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國內中高檔卷煙主要采用“HT+滾筒烘絲”的工藝流程,其中HT為隧道式回潮機,控制烘前水分主要通過控制HT入口水分實現。HT入口水分的穩定性是影響卷煙產品感官質量的重要指標。文章羅列出可能影響HT入口水分的因素,通過試驗設計逐步分析HT入口水分的均值和標偏,針對顯著因素建立數學模型并評價,最終得出各顯著影響因素的最優水平。
關鍵詞:HT入口水分;試驗設計;數學模型;影響因素
煙絲烘前水分的控制在卷煙加工企業制絲生產中十分重要,烘前水分的均衡性、穩定性,直接影響卷煙產品的內在品質。國內中高檔卷煙主要采用“HT+滾筒烘絲”的工藝流程,其中HT為隧道式回潮機,主要通過控制蒸汽壓力來保證烘絲入口溫度,其對水分控制能力較弱。如何穩定HT入口水分,是穩定卷煙品牌感官質量的重要研究方向。據此,特進行本次研究,以找出穩定HT入口水分的顯著參數,得到數學模型并確定其最優組合。
1 試驗材料和方法
(1)試驗材料:利群(新版)配方片煙,按制絲工藝標準執行;
(2)試驗方法:運用因果矩陣找出所有可能影響HT入口水分的因素并區分可控性,通過增加中心點的部分因子試驗設計逐步分析HT入口水分的均值和標偏,建立數學模型并得到顯著因素的最優組合。
2 試驗實施
2.1 選擇參數
按工藝流程走向,通過因果矩陣確定可能影響因素如表1所示,其中潤葉出口水分設定值、貯葉房環境溫濕度、貯葉房空調出風口開度可在工藝范圍值內進行調整(c),為可控;貯存時間按生產進度執行,為不可控范疇(u)。參數總數為5。
2.2試驗方案
按照工藝標準的范圍極值,我們選定各參數的水平并編碼,編碼后可以直接查看數學模型的系數,對各個因子的影響程度進行排序。因試驗因子總數為5、每因子兩水平。為避免試驗次數過多,采用分辨率為四的1/2因子試驗。由于影響可能是非線性,故增加1次中心點試驗驗證曲線關系。試驗總次數為2^(5-1)+1即17次。具體取值及編碼如表2。
2.3試驗結果
為減少試驗誤差,采用隨機的運行序,分別記錄HT入口水分的均值和標偏,錄入試驗結果如表3所示。
2.4 試驗分析
按照分析步驟,首先對HT入口水分的“均值”實施分析。通過逐步縮減模型,依次將表現不顯著的三因子交互、兩因子交互及不顯著的單因子逐步剔除,得到最終的分析結果,如圖1所示。
分析結果顯示:僅有“潤葉出口水分設定值”、“貯葉房環境溫度”、“貯葉房環境濕度”對HT入口水分均值影響顯著,其余單因子及混雜影響均不顯著;中心點P值>0.05,說明無彎曲現象,即HT入口水分的均值和3個因子之間均為線性關系;R-sq>85%,失擬P值>0.05,說明數學模型擬合度高、試驗誤差小。
按已編碼單位系數,數學模型確定為:均值=19.49+0.12(出口水分)-0.15(溫度)+0.27(濕度),其中各因子均為編碼單位。
按照同樣的方法分析各可能因素對HT入口水分標偏的影響,分析結果如圖2所示。
分析結果顯示:各可能因素對HT入口水分標偏的影響均不顯著。因此,忽略各因素對HT入口水分標偏的影響,僅將其作為均值的共變量來考慮。
2.5 得出最優組合參數
為確保HT入口水分無偏移、波動小,需使最優組合需滿足兩個條件:均值望目即最接近標準中心(按利群制絲工藝標準為19.6%),共變量標偏望小。
通過如圖3的響應優化器,確定最優組合參數為:潤葉出口水分21.4%,貯葉房環境溫度32.5℃,貯葉房環境濕度70%。
2.6 調整最優組合
按《卷煙工藝規范》,貯葉房環境溫度為35(±2)℃-40(±2)℃,即最低溫度為33℃,可按照編碼后的數學模型對各參數作相應調整:將溫度提高0.5℃(+0.2編碼單位),提高潤葉出口水分0.25%(+0.25編碼單位)。調整后最優組合參數為:潤葉出口水分21.65%,貯葉房環境溫度33℃,貯葉房環境濕度70%。
同時,數學模型的建立可為參數的季節性調整預留空間,當冬季貯葉房內外溫差大、電器設備凝水嚴重時,可適當修正組合參數,滿足HT入口水分的持續穩定,對卷煙生產過程指標的調整具有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朱尊權,郁源培,孫瑞申,等.卷煙工藝[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2]馬林,何楨.六西格瑪管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3]國家煙草專賣局.卷煙工藝規范[S].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喻剛(1987,8-),男,漢族,河南省信陽市人,四川中煙綿陽卷煙廠,工藝管理員,中質協注冊六西格瑪黑帶,工學學士,現主要從事煙草加工工藝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