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實際落實35kV與10kV線路架設施工的過程中,基于流沙地域所呈現出的特點,采用傳統施工方法,相應施工設備運行效率低,進而使得施工進度難以得到有效保障,且在人力物力資源上的投入極大,致使施工成本加大,因此整體施工的質量與效益低。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針對流沙地域35kV、10kV線路架設項目實現相應施工技術的優化與完善應用。文章針對流沙地域35kV與10kV線路架設施工技術的具體應用進行了研究與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流沙地域;35kV與10kV線路架設;施工技術;應用
前言
隨著社會主義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總體用電需求量不斷加大,為了進一步完善電力線路這一基礎設施建設,以滿足各地區生產與生活對電能所提出的要求,相應電力線路架設工程施工項目隨之增加。在此背景下,針對流沙地域而言,在進行35kV、10kV線路架設施工的過程中,為了確保在規定的工期內保質保量的竣工,并提高施工的綜合效益,就需要結合流沙地域的實際特點,實現相應施工技術的完善落實。
1 流沙地域實施該電力線路架設的基本情況
1.1 施工概況
本電力工程線路架設施工項目主要是在陜西省榆林市地區進行,該地屬于典型的毛烏素沙漠地域,而該地的地貌使得在實際施工的過程中,車輛難以實現有效通行,對于相應的施工人員而言,施工條件十分艱苦且存在一定危險性。因此,在面對流沙地域給施工帶來的種種不便,要想實現該電力線路架設施工的安全落實,并提高施工的質量,確保在規定的工期內竣工,則在進行線路設計的過程中,針對桿塔基礎施工,使用的是加強型基礎,而在電力線路的導線上,加入防震錘以實現防震功能,提高線路的使用性能與壽命,同時,為了確保桿塔周圍地基的穩固性,以草方格的方式來落實固沙對策,為了進一步加固桿基則采用了壘沙袋的方式來實現。
1.2 施工的重難點
在實際落實施工的過程中,不論是在設計上還是測繪上都因流沙地域本身的特殊性,致使難以實現有效測量,各個施工控制點經常被沙土掩埋,同時也難以實現桿基等的定位分樁。在實際施工時,難點在于:第一,在進行加強基礎這一施工時,如以傳統的澆水滲透法進行處理,不僅需水量大,在缺少的沙漠地區,運水也是一個大問題;第二,在底盤以及拉線盤上,其重量分別達到了800/400斤,這一重量要求必須應用相應的施工設備。基于加強型基礎下,在實際施工的過程中,需要在立桿后實現臨時加固處理,進而才能夠確保后施工工序的落實,尤其是將相應鋼絲繩進行解除這一工序,在進行混凝土澆筑的過程中,至少需要2個小時的時間才能夠完成這一解除工序,因此,實際施工的效率低且成本加大。如果以臨時拉線和埋地錨的方式進行施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與設備來進行地下開挖工程,且效率也不高,總體施工成本依舊偏高。基于流沙地域地勢整體上起伏過大,在實際進行導線展放施工時,經常因打繞問題而致使導線報廢,同時,在導線弛度的調整上也經常會出現斷線的問題。此外,在相應鐵件等配件上一般都是以散件為主,在流沙地區被掩埋而丟失的情況頻繁發生,無形之中也加大了成本投入;而在揚沙天氣下進行施工作業的過程中,相應沙塵極為容易進入到機械設備之中,進而經常會導致設備出現故障問題,而流沙地域缺少機械設備的支撐,很多施工環節將會因此而推延,進而影響了施工進度。
2 流沙地域35kV、10kV線路架設施工技術的具體應用
2.1 針對線路坐標不準問題的解決技術方案
以當前的坐標定位技術進行坐標定位的過程中,在流沙地域中,經常發生坐標偏移的問題,甚至坐標反方向的為題,進而致使在實際進行線路測量工作的過程中,難以實現對線樁點的有效明確。針對這一問題,在實際進行線路坐標定位時,可先明確幾個大點,然后以相應參數為急促,與施工項目監理等人員協作,利用大點參數為相應的控制點,借助全站儀、棱鏡等為工具,實現測量后,以三角函數來算出大點位置,然后以其為控制點,按照相應設計圖紙,根據相應數據來進行具體測量,在此過程中需要將數據信息記錄在GPS中,為后續施工工作的開展提供相應的定位依據。
2.2 分樁與拉線長度的明確
在進行這一線路架設施工的過程中,采用拉線桿塔則需要以拉線來實現對桿塔的固定,在流沙區域中,進行這一施工會受到地勢地貌的影響,在定位拉線坑位置的過程中難度極大,相應拉線長度的計算也相對較難。因此,這就需要實現相應施工技術方法的有效落實。總體而言,所需要的主要測量設備為塔尺、標桿等。
針對單桿四方拉線方式,在進行坑位測定、相應線長計算時,主要是在針對平地以及傾斜地兩種情況來進行的。其中,針對平地地形,結合圖紙所提供的數據,包括懸掛點的高度(H)、埋深(h)以及相應桿身與拉線夾角,帶入公式d=(H+h)tga+e、d0=Htga+e這兩個公式中,得出坑中心M、拉棒露出地面點N與桿塔中心樁O的距離,即d與d0。在拉線長度計算公式上,即L=d0sin(90°±θ)/sina+C,其中在θ角的測量上,基于在施工中已經落實,因此,在計算的過程中,采用正選定律進行計算,不僅簡單方便,且相應的計算結果較為準確,能夠為實現對桿塔拉線長度的準確定位奠定基礎。
針對雙桿帶X型拉線方式,其和單線拉桿下關于分坑與拉線長度的計算是一樣的,針對地面平整的地方,以單桿下的測定方法來定位分坑位置,當線坑與桿坑間存在高度差時,則可以傾斜地面下的相應測量計算方法來進行測量與計算。在此過程中,針對拉線交叉點經常發生的摩擦等問題時,要適當將拉線坑與電桿間的距離加大,長度控制在400毫米左右;在拉線長度的計算上,同樣和單桿方式下相同。
2.3 基礎開挖、臨時加固以及施工設備的保養
在基礎開挖工程施工中,流沙地形使得設備在挖沙的過程中回填的速度很快,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確保各相關施工技術人員和設備協同作業,提高下底盤與涵管等的速度,然后在找正之后落實基礎加固處理,然后再進行相應的立桿。在臨時加固施工上,當前,加可調節式的卡具應用于這一施工中,能夠起到很好的加固作用,且能夠提高該項施工的效率與質量,并且能夠減少機械設備作業的繁瑣工序,進而提升施工的綜合效益。在導線放置上,要將其放在地勢高的地方,且采用機械牽引的方式放通線,一次展放三根,同時,為了確保施工弛度的達標,則需要對線路的耐張段進行優化調整,采用經緯儀來進行觀測,以滿足實際施工之需。在施工機械設備的保養上,要將這一工作貫穿于施工的始終,做好設備的防沙塵與清沙塵工作。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針對流沙地域,在進行電線桿塔線路施工的過程中,為了克服這一地形地貌給施工所帶來的難度,提高施工的質量與經濟效益,就需要在實際施工的過程中,結合重點、難點施工環節來實現相應施工技術的完善落實。通過文中這一項目的實際施工表明,采用相應的技術手段能夠為有效提高施工的經濟效益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孫既富,王坤華.淺析水電站施工電網35kV、10kV線路的常見故障及其防范措施[J].科技傳播,2010,24:151-152.
[2]王金麗,王金宇,宋祺鵬.35kV線路配電化建設模式探討[J].電氣應用,2013,17:18-21.
[3]趙輝,史國輝.10kV線路常見故障分析及防范措施[J].價值工程,2014,30:79-80.
[4]陳天優.農村電網35kV、10kV輸配電線路防雷措施的探討[J].建材與裝飾(中旬刊),2007,12: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