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報道了吉林省西部6種新記錄植物,分屬6科6屬,分別是蒺藜草(Cenchrus calyculatus)、紫苞風毛菊(Saussurea iodostegia)、半枝蓮(Scutellaria barbata)、匙薺(Bunias cochlearioides)、黃花貍藻(Utricularia aurea)、駝絨藜(Certoides latens)。
關鍵詞:吉林省西部;植物;新記錄
中圖分類號:Q94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6)11-2802-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11.022
2011~2013年期間,在完成省級課題《吉林省西部野生經濟植物調查及校本課程的開發和研究》和本校植物學省級重點學科建設的過程中,對吉林省西部地區的植物種類和分布狀況進行了較為詳細的野外調查,采集了大量標本,經過整理、鑒定以及文獻檢索,發現6種植物在《東北植物檢索表》[1]、《中國高等植物圖鑒》[2]、《中國植物志》[3]等文獻中都未曾記錄在吉林省有分布[1-8]。因此確定這6種植物屬于吉林省新記錄,現報道如下(所有標本均收藏于白城師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植物標本室)。
1 蒺藜草(禾本科Gramineae,圖1)
Cenchrus calyculatus Cavan.Icon.5:39,1799;《中國主要植物圖說》禾本科716,圖665,1959[4];《中國植物志》10(1):375,圖版114:14-22,1987[3]。《中國高等植物圖鑒》5:175,1975[2];《內蒙古植物志》8:343.1983[5];《海南植物志》4:440-441.圖1231, 1977[6];《東北植物檢索表》840,1995[1]。
吉林省分布:洮南縣安定鎮,N45°10′73.06″,E122°52′48.70″,生于沙質土草地,牛亞玲 初敬華120381,2012-09-07。
國內分布:海南、臺灣、云南南部,吉林省首次報道。
2 紫苞風毛菊(菊科Compositae,圖2)
Saussurea iodostegia Hance in Journ. Bot. Lond,16:109,1878;《中國高等植物圖鑒》4:617,圖6647,1975[2];Lipsch.Gen.Sauss.61.1979;《中國植物志》78(2):141,1987[3];《內蒙古植物志》6:230, 1983[5];《東北植物檢索表》704,1995[1]。
吉林省分布:白城,N45°61′18.65″,E122°80′63.50″,生于山坡灌叢,牛亞玲 初敬華120390, 2012-09-07。
國內分布:東北、華北、陜西、寧夏、甘肅、四川等地,吉林省首次報道。
3 半枝蓮、牙刷草、并頭草(唇形科 Labiatae,圖3)
Scutellaria barbata D. Don. Prodr. Fl. Nepal.109,1825;《中國植物志》65(2):229,圖版49:5, 1977,Scutellaria galericulata auct.non Linn.Diels in Fedde Repert.Sp.Noy,12:475,1922[3];《中國高等植物圖鑒》3:626,圖5206,1974[2];《廣州植物志》644, 1956[7]。
吉林省分布:白城市,白城師范學院西校區(可能是隨南方學生帶入校園),N45°61′18.65″,E122°80′63.50″,生于濕潤草地或曠地上,牛亞玲 初敬華 120459,2012-09-06。
國內分布:河北、山東、陜西南部、河南、江蘇、浙江、臺灣、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云南等省區,吉林省首次報道。
4 匙薺(十字花科Brassicaceae,圖4)
Bunias cochlearioides Murr. in Com. Goett. 8:42,Tab. 3,1777;C. A. Mey. in Lédeb. Fl. URSS. 8:236,1939;《東北植物檢索表》242,圖版115:3, 1995[1];《東北草本植物志》4:85,1980[8];《中國植物志》33:117,1987[3];《內蒙古植物志》2:622,1983[5]。
吉林省分布:鎮賚縣,莫莫格自然保護區,N45°89′60.01″,E123°91′95.39″,生于沙質荒漠、草地,牛亞玲 初敬華120014,2012-06-10。
國內分布:黑龍江、遼寧、河北,吉林省首次報道。
5 黃花貍藻(貍藻科Lentibulariaceae,圖5)
Utricularia aurea Lour. Fl. Cochinch.26,1790;Hand. Mazz. Symb. sin. 7:874,1936;《廣州植物志》604,圖321,1956[7];《海南植物志》3:517,1974[6];《中國高等植物圖鑒》4:148,圖5710,1975[2];《中國植物志》69:604,1987[3]。
吉林省分布:鎮賚縣,莫莫格自然保護區,N45°93′42.32″,E123°57′63.5″,生于湖泊、池塘中,牛亞玲 初敬華120033,2012-06-09。
國內分布: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云南,吉林省首次報道。
6 駝絨藜、優若藜(藜科Chenopodiaceae,圖6)
Certoides latens(J. F. Gmelin) Reveal et Holmgren in Taxon 21(1):209,1972;《中國植物志》25(2):26,圖版5:9,1979[3];《中國高等植物圖鑒》1:582,圖1164,1975[2];《內蒙古植物志》2:228, 1983[5];《東北植物檢索表》164,1995[1].
吉林省分布:洮南縣安定鎮,N45°10′73.06″,E122°52′48.70″,生于沙質土草地,牛亞玲 初敬華 120378,2012-09-07。
國內分布:甘肅、青海、新疆、西藏,吉林省首次報道。
以上6種吉林省植物新紀錄,分別發現于吉林省鎮賚縣莫莫格自然保護區、吉林省洮南縣安定鎮、吉林省白城市區及白城師范學院校園內。其中,蒺藜草和半枝蓮均是南方常見植物,可能是隨南方學生帶入校園,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重要的候鳥繁殖地和遷徙候鳥的停歇地,生境復雜多樣,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植被條件,為鳥類等珍稀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繁衍環境和豐富的覓食條件。因此,做好這個地區的植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致謝:本研究所有植物標本得到了北京師范大學劉全儒老師的鑒定,特此致謝!
參考文獻:
[1] 傅沛云.東北植物檢索表[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5.
[2]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高等植物圖鑒[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5.
[3]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79.
[4] 耿以禮.中國主要植物圖說-禾本科[M].北京:科學出版社,1959.
[5] 馬毓泉.內蒙古植物志[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9.
[6] 廣東省植物研究所.海南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77.
[7]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廣州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59.
[8] 傅沛云.東北草本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