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班主任工作是一項長期性、艱巨性和緊迫性的教育任務。在新課程標準的實施過程中,每位教師應當不斷反思,推進“理論與現實”之間的轉換,搶占理論結合實踐的制高點。總之,新課程在班主任行為中生成,班主任在新課程中走向成長。
關鍵詞:新課改;班主任;角色轉換
一、引言
班主任是全面關心學生成長的主要教師,是學生主要的“精神關懷”者,是影響學生成長發展的“重要他人”。因此,新一輪課程改革與班主任有著密切的聯系,并且班主任的作用較以往顯得更為重要,對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新課程改革之所以被重要而緊迫地提出來,是由于它是整個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但課程改革是否成功,關鍵在教師。而教師隊伍當中一個不容忽視的群體就是班主任。“要完善學校的班主任制度,高度重視班主任工作,選派思想素質好、業務水平高、奉獻精神強的優秀教師擔任班主任。”班主任不僅是教學人員,是對學生全面健康成長有所促進的骨干力量,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主要實施者,是教學工作計劃和學校領導實施教育的得力助手,在班級中更是對全體學生全面負責的教師。課程改革過程中,班主任工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新課程標準對班主任工作提出了很多要求,對班主任工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素質教育開展的過程中,班主任工作也應當做到必須要的改革和與時俱進。
二、班主任實踐訓練工作指導予以加強
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教學工作的基本單位是班級,班級工作的直接領導者和組織者是班主任,班主任工作能夠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素質和對班級整體成績予以提升。學校教學教育管理水平主要通過班級管理水平來直接反映。現如今,班主任隊伍日益年輕化,班主任具有吃苦耐勞的奉獻精神,敢作敢當、有活力、有朝氣。由于年輕班主任實踐時間較短,導致平時工作中容易出現理論欠缺和經驗不足的現狀。所以說,學校要對班主任予以重點培訓,對班主任實踐工作的指導予以加強。做到定期組織小學班主任學習教育理論和班級管理知識,提高班主任的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請學校的優秀班主任作專題講座,解決了班主任思想上的誤區,加強了理論指導,從而在培訓的過程中打開思路、開闊眼界轉變觀念。
三、建立“以人為本”的激勵機制
激勵機制升華是內在激勵,基礎是外在約束。所以說,人通過激勵能夠對自身潛力更好的予以發揮,規章制度才能夠更嚴格的演化為班主任的自覺行為,讓班主任工作的自我超越是予以實現。因此,班主任隊伍應當對“以人為本”的激勵機制予以建立,對班主任心智模式的改善予以鼓勵,這樣才能夠讓班主任更努力的做好本職工作,實現不斷自我超越的目的。班主任最重要的激勵并非名利,而是讓班主任融入組織中有所促進。所以說,教師應當具有非常穩定的生活保障和環境保障。因此,學校對班主任應該給予歸屬感、安全和食物三個方面予以滿足。只有對班主任上述三個方面的需求得到解決,班主任自我實現和自尊心得到滿足之后才能夠對更高層次的需求予以滿足。班主任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對事業的成功和工作的愉快得到體驗,需要班主任自身和學生共同得到發展,需要得到相應的心靈的關懷和理解。將人員的發展認為是組織實現目的的最終手段,對組織與個人的關系價值有所貶低。應當對學校與班主任個人傳統契約關系予以改變,為了共同發展和共同目標的實現可以構建美麗與和諧的盟約關系。這樣每一位班主任能夠充分對自身潛力予以展現,對自我超越的障礙予以突破,開展工作更加的富有創造性和積極性,在實際工作能夠在艱辛中獲取快樂。個體意愿與共同目標是相同的,這樣就能夠讓每一位班主任受到相同目標的激發,更加具有創造力和內驅力,更好的觸摸到追求的共同目標。
四、重視學生需求,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師生只見對話氛圍必須做到相互平等和相互尊重。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心理教育價值實現的基礎與前提。對于班主任來說,對話體系的健全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對自身建立與情感溝通有所幫助,而且學生能夠對溝通的尊重感和理解有所體會。班主任溝通的真誠性會讓學生交流更加真誠,讓相互之間的互動性更加流暢。班主任應當令學生在溝通的過程中感受到更多的支持、尊重、信任、理解和關心,使每個學生都能從溝通中獲得被重視感,獲得關愛的感覺。通過這樣的氛圍和體系,班主任了解學生的程度和心理將大大提升,而且有利于學生形成其自尊、自信的心理,塑造健康的人格。班主任對于學生的理解,表揚和批評時顧忌其人格尊嚴,往往使其更為信任老師,更容易敞開心扉,也更容易接受老師的教育。對于學生的疏漏和錯誤,班主任的批評應當注意方式和度,以不損害學生的自尊為主,對于學生的思想教育,千萬不能為自己的情緒所左右,從平等的人格角度去溝通會更為有效。要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須時刻將理解、尊重學生放在心中。
參考文獻
[1]朱希榮,闕建定,孫晉.現代教育意義上的班主任角色認識的研究[J].高教論壇,2004(6).
[2]陳世平.新課程標準下教師角色的新定位之我見[J].文化教育,2008,(2).
[3]邢連福.淺議小學班主任在養成教育中的角色[J].內蒙古教育,2008,(3).
(作者單位:湖南省桂陽縣仁義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