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增大,高校對大學生就業指導越來越重視,作為就業指導主要形式的就業指導課顯得尤為重要。然而,由于我國將就業指導課納入高等教育公共必修課教學計劃較晚,各高職院校普遍存在就業指導機構不健全,師資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本文針對此問題,提出了一些培養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教師的方法,旨在推動高職院校培養素質高、能力強就業指導課教師的進程。
關鍵詞: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教師;培養途徑
我國高校開設就業指導課僅七八年的時間,各高職院校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就業指導課還處于探索階段,不可避免的出現些許問題。由于我國教育體系中職業教育的缺失,使得從事就業指導課教學的教師本身對職業的認知不夠,對就業市場缺乏了解,對職業規劃迷茫,諸多問題在實際工作中暴露無遺,這加大了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的難度,對就業指導課教師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勢在必行。
一、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現狀分析
1.學校不夠重視,師資力量薄弱
就業指導課在各大高校一般被定為公共基礎課,多數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授課教師的組建由就業指導中心或教務處臨時指派分配,大多數任課教師都是兼職教師,包括各系書記、輔導員、思想政治課老師、教務處老師、學生處老師,招生就業辦老師等等。兼職教師一般都有自身的行政工作要做,客觀上行政工作要占用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兼職教師在準備就業指導課方面不能夠投入全部精力;同時,兼職教師的授課沒有延續性,可能第一學期擔任就業指導課的授課教師,第二學期就不再擔任,這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工作狀態,使得兼職教師主觀上不能把就業指導課當做自己的事業去做,不能投入太多時間和精力準備就業指導課,不會搞就業指導方面的科學研究,最終造成就業指導課的授課質量不高的結果。
2.培養途徑不規范,成效低
就業指導課教師對職業的了解是為學生做就業指導的基礎,但在我國教育體系中對職業的教育是空白的,高職院校從事就業指導工作的教師也從沒有受過職業方面的教育,所以教師本身職業知識匱乏,面對指導學生就業顯得力不從心,無從下手。隨著就業指導教育的廣泛開展,國家有關部門認識到這一問題,加大了對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教師的培訓力度。目前我國職業指導教師培訓班的主辦機構很多,有教育部、有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各省教育機構和人力資源機構等,培訓班的主辦機構之間沒有形成有效的溝通機制,彼此之間不能夠統籌規劃,協調配合,使培訓工作處于無序狀態,培訓的內容也顯得雜亂無章,培養成效不顯著,高職院校在選擇培訓機構時困難重重。
3.培養過程重理論,輕實踐
目前各大高職院校對就業指導課教師的培養方式普遍以理論為主體,以教材為核心,缺乏對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然而就業指導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方法學課程,一味的強調理論的重要性,忽略了對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注定造成理論空洞,理論脫離實踐的后果。我國大多數就業指導課教師工作經歷一片空白,面試、求職的實踐經驗少,本身缺乏對職場的了解,用理論武裝起的頭腦經不起實踐的碰撞,在教學實踐中,只是停留在紙上談兵的層面上,不能夠有針對性的教導學生為進入職場做準備,造成用人單位與畢業生的對接渠道受阻。
二、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教師培養途徑
1.成立就業指導課教研室,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畢業生就業率是高職院校發展的生命線,真正讓就業指導課成為學生成功就業的有利推手,學校就要足夠重視就業指導課教師隊伍建設,將就業指導課教師的培養納入全校教師隊伍培養范疇。就業指導課教研室的建立,解決了就業指導課教師不穩定的問題。專職教師以教研室為基礎,可以安心于本職工作,教師無論在教學還是科研方面必定會有長期規劃,有動力自主提升自己的就業指導能力,就業指導的質量會穩步上升。
2.支持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系統培訓
我國在高職院校開設的職業指導教育起步晚,想在短期內提高就業指導課教師的能力水平可以通過參加培訓來完成,這需要高校負責人要高度重視、支持就業指導課教師參加培訓,接受繼續教育。筆者建議,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教師在選擇培訓機構時,應以教育部門開辦的培訓班為主,其他部門為輔,因為教育部門的培訓對高職院校來講更具有針對性。根據培訓內容選擇培訓機構也是有效培養教師的途徑之一。我國各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課教師普遍存在職業咨詢能力不足、職業測評能力缺乏的問題,在選擇培訓機構時應該適當向心理咨詢、溝通技巧、職業探索、職業測評方向傾斜。
3.輸送教師進入用人單位調研,做好橋梁紐帶
加強就業指導課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可以開啟學校與用人單位合作的模式,加強與用人單位的合作與溝通,輸送教師進入用人單位的人力資源部門調研,可以真切的感受到用人單位的人才缺口、用人標準、文化取向、價值觀等等。將這些信息在授課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傳達給學生,育人于無形。接下來,將領會了用人單位意圖的在校生推薦去用人單位實習,用人單位滿意留用,一切水到渠成,畢業生能夠有效就業。這樣的良性循環,是建立在就業指導課教師深入用人單位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的,無論是采用調研的方式、實習的方式還是掛職鍛煉的方式,都能夠真正架起畢業生與用人單位之間的橋梁。
參考文獻
[1]黎士軍.我國高職院校就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研究[D]. 河北師范大學 2014.
[2]宗漢卿,邵鵬,李揚.淺談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J].職業. 2015(04).
[3]宗亞玲.試論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J].現代職業教育. 2016(07).
[4]湯國英、黃旭偉.高職院校就業指導現狀研究[J].未來與發展.2014(2).
作者簡介
張輝(1976—),女,哈爾濱市人,講師,從事法學教育與大學生就業指導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系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十三五”高等教育科研課題“高職院校公共基礎課教師有效培養途徑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16G582。
(作者單位:黑龍江司法警官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