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一輪中學歷史課程的改革,中學歷史課程相對以往有了很大的變化,本文以高中歷史課程改革為例,致力于闡述新一輪高中歷史課程改革的背景、新的理念以及基于這樣的理念下的高中歷史課程的特點。
關鍵詞: 歷史課程改革; 新理念; 特點
新中國成立以來,高中歷史教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課程改革也在不斷深化。但是,“隨著形勢的發展,普通高中歷史課程呈現出許多不能適應社會發展要求、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問題”[1]2003年4月,《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成為指導高中歷史課程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它的出臺標志著新一輪高中歷史課程改革拉開了序幕。
一、新一輪高中歷史課程改革的背景
美、英、日、俄等國的歷史課程改革所體現出的新理念、新舉措為我國新一輪歷史課程改革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啟示。突出體現在:第一,各國的歷史課程不再單純把知識學習作為唯一目標,而是普遍關注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個性的發展、創造力與批判性思維的培養等;第二,課程目標表述清晰、詳細、明確,便于理解和操作;第三,課程內容呈現出基礎性、選擇性以及學術性知識與學生經驗相結合的趨勢。
我國以往高中歷史課程存在許多問題。突出體現在:第一,課程目標上,存在著教條化、成人化傾向。突出表現在重視知識的灌輸,而忽略了學生對歷史學習的體驗、感悟。第二,課程結構上,沒有處理好高中歷史課程與初中歷史課程的銜接,沒有構建出符合高中階段學習的歷史課程結構。此外,以往高中雖有“選修”課,但“名不副實”。第三,課程內容上,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是偏重政治史,二是吸收學術研究的新成果不夠。第四,課程實施上,傳統的講授法仍然居于主導地位,學生主體地位未得到充分體現。
二、新一輪高中歷史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全面發揮歷史教育的功能,尊重歷史,追求真實,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陶冶關愛人類的情操。這一理念更加重視歷史教育的功能,注重對于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強調歷史對于學生精神層面的教育。
高中歷史課程體系的構建,既注意與初中課程的銜接,又避免簡單地重復,遵循高中歷史教學的規律;在內容選擇上,堅持基礎性、時代性,密切與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生活、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一理念對高中歷史課程的編寫和內容的選擇上提出了新的要求,旨在改變以往初、高中歷史課程編寫上的重復的問題,在滿足初中階段對歷史史實的基本學習的基礎上,轉而對高中歷史課程采取專題式的編寫方式,這樣就解決了初、高中歷史課程編寫重復的問題。除此之外,內容選擇上強調更加關注學生的生活,貫徹落實了以學生為本的宗旨。
高中歷史課程的設置體現多樣性,注重多視角、多層次、多類型、多形式的為學生學習歷史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促使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這一理念更加關注學生作為主體的需要,更加注重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的需要,更加的人性化。
高中歷史課程的實施要有利于學生歷史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這一理念強調轉變學生的歷史學習方式,由傳統的教師一味的灌輸歷史知識向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轉變,增強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高中歷史課程的評價要有利于歷史教學的改進。改革傳統單一的評價方法,運用多種評價手段如學習檔案、歷史習作、歷史調查等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評價。新一輪高中歷史課程改革對歷史課程的評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再使用傳統單一的歷史考試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而強調多種評價手段并存。
三、新理念下新一輪高中歷史課程改革的特點
(1)課程結構上:模塊和專題。新一輪高中歷史課程在課程結構上采用了模塊和專題的形式,模塊即《政治史》、《經濟史》、《思想與文化史》三個必修模塊和《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探索歷史的奧秘》、《世界文化遺產薈萃》等六個選修模塊,而專題指的是教材編寫采用專題的方式,這樣有兩個好處:一是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與初中歷史課程內容的簡單重復,二是有助于培養學生對于歷史問題的綜合分析能力。
(2)課程目標:“三個維度”相互交融。在課程目標上,新一輪高中歷史課程注重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整合。在知識與能力目標上:在知識放方面更加注重知識點古今中外的貫通、知識點層次的提升,在能力方面注重培養學生的歷史技能、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過程與方法目標上,新一輪高中歷史課程更加注重將過程與方法看做學習目標而非手段,即要求學生獲取“能夠獲取知識的知識”;
(3)課程教學:歷史意識和新型歷史學習方式的培養。在課程教學上,新一輪高中歷史課程改革強調歷史教學要注重對學生歷史意識的培養,關鍵在于全面貫徹課程教學的三項目標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在學習方式方面,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歷史學習方式。
(4)課程評價:方法多樣化和考試改革。在課程評價上,新一輪高中歷史課程改革強調歷史評價要改變以往傳統單一的以考試為主的評價形式,在新的評價體系和指導下運用多種方法包括學習檔案、歷史習作、歷史制作、歷史調查等方法來相輔相成,并且要對歷史考試進行改革,突出體現在:內容貼近現實;題型更加開放;全面考察學生的三個維度;要增加口試等。
綜上,可以看得出來,不論是歷史課程的標準還是歷史教材的編寫、歷史課程的教學,都體現了全面貫徹落實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課程標準更加清晰、具體,課程教材編寫更加貼近學生學習實際,課程教學更加向學生自主學習靠攏,這是新一輪歷史課程改革的進步,相信,隨著經驗和教訓的增加,高中歷史課程會有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