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慶洲
惡劣天氣海況漁船事故原因及防范
沈慶洲
漁業安全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本文分析了惡劣天氣海況漁船事故的原因,指出漁船安全管理欠缺、漁民船員素質較低、超航區超風級作業、船體老化、通訊設備差、安全生產意識淡薄等因素造成了較高的漁船事故發生率,在此基礎上結合海洋漁業發展的實踐,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和防范對策。
惡劣天氣海況下漁船發生事故的幾率非常高,全面分析、了解和把握惡劣天氣海況下漁船事故發生的原因、規律、周期等因素,就可以主動地積極地采取預防措施減少或避免相關事故的發生,搞清楚惡劣天氣海況與漁船事故之間的關系對于促進中國漁業發展和保障相關人員的聲明財產安全都具有重要意義。
漁船安全管理欠缺以及有待提高的漁民隊伍素質。漁業生產經營管理體制和管理結構的變遷,造成了很多個體經營的漁船其所有權和經營權相互分離,使得漁船安全管理出現斷層,隨著漁船作業能力的增強和作業領域的拓展,事故發生的概率也隨之增加。
隨著漁業生產經營體制的變化,漁民隊伍的結構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專業性的職務船員隨之大幅度減少,且整體素質呈下降趨勢,海上安全生產的經驗、技術和素養都比較缺乏,再加上缺乏相應的訓練和崗前培訓,流動性較大,這些都使得漁民隊伍的素質和隊伍結構呈現較大的不穩定性。
漁船超航區、超風級作業顯現日趨頻繁。小型漁船的續航能力和抗風能力都比較差,根據規定應該在近海作業,但隨著近海漁業資源的日趨枯竭,漁船的作業場也隨之向外擴移,這樣在惡劣天氣海況下漁船就不能及時地靠港避風,同時有缺乏相應的抗風浪措施,在這種情況下極容易發生事故。
船體老化、設備落后的漁船增大了事故的損失。漁船上的通訊設備比較落后,頭船和跟船的有效通訊半徑太小,很多情況下頭船出現事故后無法有效的聯系到跟船,影響了事故信息的傳遞、反饋和救援,同時落后的通信設備也制約了及時地獲取最新的天氣預報信息;漁船建造、買賣、承包、租賃、轉讓過程中存在很不多不規范的因素,使得作業中的漁船實際上有很多并不適航,一旦出現事故就有可能釀成大災。
漁民安全生產意識淡薄、搶險救險能力不足。漁業資源枯竭、生產狀況不景氣以及淡薄的安全生產意識,都使得漁船作業存在較大的冒險傾向和僥幸心理,不能根據天氣預報結合海上實際情況來對海上風力、天氣的變化進行正確的判斷,以至于不能在惡劣的海況來臨之前及時地靠港避風或者就地采取應急措施,要么就是盲目地返航或者采取不適當的措施,導致重大的漁船事故發生。
加強對漁船的管理。將漁業安全管理、漁船管理納入到法制化的軌道之中,海洋漁業自身受到天氣、海況等因素的影響較大,風險較高,且可控性較差,因此必須把對漁船海上生產和管理納入法制化的軌道中來,依法加強對漁船登記、轉讓、租賃、承包、買賣等環節的管理,理順漁船的產權、使用權歸屬與責任劃分問題,相關部門要加強對漁船的檢查、檢驗力度,船檢部門、港口部門等要通力合作,堅決杜絕不適航的漁船非法下海作業事件的發生,嚴格執行漁船報廢制度,合理控制漁船的數量和質量。
加強漁船通信網絡建設、構建漁業海上救險救助機制。船檢部門要逐步加強和提高對漁船特別是中小型漁船上通訊設備配備的標準和要求,構建漁船通信網絡,加強漁船生產作業中的編隊管理,確保在事故發生時能夠暢通、及時地傳播各種信息,增強漁船的自救互救能力;要極強與天氣預報氣象部門之間的合作,為海洋漁業生產提供精確及時的氣象服務,確保漁船作業的安全;相關部門要盡快構建漁業海上救險救助機制,建立專項救助基金,以提倡、鼓勵和補償相關采取救助措施的漁船,形成海上救險救助的風氣。
加強船員培訓提高船員的實際操作技能。漁民、船員作業、駕駛、操作技能的提高是保障漁業安全生產的基礎,強化對普通船員、職務船員的業務技術水平和素質的全面提高,要確保漁船生產作業的安全性,漁船駕駛人必須對自己所駕駛的傳播性能和操縱性能進行全面了解,掌握在各種海況天氣下船舶的操作特點,相關監管部門在對職務船員進行培訓時,要注重對傳播駕駛員實際操作技能的培訓,同時還要對船員進行氣象學課程等知識的培訓,從而提高漁船船員的技術技能和整體文化素養。
強化監督、做好防臺防汛工作以及開展漁船保險業務。加強對海洋漁船漁業生產的監督,通過監督發現問題、消除隱患、加強整改,提高漁船的適航率;在臺風季節,相關部門要做好防臺防汛工作,確保避風港內部保持良好的秩序,漁船要找好自己的避風拋錨地點,并留守值班人員,必要時要發動機器頂風抗浪;大力宣傳和推廣漁船保險的重要性,制定漁船強制保險措施,確保漁民在大的海難事故后能夠盡快恢復生產,保障漁業生產秩序的穩定。
(作者單位:河北農業大學海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