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全國各省市的水利部門在河道管理(包括河道清淤、涵閘、堤防等工程)已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水利工程管理基礎數據紙質檔案,為水利工程管理提供了寶貴的基本資料。但隨著紙本檔案的積累,給快速查閱和使用帶來不便。因此,迫切需要借助計算機的數據處理能力將已有的資料數字化、圖面化,為建立完備、規范、可靠的河道管理信息系統和查詢系統提供原始的基礎數據支持。文章首先介紹了管理系統的開發背景,然后詳細闡述了系統基礎數據的數據庫設計,系統數據庫設計的技術要點等內容。
關鍵詞:地理信息系統;Mapinfo;基礎數據;數據庫設計
1 管理系統的開發平臺
管理系統以MapInfo為平臺開發,MapInfo地理信息系統平臺作為一個圖形-文字信息完善結合的軟件工具,能將所需要的信息資料形象、直觀地與地理圖形緊密地聯結起來,能提供大量常用的分析、查詢功能,能將結果以圖形或表格的方式顯示出來。MapInfo軟件還提供與一些常用數據庫的接口,可以直接或間接地與這些數據庫進行數據交換。
MapInfo作為一種功能強大的圖形軟件,可詳盡、直觀、形象地完成電子地圖數據的顯示。此外,DXF格式(AutoCAD和其它CAD軟件包的圖形/數據交換格式)的數據文件,也可以直接運用于MapInfo當中。在圖形處理方面,它提供了功能強大的編圖工具箱,用戶可以對各種圖形元素任意進行增加、刪除、修改等基本編輯操作。本系統,數據格式為TAB(即Mapinfo軟件的數據格式)。
2 圖層設計
根據水利工程特點(河道、堤防、涵洞、碼頭等)和GIS圖中具體工程的地物成圖的特征屬性(點、線、面),將圖層重新分類、分層,將所有的圖層根據此分類進行合并,將工程屬性寫入對應圖層屬性。主要分類如下:(1)基本信息層:包括地界、縣市渲染、居民地、機場、公路、車站、鐵路、縣市級及市政府駐地、鄉鎮駐地。(2)河道層:根據有關規范和長期的管理要求,河道共分為四個等級,即一二三四級河道。按照圖層分層原則,共分為四個圖層:一級河道、二級河道、三級河道、四級河道。對于一條河道有幾種不同信息的,從不同信息分界處將其分開。(3)堤防層:堤防工程包括江堤、海堤、洲堤以及里下河地區的圩堤。所有的堤防工程為一個圖層。(4)大中型水利建筑物工程層:為滿足該市的排澇和灌溉需要,該市沿江沿海共有大型水閘20余座。所有的大型水閘為一個圖層:涵閘。
所有矢量數據均由1:10000的地形圖轉化為DXF格式后在Mapinfo軟件中導入。經過圖面編輯和拓撲等檢查后輸入屬性。
3 數據庫結構設計
本項目數據庫建設重點是基本水利工程信息數據庫和基本河流(一二三級)信息數據庫,數據庫結構設計主要針對這兩個數據庫進行。
3.1 一二級河流信息數據庫結構
對已有的檔案資料進行分類整理,找出共性特征和必備特征,結合系統管理的相關要求,共設計字段10個,其中一級河名稱編碼以H1******編排,二級河名稱編碼以H2******編排。具體字段結構見表1。
3.2 三級河流信息數據庫結構
三級河定義為流經不同村莊的河流,其編碼以H3##****編排,##代表所屬的鎮區名稱。具體字段結構見表2。
3.3 堤防信息數據庫結構
堤防分四種類型,即洲堤、江堤、海堤、圩堤,其中洲堤編碼以D1******編排,江堤編碼以D2******編排,海堤編碼以D3******編排,圩堤編碼以D4*****編排。具體字段結構見表3。
3.4 涵閘信息數據庫結構
涵閘分三種類型,即沿江、沿海、圩口閘,其中沿江編碼以Z1******編排,沿海編碼以Z2******編排,圩口閘編碼以Z3******編排。具體字段結構見表4。
4 結束語
信息管理系統建成以后,為管理部門提供了直觀、高效、便捷、綜合性的管理手段。基本數據庫的建立,使得原來分散、凌亂、復雜的建設項目資料得到統一的集成管理。為管理者提供了高效的數據查詢、統計、分析等應用,有力的推動了水利信息化的建設,為水利信息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家耀,等.地圖制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科學進展[M].北京:測繪出版社,2005.
[2]李德仁,等.GIS的數據組織與處理方法[J].測繪通報,1994(1).
[3]Mapinfo中國有限公司.Mapinfo10.0使用手冊[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