵扣率的增加。因而,在相同的收費和服務質量的環境下,通過對“營改增”的利用一般納稅人應當盡可能的將客戶資源更多的爭取。可見,現階段的“營改增”稅收的政策由于推行的時間較晚,還在試運行的階段徘徊,對于企業優惠政策這一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企業管理者尤其是財務專員必須對國家出臺的相關文件認真研讀,盡可能的將企業的稅負減少。
(二)將企業內部賬務處理的流程進行優化
以“營改增”的文加守則為背景之下,企業內部應當認真的分析出財務管理現狀,將財務處理的流程優化,改善稅務籌劃工作細則,準確的申報和計算納稅稅額,使得企業自身的利益能夠得到保證。如:有的企業發展形式好,建設規模大,在多個城市都有子公司,而這樣的公司在業務轉移應在改革初期就進行,以便能夠得到更多稅收的支持,而這樣的操作流程對企業而言,無論是在增加稅收還是減少稅收的情形下都應當這樣做,防止不公現象的出現。同時,增值稅計算的流程細節應當盡可能的增加,明確的規定出取得專用增值稅發票以及匯算增值稅的方式等。
隨著“營改增”工作的不斷深化,就內部控制在財務管理方面的工作企業自身應當認真的反思并總結改善,保證有效性的內部控制監督效果的實現。對于管理票據這一環節是工作的重點,應當加強對財務處理流程的管理力度,保證在實際的工作中收稅籌劃能夠根據具體的情況來制定,保證企業的效益。
[1]蔣明琳,舒輝,林曉偉.“營改增”對交運企業財務績效的影響[J].中國流通經濟,2015,03:68-77.
[2]陳玉嬌.試論“營改增”對房地產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J].現代經濟信息,2015,03:265+267.
[3]郭宇.“營改增”對航空公司財務管理的影響[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3.
[4]杜文嘉.“營改增”對我國企業財務的影響[D].山東財經大學,2014.
[5]孫艷.淺析營改增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J].財經界(學術版),2013,06:154-155.
[6]馮揚清.營改增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探析[J].經營管理者,2013,24:198.
(作者單位:杭州電化集團有限公司)
上接(第164頁)務必加強增值稅發票管理和規范建筑施工企業的專用發票的使用,減少營改政策給建筑施工企業帶來的不良影響。增值稅發票在建筑施工企業中的使用量非常大,因此要對其嚴格管理,確保建筑施工企業在實施營改增政策中能抵扣繳稅款,確實地減輕建筑施工企業的稅負。
總而言之,建筑施工企業的“營改增”,對企業的發展影響深遠,我們應該積極地去面對,深入地了解相應的政策法規。盡管“營改增”對建筑施工企業具有雙面影響,但是只要企業能夠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加強專業團隊的建設,改進生產管理體制,合理進行稅收籌劃,最終會享受到“營改增”帶來的紅利。
參考文獻:
[1]王冬云.淺談營改增對建筑施工企業的影響及應對措施[J].現代經濟信息,2013(16):311.
[2]李麗萍.建筑施工企業“營改增”面臨問題及應對策略[J].山西建筑,2014,25(3):58-59.
[3]何健康.“營改增”對建筑施工企業的影響及其對策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5,14(1):124-125.
(作者單位:福建建工集團總公司)
上接(第165頁)所以,在合同訂立之前或者項目審核是需要對混合各種增值稅的項目合同采取稅務統籌,在必要的情況下,需要分別單獨的建立合同,由此防止重復征稅,實現稅負降低的目標。
(三)優化財務管理模式
對自身的財務管理模式進行優化,實現項目成本消費歸集效率的提升。因為稅收改制前后,征稅根據存在差異。稅制改制之后,勘察設計單位進行增值稅進項稅抵扣,繳稅形式發生了改變,企業自身的會計核算方式也出現了很大改變,對項目墊支款項規模進行嚴格的控制[4]。對長時間的勞務合作需要此物報銷付款方式。及時獲得增值稅抵扣憑證,由此來確保企業成本消耗可以及時的歸集。這既能通過增值稅繳稅形式對企業稅負進行控制,同時也可以保障很好的反映項目利潤狀況。與此同時,構建單位內部公共費用分攤模式,對公共費用管理進行有效規范,在各個應稅項目進行公共費用的合理分攤,由此實現合法節稅。
(四)合理安排過渡期稅收活動
國家為了確保稅負只減不增,在“營改增”實行之后制定了相應的過渡期優惠政策。對此我們需要充分了解并合理的利用相關稅收過度政策,同時進行合理的稅收籌劃,促進自身稅負的降低。比如,單位可以對跨度期間的項目合同進行強化清理,確保項目完工進度對項目收入進行分期確認,由此可以減小重復征稅的風險。
綜上,“營改增”的實行對國家經濟和稅收結構的調整均發揮重大的積極作用。而2016年5月1日,這一稅改制度也全面推向全國,營業稅將全面退出。由于勘察設計行業自身的特點,加之“營改增”的推行缺乏成熟的經驗,因此在實行過程中,勘察設計行業面臨諸多困難,對此我們必須對其展開深入的研究,并就其相關問題提出了有效的結局措施。
參考文獻:
[1]左卓.勘察設計行業在營改增過程中面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J].商,2015,49:216.
[2]趙銘龍.營改增之后勘察設計單位的稅賦變化[J].經營管理者,2016,13:61.
[3]王娜.“營改增”對勘察設計企業的影響[J].當代經濟,2013,24:134-135.
[4]葛新旗,張小富.勘察設計業“營改增”的影響分析及應對策略[J].財政監督,2014,32:68-71.
(作者單位:浙江省建筑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