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東清 黎小清
林業企業融資難的現狀、成因與對策
文/蘇東清黎小清
本文分析了林業企業目前融資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在此基礎上闡述了林業企業融資困難問題解決對策。
林業企業; 融資; 現狀; 對策
第一,林業企業大多融資渠道狹窄。目前林業企業的融資方式依然停留在間接融資方式上,直接融資方式則甚少出現。從筆者調查的金融數據上來分析的話,林業企業生產經營的主要資金來自于銀行貸款。筆者在針對所在地區的46家不同生產經營規模和所有制性質的林業企業融資狀況進行分析和調查的結果顯示,其中有43家企業認為通過銀行貸款解決生產經營資金需求是合理而且是必要的。在國家經貿委的一份調查報告中我們發現,很多林業企業在成立初期都采取自籌資金的方式獲得資金,但是一旦他們發展到一定規模,他們的生產經營資金大多來自于銀行貸款這一間接的融資渠道。
第二,林業企業在直接融資渠道和間接融資渠道上都舉步維艱。當前金融機構在進行融資信貸的時候已經基本上消除了所有制歧視的偏見,只要企業具有健全的財務制度、良好的市場發展前景、充實的抵押擔保、合理的資產負債比率,那么其提出的貸款請求,大多會獲得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批準和滿足。但是,從林業企業實際的融資情況上來看,金融機構對林業企業的支持力度還不是很大,筆者在對林業企業進行問卷調查的時候發現過半數的林業企業認為銀行貸款手續繁雜、審批時間過長,三成以上的林業企業則認為銀行對自身的了解情況不足。林業企業獲得的貸款大多都是短期貸款,需要在一年之內償還,這樣的貸款只能滿足流動資金需求,而很多林業企業為了謀求更加長遠的發展,通常需要長期的信貸資金來進行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在籌資困難的情況下,他們只能夠將短期貸款用于上述建設,最終導致了流動資金的緊張。另外,企業規模、經營業績和自身生產經營過程中表現出的弱點導致了很多林業企業是難以在短期之內通過直接融資渠道獲得資金的,發行股票和債券融資對他們來說無疑天方夜譚。
第三,地方性金融機構發展的滯后導致了林業企業的資金供應受到限制。國有商業銀行正在大力地進行機構精簡,而縣域的金融機構發展水平、服務能力 都和經濟發展水平相脫節。目前正發展得如火如荼的農村信用社一方面提供的資金規模有限,另一方面則不能提供完善的服務和結算體系。雖然民間資本投資的小額信貸組織和村鎮銀行也正在發展之中,但是其在提供金融服務上依然處于探索階段,依然需要完善服務機制和嚴格法律要求,林業企業通過這些金融機構進行融資存在一定程度的風險,民間借貸從地下金融轉為正規的金融方式尚存在著渠道不暢的問題。很多林業企業為了解決資金需求的燃眉之急,不惜通過民間借貸渠道來獲得成本高昂的貸款。在高息高債的情況下,林業企業一旦投資失敗或者資金周轉不靈,就會面臨著破產清算的危險。
第四,商業銀行的募存和信貸模式導致了林業企業融資困難的現狀。當前,國有商業銀行為了適應金融改革,在信貸管理體制上進行了大幅度的變革,這是現代商業銀行發展過程中必然經歷的階段,但是在變革的過程中,基層信貸出現了信貸管理權向上集中的現象。國有商業銀行分支機構吸收的存款大部分都要上交到上級銀行,從而便于銀行系統內的調動和使用,信貸資金也就大部分都流向了大中型企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改造項目,林業企業的發展自然就被忽視和邊緣化了,所以林業企業獲得的信貸資金支持是非常有限的。
(一)從林業企業自身的角度來看
首先,林業企業需要規范自身的管理方式,提升資信程度。加強財務管理是提升管理規范程度、加強企業自身建設的重要途徑,也是進一步提升林業企業生產質量、技術改造和營銷能力的突破口,林業企業如果能夠做到加強財務管理,那么就必然能夠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并形成良好的資信程度。林業企業應該時刻把握國家最新的宏觀政策,提績增效,節約成本,努力降低自身資產負債率,提高市場競爭力。
其次,林業企業還要重視引進專業人才,樹立現代化的管理和經營理念。林業企業應該加大力度進行人才培養梯隊的構建,為人才的潛力發揮創造充分的空間,企業的領導者也需要解放思想、采取充分有效的措施進行管理,建立健全用人機制和激勵機制。林業企業應該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競爭環境復雜多變的情況下進行精準的內外部環境分析,抓住市場定位,找準自身實際狀況,通過集中化戰略、差異化戰略或者市場跟隨戰略來形成自己的戰略目標,在發展過程中形成自身獨特的比較優勢。
再次,林業企業更要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一是積極向上級部門反映本單位的實際狀況,爭取更多的財政資金和融資方面的支持。二是拓展融資平臺,采取多種方式,解決債務償還問題。加強與銀行溝通聯系,積極爭取銀行的支持和信任,創造更多合作機會,爭取融資優惠利率,降低融資成本。三是加強資產整合,推進資產全面評估和融資指標優化工作,提升融資信用,提振銀行放貸信心。
(二)從金融部門的角度來看
第一,要加快商業銀行的信貸管理體制改革步伐。首先,商業銀行應該做到的是將貸款審批權限盡量地下放到縣區支行之中去,各商業銀行也應該根據縣區內林業企業的集中程度和發展狀況采取區別對待、分別處置的方式進行管理,在考慮到縣區經濟發展狀況的基礎上對縣區支行吸收到的存款、貸款的利息以及運營及經營中形成的利潤進行綜合的績效考評,進而明確信貸風險責任,對縣級支行進行層次劃分,將業務量和經營水平達到一定層次
下接(第2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