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家庭中不同代人的消費觀念變化為核心,從衣、食、住、行、用五個方面下手,并通過以下問題展開調查和研究:1.多久吃一次肉2.購置新衣服的次數3.居住的房屋的變化4.對出游旅行的態度5.教育等精神消費占總支出的比重6.對電子產品的使用和消費觀念。從而簡單得出家庭消費觀是如何變遷的。
關鍵詞:吃肉;購置新衣;居住房屋;教育;電子產品;出游旅行
一、爺爺輩
我爺爺這一輩大概是上世紀40、50年代的。那是一個票證券“橫行”的年代,曾聽爺爺奶奶講起,那個年代買東西不能光靠錢,有了錢要先換成各種票、證和券,比如說:糧票、糧食供應證、面粉優惠券、布票、油票......顯而易見,買布得有布票,買油得有油票,買糧食得有糧票。但是與此同時,票又受到政府的嚴格控制。
在那個年代,肉算得上是奢侈品,一般的人家至多能夠在一年中過年的時候吃上一頓肉,那也算是很不錯的人家了,所以有流傳著“過年的時候吃了雞肉就長了一歲”的說法。其實那個時候的大多數家庭,在過年的時候也不一定能吃的上肉,畢竟連日常的三餐都不一定能吃得飽,想吃一頓肉,談何容易??梢哉f,在那個年代,吃飯方面的支出基本上占了總支出的絕大部分,也就是俗話說的民以食為天。聽爺爺說,小時候家里人多,兄弟姐妹們年紀都還小的時候,只有父母能賺錢養家,他們這些孩子常常只能喝稀粥,偶爾能陪著點醬瓜咸菜,那已經是很好的了。孩子們略大一些,就要幫父母干活,女孩學織衣服繡工的同時,也要幫家里種地,男孩子更不用說,是種地干活的好幫手。爺爺常說起,以前他們在公社在生產大隊里的一起干活吃大鍋飯的場景。
說到穿,爺爺小時候幾乎沒有穿新衣服的,至多過年置一套新外衣,冬天當罩衣,春秋當外衣,再就是接哥哥姐姐的,那時差不多人人都穿補丁衣服,許多人穿的補丁摞補丁,要么就是袖口褲腳接一截。以前有句老話叫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說的是艱苦樸素,那個年代大家都窮,都過著樸素的日子。
50年代那會兒,處于新中國初期,沒人會重視教育問題。那時的觀念是,地越多越好,兒子越多越好。大家族里,除了在村里任職的外公和爺爺的教育水平還算可以,其他爺爺奶奶輩的長輩的受教育水平相對較低,大字不識幾個。
爺爺那時住的還是小平房,一家人擠在一個大房間里。那時唯一的電子產品就只有電話——老式圓盤電話機。
而出游這種事情在我爺爺那輩基本上是不存在的。賺錢養家都顧不上,溫飽問題都還不能解決,哪還有出游玩耍的心情和余力。
二、爸爸輩
我爸爸的那個年代應該算是上世紀的60、70年代,我覺得他們是經歷得變化最大的一輩。那個時候“票”的年代即將結束了,貨幣可以自由流通,還趕上了文革十年和改革開放好時候。
在他們小的時候,吃肉是比較困難的,也就是能夠在過年那會吃上一點兒肉。那時的恩格爾系數還是相當高的。隨著時代不斷的變遷,等到了爸爸媽媽自己有兒有女的年代,吃肉已經不那么稀奇了。我爸爸高中文化水平,學的手藝活,很辛苦,收入還算可以。等有了第二個孩子,父母改行創業,收入也有所上升,恩格爾系數隨之降低。
衣著上,雖然仍沒那么多的新衣服可以穿,但普通人家過年過節肯定能給家里每個孩子都添置一些新衣。平時也不會總穿著有補丁的舊衣。
住的房子也從小平房變成了自家蓋的樓房,三進三出,有前院后院。
由于自己受教育程度不夠高,父母對孩子的培養比較重視,盡可能的把我們送到好的學校。課外也會根據我們的興趣愛好,送我們去興趣班。精神方面支出逐漸上升。
在電子產品方面,家里有一臺黑白電視機,非常稀罕。交通工具已從船變成了自行車。所謂流行三大件。之后隨著時代的發展,手機,電腦也逐漸進駐,手機從大哥大、諾基亞到智能手機。臺式電腦也早已經被拋棄了,變成了便攜的筆記本電腦,iPad等。
父母們會約上幾個要好的朋友,出去走走,可見那時,人們逐漸有了出游的意識和觀念。
三、我們這輩
我們這代可謂是幸福的一代,因為我們不曾經歷過爸爸媽媽小時候的那種生活的壓力,沒有體會過生活的艱苦。我們這代可以說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一代,成為“掌上明珠”。
肉對于我們這代來說,可算泛濫。那時就已經有了許多的飲食店,無論是KFC還是麥當勞,還是必勝客,還是牛排、農家樂、燒烤店、大排檔......雖然一開始,可能吃一頓肯德基還是件奢侈的事情,可是漸漸地,肉對我們這代根本就不再有誘惑。生活中隨處可見:幾年沒見的老朋友聚個餐就去酒店、同學過生日,請客吃飯又是酒店......我們這代,恩格爾系數占家庭支出比低。我們更注重的是精神消費,享受生活。
衣著可以說新衣不斷,高樓公寓迭起。
教育、學習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學習在我們的人生中也有著很重要的作用,不僅關于我們以后的工作,更是關乎我們自身的修養。我們時常會去圖書館借書看,也會時常去書店買書看,初高中的時候,買的最多的是學習資料。父母也很支持我們買書,無論是關于學習的,還是關于課外知識的,毫不吝嗇。
電子產品在我們這代是比較常見的,智能手機普及,出游旅行,也是“說走就走”。
四、總結
根據對以上幾個問題的探討,可得出以下結論:
1.三代不斷發展,吃肉的頻率大幅度提升,肉已經從緊缺變成泛濫
2.隨著時代和經濟不斷的發展,恩格爾系數不斷降低
3.精神消費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精神上的享受
4.科技發展飛速,電子產品越來越普遍,價格也越來越親民
5.享受消費大幅度增加,出游旅行越來越常見
參考文獻
[1]馬未都.都嘟第二季:特供為什么?[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6.
[2]李坤.國家經濟發展與消費觀變遷:歷史與現狀[M].南京:現代經濟探討,2015(10):15-19
[3]陳小艷:90后大學生消費觀研究[M].武漢:湖北工業大學,2013
(作者單位:浙江師范大學初陽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