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直以來國家對水利建設和管理很重視,水利工程在新時期社會經濟建設和發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而基層水利直接關系到農村經濟和農業產業的發展,水庫是基層水利管理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對象。文章主要對祿勸縣中小型水庫管理中的問題進行系統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的對策。
關鍵詞:基層;水利管理;水庫
基層中小型水庫工程在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我國水利工程建設規劃的重要內容。祿勸縣地形多樣,以山區為主,已建有雙化水庫、封過水庫、挪擁水庫、小板橋水庫、桂花箐水庫、舊鐵廠水庫、大木廠水庫等四十余座中小型水庫,為祿勸縣的農業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1]。但是由于在建設時受多方面條件限制,大部分水庫建于八十年代以前,工程的設計標準較低,且大多數是人民群眾人工修建的,再加上使用時間較長,不僅影響到水庫的正常運行,也給管理帶來一些問題。基于此,文章對祿勸縣的水庫管理中的問題進行系統分析。
1 當前水庫管理中的問題分析
1.1 水庫設施方面
在基層建設的水庫,尤其是小型水庫主要用于農業生產灌溉用水。而其設施管理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這幾方面:
(1)擋水壩,通常是均質粘土壩,設計標準相對較低,有些小型水庫未進行論證設計就施工,以致于工程設施建筑物未能達到規定級別標準。比如:擋水壩的高度或者頂壩寬度等不夠,大壩坡度偏大,以致于壩坡穩定性和安全性較低。還有些鄉鎮小型水庫壩基在清理上不徹底,未能設置反濾碓,使得壩基滲漏過大。有的則壩體和兩岸山體交接部位未設置排水溝,使得山體上的積水對壩體造成沖刷。
(2)溢洪道,主要是開敞式寬頂堰溢洪道,一般是在原山坡開挖形成,通過長時間運作,一些兩側未設導墻,底板未進行襯砌,大多數被破壞;也有的導墻及底板也被損壞。另外,該設施在寬度上也不夠,泄洪量設計偏小,其堰頂和壩頂的高差較小,一旦出現特大暴雨,則水庫水位可接近壩頂,威脅到大壩安全。
(3)放水涵管,大多數屬于方形漿砌體結構,在長時間使用后,大多數中小型水庫的涵管存在嚴重的漏水問題,把孔洞周邊壩體土質沖刷掉,導致壩體空洞,有塌方的危險。
(4)灌溉渠道,基層水庫建設的灌溉渠道絕大多數是沿著地形開挖建設的,基本上是自流灌溉農田。渠道普遍未實施防滲處理,使得滲水量加大,再加上農業灌溉用水以漫灌、間歇供水為主,使得邊坡較容易塌方、沉陷,使得渠道淤塞,影響到渠道的應用效率。
1.2 水庫管理方面
在以往水利管理工作中,對于水庫的管理是針對人為建造的水工建筑物及配套設施管理,管理內容較少,面也較小。基層水庫工程是無償為農業生產給予灌溉用水的,一般不收或少收水費,水庫的日常管理經費一般是由地方財政解決。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經濟體制有了巨大變化,基層水利管理部門的職能也相應有了變化,而用水對象也由以往的農村集體組織轉變成農民個體戶,水庫的日常管理和經費主要是依靠收取水費獲得。而向以往習慣于無償用水農戶收取水費或開展派工維護工程越來越難,進而導致基層小水庫處于無人管理或被兼管等狀態,有些水庫設施受人為破壞越來越嚴重,很難發揮出水庫這一水利工程應有的作用。
2 加強祿勸縣基層水庫工程管理的對策
2.1 加強除險加固工作
首先,對于大壩高度和壩頂寬度未達標的水庫工程。應根據當前水庫的工程級別,對水文情況進行重新計算,并對洪水情況進行復核和設計,以確定壩頂的高和寬[2]。而對壩坡而言,則應根據有關規定、標準及壩坡穩定度,來確定大壩的坡度及護坡構造。
其次,妥善解決溢洪道寬度不夠問題。應根據復核后的最大泄洪量,確定溢洪道的寬度及過水深度,以此確定其寬度;如未襯砌的,則要襯砌,以確保溢洪道泄洪的安全和通暢,進而保障大壩安全。如果放水涵管、平涵管存在漏水的,則要根據水庫工程特點,采取相應方法進行有效處理,做好防滲防漏工作,漏水嚴重的需重建。
再次,做好土壩防滲和加固工作。對于土壩則要進行抗滑穩定復核,特別要注意不均勻沉陷與裂縫問題;如壩基滲漏較嚴重,壩體的填土質量不佳的,則要對壩基進行防滲灌漿,壩體進行固結灌漿。
最后,解決好灌溉渠道防滲工作。灌溉渠道通常要進行防滲處理,以降低水量損失、提升渠道水利用率、節約水量,確保農田的灌溉用水。當前,該項工作可由水利管理部門、水利工程投資單位及受益農戶一同完成。
2.2 重視并加強水庫工程管理
一方面,健全管理組織,明確管理職責。基層水利管理部門應該根據《水利法》等法律法規,結合當地實情建立水利管理部門,并配備相應專業的管理人員,主要負責水費的收取和工程的日常維護和管理[3]。另一方面,加強工程管理宣傳,提高群眾認識。基層政府及水利工程管理部門,應加大《水法》宣傳力度,告知農戶認識到水利工程是農業生產的命脈,是新時期經濟發展的基礎;此外,應把水看作為商品,應有價應用,增強基層人民群眾節水意識。要根據有關規定,按照用水量向用戶征收相應的水費,一同管理好和利用好水資源。
2.3 實現水庫的標準化和自動化管理
一方面,要實現標準化管理。一是要制定相應的管理標準,主要是質量標準和工作量標準。前者是所管理的水利工程設施應保持良好狀態;后者是要達到質量標準所要進行的工作[4]。所以說,后者是前者的具體化,也是實現前者的一個重要前提。管理標準應盡量量化,以便定崗定責,有助于自動化管理。此外,該標準應定期進行調整和修改,不斷優化完善。另一方面,應逐步實現自動化管理。主要是水工機電設備運行自動化,大壩的日常監測自動化,管理方式方法的自動化,比如:遠程操控、記錄資料收集管理、技術檔案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化。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基層水利管理是一項系統而又復雜的工作,同時也是新時期“三農”問題中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基層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直接關系到農村經濟的發展,也關系到基層群眾的生活,在區域生態保護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須重視并深入推進基層水利管理。
參考文獻
[1]李潔彬.試析基層水利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南方農業,2015,9(12):111.
[2]武文鋒.淺談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8:149-159.
[3]王海群.基層水利建設與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城市建筑,2014,31(2):259-264.
[4]王秀弟,楊潤龍.概論當今基層水利建設與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3,31(2):259-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