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瑞年
摘要:青少年時期個體各方面快速發育,身體急促地發展及轉變,男女在外表上明顯各有不同,身體其它的生理器官及骨骼,也正在快速成長至成熟的階段由于生理急速地改變,青少年常未能實時地適應、面對及做良好的處理,因而對心理產生影響。體育在對高中生身心健康上有很大的幫助,本文將主要探討高中體育教育模式與實施。
關鍵詞:高中;體育教學;模式
現代學校課程過分市場導向,重視生活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在努力創造財富、成就的同時,卻不盡然能實現自己、掌握自己,著實忽略了人的教育。體育是學校教育中與身體相關性最高的課程,學生最能通過身體活動經驗從中了解、掌控及探索身體,進而擁有健康的體魄和心性。高中的教學環境見習與從事體育科教學的經驗,了解到高中的體育課程教學如同研究者所認知的,都是著重在外顯運動技能、技術的教學,教導如何讓身體去達到更好的技術,而教學的內容不外乎是籃球、排球、羽毛球、足球、田徑、游泳等項目,而與體育相關的運動性社團也少有開設與身體覺察、生命教育有關,能深入去探索、經驗身體、進而了解身體的課程
一、高中生身心健康的特點
在高中階段,其身體與心智皆趨于成熟,但由于身心的驟變,產生對自我的認知了解不足,進而產生困惑,在難以溝通的情況下常遭遇到情緒、生活、學習、人際關系、同儕關系等問題的困擾,再加上青少年比較敏感,在認知層面上較為自我,如果未能有良好的引導,在青少年心智仍尚未完全成熟之下-面對挫折、焦慮、壓力或危機等問題,常欠缺周詳的考慮與自我的調適,有容忍力低、自我控制能力不足的狀態,容易因沖動而導致情緒失控,且在未尋求周遭資源協助的情況,事情發展不理想或不如預期時,便會覺得很丟臉、惱羞成怒,認為人生沒有希望、自我沒有存在價值,而有不當、反叛的行為出現[2]。如果青少年能在生理、心理(認知、情緒、人格)上得到正確的引導及發展,青少年便能健康的成長,邁向成人階段。融合教育的理念在于將身心障礙學生,即有特殊需求學生,融入一般普通班級的教育安置方式,而且身心障礙學生與一般學生是屬于同一個班級,同時,也將其相關資源及支持服務提供給在一般教育環境中的身心障礙學生,并通過輔助工具及設計之教材教法,不僅提供身心障礙學生無障礙學習環境,亦給予安全學習環境,使之于普通班級中順利接受教育。
二、傳統高中體育教學的現狀
在傳統體育教學之下,體育課程一向是注重外顯的技能發展,著重于體能、技巧的增進,在教學者提供如此的目標時,學生則是一味地追求客觀、外在的身體發展,兩者往往都忽略了身體另一部分的感受-內在的經驗和體會,喪失原有對身體的一份覺察,因而實施身心動作教育課程,除可讓教學者從另一個角度引導學生看待身體,讓體育教學范圍更加地廣泛和多元,也讓學生有另一個機會可以去試著了解、探索身體,不只是單一地接收外在的信息來改變身體、順應社會的需求,而是真正經由自己的感受來調整、改變身心,讓自我與環境融合。因而重視過程導向的身心動作教育,可作為體育教學方法的另一種選擇,在全人教育的前提之下,可提供目前以升學主義至上的教育觀點,作為另一個思考的角度。而以探索身體為主體的身心動作教育,學生可經由向內經驗、覺察身體的過程,更清楚自己的存在價值、肯定自己,學習重新看待身體與重塑生命價值的意義
三、高中體育教學模式創新與實踐
體育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是教育的一環,而體育可說就是身體的教育,是最能夠直接通過身體活動的經驗來教育學生探索、了解、掌控高中生身體及擁有健康身心的課程
[4]。體育的價值,是為了使自我在身體層面和心里層面都得到舒適、安心和安定感,在身心充滿矛盾或對立的形態中,取得和諧與統一,可以提升個人情緒控制能力,達到圓滿的身心平衡境界,因此若要達到身體、運動、心智能力及社會行為發展的體育教學本質,則體育教學應更要向人性化、生活化、個別化和創造化等特質邁進。總體趨勢是在貫徹“素質教育”為理念指導的前提下,更多的關注學生的發展、成長、需求和愛好,教師通過轉變思想、整合資源、改進教法,從多方面來完善體育教學設計。
在推廣多元、人性化的教育前提下,身心的調適與控制日顯重要,身心學重視過程導向、注重內在經驗感受和開發覺察的教學價值取向,即提供了再訪身心的好機會,通過活動的安排與進行,學習傾聽身體和自己深度溝通,以使在鍛煉身體的同時,能留意到身體發出的信息,然后用心體會每一刻、享受當下每一個過程,因而以身心學為理論基礎,以身心教育為觀點,所建構出的另一種可能性的新體育教學課程-身心動作教育,實可作為高中體育教學課程的參考教材,以填補現階段體育教學不足的部分,達到全人教育的目標。從不同角度來思考及切入動作層面,不僅注重外顯的動作變化,更進一步地強調內在身體脈動、節奏的探索,將改善身心狀態作為最終的教育目標。
四、結語
總之,要提高高中體育教學質量,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實踐中充分利用體育教育自身的優勢,轉化不利條件為有利條件。體育教學并不是單純地讓學生在文化學習后的放松活動,也不是單純的課外活動項目,而是以學生身心發展為目的的必修課程。在推進高中體育教學改革過程中,只有樹立學生主體意識,以健康第一的理念為指導,激發學生的參與運動的興趣,通過課堂教學模式改革而讓學生在體育運動中更好地掌握一定的運動方法,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才能讓體育教學真正為學生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 張文將.高中體育中探究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研究[J].亞太教育,2016,14:208-209.
[2] 榮建洪.高中體育教學模式的創新探索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6,09:73-75.
[3] 楊曉銀.簡析構建高中現代體育教學模式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10:71.
[4] 劉光元,楊冬梅.基于合作學習模式的高中體育教學有效性探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4: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