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鴻都門學是我國古代的第一所文藝專科學校,它的創辦是多方面錯綜復雜的矛盾的綜合產物。其中黨錮之禍、太學生政治上不可靠、漢靈帝的個人喜好等是鴻都門學創立的原因;當然鴻都門學之所以能夠創辦是因為東漢文學等其他藝術的發達為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它突破了“獨尊儒術”政策的藩籬,開辟了世界教育史上官辦專科學校的新紀元,為藝術教育的發展做出了貢獻。由于鴻都門學的創辦對后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是我們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因此對其研究就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
關鍵詞:藝術機構;鴻都門學;官辦專科;藝術教育
鴻都門學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文藝專科學校,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藝專科學校。西方最早的中世紀大學是意大利的薩萊諾大學,出現于公元12世紀,而鴻都門學則要比它早一千多年。
一、鴻都門學創辦背景
(一)黨錮之禍是鴻都門學創立的間接原因
東漢黨錮之禍,是東漢桓、靈時的兩次打擊士人和太學生的事件,影響深遠。東漢末年,外戚與宦官交替把持朝政,皇帝形同虛設。他們一方面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強取豪奪;同時又把持官吏選拔大權,濫用親朋,顛倒是非,混淆黑白,堵塞了一大批有品行,有學識的知識分子的仕途。當時民間流傳著嘲諷官吏選拔制度的打油詩:“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可知在外戚宦官把持下選拔出來的官吏都是何等昏庸的人物。于是在公元178年又發動了一個空前的步驟。一個嶄新的太學———鴻都門學被建立了起來。它的學生實際上得到了保證,即一定都有官可當。”由于黨錮之禍導致漢代官吏奇缺,因此不得不大力培養官吏的后備隊伍。由此成為鴻都門學建立的間接原因。
(二)太學生政治上并不可靠是鴻都門學創立的直接原因
由于東漢時采用的是察舉制,而官僚士大夫集團控制了中古的輿論。太學生要想在政治上有出路,就不得不依靠官僚士族及太學生領袖,一些原來出身于低層的太學生為了政治上的出路便依附于官僚士大夫集團,因此出身于低層的太學生、官僚子弟形成的太學生便和官僚豪強士族結成了一個強大的政治聯盟。在政治上,這些太學生都是反對宦官集團的。為了與士族以及他們支持的太學抗衡,宦官決意借助靈帝嗜好文藝,創辦了鴻都門學,以擴充自己的實力,加強控制輿論陣地。
(三)漢靈帝的個人愛好是鴻都門學得以創立的關鍵原因
鴻都門學是文藝專科性質的學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漢靈帝當然不是出于政體創新、教育變革之宏愿,而是源于人性求樂之本質,史籍稱他行為不端,飲酒玩狗,無所不為。靈帝是漢代皇帝中趣味異常獨特的一位,他迷戀胡服、胡帳、胡床、胡坐、胡飯、胡箜篌、胡笛、胡舞等風情奇異、新鮮的事物,喜好輕巧、淺切,具有游戲性質的造作。他以皇帝之尊使自己的興趣公開化于政治生活。
(四)東漢時文學、藝術的發達為鴻都門學的創立奠定了基礎
中國自古以來文學藝術就特別發達,尤其是先秦兩漢在散文上的成就,后世罕有能匹敵的。司馬遷在《史記》中所取得的文學藝術成就一直是我國散文藝術成就上的典范,并且是后代文章家的重要模仿對象。唐代韓愈的古文革新運動,便是要求恢復先秦兩漢傳統,要求文風簡潔清新、文以載道。在書法藝術上,蔡邕的隸書和篆書達到了一個后世所無法企及的高度,并成了書法藝術上一個里程碑;在美術上,盛行于兩漢,在東漢時期達到藝術高峰的畫像石和畫像磚,是我國古代美術園囿里的一枝藝術奇葩。總之到漢代為止中國在文學、音樂、美術還有雜技等等方面所取得的藝術成就為鴻都門學的創立奠定了基礎。
二、設置的具體情況
關于“鴻都門學”的具體情況,現存文獻中缺乏完整的記載,通過《后漢書》之蔡邕、楊賜、陽球等人的傳記中保存的有關“鴻都門學”的言論,我們可以對鴻都門學的設置情況得出如下認識:(1)鴻都門學的生源和教官設置鴻都門生招收的大多是處于社會下層的,士族看不起的,“能為尺牘辭賦及工書鳥篆”之人,他們經由州、郡、三公薦舉,考試合格即可入學。關于鴻都門學教官的設置,史料中雖然沒有明確記載,但鴻都門學一經設立,就特置了“鴻都文學”,“文學”一職原為地方郡國學校教官的稱謂,借此稱呼設置鴻都文學,其設學官之意已明。如曾親自操辦鴻都門征召之事的侍中祭酒樂松后來就是三十二位鴻都文學之一。(2)鴻都門學的研習內容鴻都門生以自己專長的尺牘、辭賦及鳥篆為主要研究對象。以研究文學藝術知識為主,不同于以儒學為主要學習內容的其他中央官學。(3)鴻都門生的待遇和出路。鴻都門生憑借文藝辭賦之長而備受靈帝的寵信,享有極高的待遇。他們入學后享有俸祿,相當于正式吏員;畢業后或出任地方最高長官,或在朝廷中樞部門任職,甚至封侯賜爵。
三、意義
鴻都門學雖然辦學時間不長,但它的出現對中國乃至世界文化教育的發展卻產生了深遠影響。首先,它開辟了世界教育史上官辦專科學校的新紀元。為后世,尤其是為唐代各種專門學校的建立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其次,它突破了“獨尊儒術”政策的藩籬,為藝術教育的發展做出了貢獻。鴻都門學提倡文學藝術的研究,并以文學藝術與儒家經學相抗衡,打破了以儒經為唯一教學內容的舊傳統,不僅豐富了當時學校的教學內容,成為隋唐書學、文學,宋代畫學的嚆矢,也體現了一種重視人之才華的傾向。此后,我國古代取士除以儒經為主要依據之外,還有了以詩文取士,漢靈帝重用文學之士應為其導源。
參考文獻
[1]王永平.漢靈帝之置鴻都門學及其原因考論[J].先秦、 秦漢史,2000,(1):86—92.
[2]孫明君.第三種勢力——政治視角中的鴻都門學[J].學習與探索,2002,(5):124—139.
[3]王符.潛夫論箋校正[M].北京:中華書局,1985.
[4]陳壽.三國志[M].北京:中華書局,1982.
[5]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5.
[6]侯外廬.中國思想通史(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作者簡介
王曉卉(1990-),女,聊城大學美術學院15級研究生,專業為美術,研究方向為書法。
(作者單位:山東省聊城市聊城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