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曦之
[摘要]低碳經濟是一種以可持續健康發展的理論為核心的發展形態,循環經濟與循環模式為低碳經濟發展奠定了理論與實踐基礎。目前低碳經濟發展方向主要是關注新能源生產、低碳化生產。尤其是提倡生活與生產領域的節能、降耗、減排為主要過程低碳化成為目前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過程低碳化強調基于公共行為理念的重大變革?!笆濉苯洕鐣l展中特別指出要發展循環經濟、推廣低碳技術的應用,正確面對全球變暖的問題,秉持正確的消費觀念,發展節能環保型消費產品,將文明、健康、節約的消費模式作為主導模式。因此,在這種全新的戰略規劃指導下,我國各個地區制度計劃或政策計劃的重點將會貫徹到生產與生活中。
[關鍵詞]低碳經濟;過程低碳化;文化激勵
我國在進行經濟規劃以及相關戰略布局時做出了新的調整,通過應用新材料和新能源來進行低碳技術的的革新,低碳技術是我國能夠解決能源危機、氣候惡化,最終實現經濟創新和成功轉型的重要舉措。低碳生活、生產方式來源于技術創新,而且這種生活和生產方式已經得到了全世界認可。大多數國家都正在進行能源的開發以及新型節能材料的研發生產,并為之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以及其他人力、物力。但是從消費領域來看,從人們的生活方式來看待經濟發展這個重大的問題,仍然沒有突破性的進展。比如大家對于購買汽車的態度與做法、人們對于一次性購物袋的使用、居民住宅的碳排放、生活垃圾的處理等眾多的領域,其中增長未見減少,所有這一切站在消費者需求的角度,有違于我國實現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
一、理念: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低碳經濟是一種正在茁壯發展中的新型經濟模式,從根本上來說,這種經濟發展模式包含了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多個過程,是一種能效高、排放低的經濟模式。在英國能源白皮書上首次提出了低碳經濟這一新概念,進而很多國家也都相繼在這個問題上花費了很多時間,提出了有關低碳經濟這一新概念的倡議書和行動方針。2007年美國參議院曾經頒布了關于低碳經濟的法律,從那時后起就真正確立了新能源這一重要產業的地位。低碳經濟的核心就是在市場機制條件下,將制度作為框架,并以此來進行創新、鼓勵高能效技術的發展、節能技術的研發、鼓勵正確使用可再生能源,使整個社會的經濟面向高能效、低消耗、低排放的模式發展。這種高能效的低碳經濟產業鏈包含了源頭低碳化、過程低碳化、末端低碳化。
源頭的低碳化關鍵是生活、生產領域所需要的能源供應環節,所以新能源開發是最基本、最基礎的,也是最上游的低碳經濟,主要是研發并應用清潔能源。例如新興的清潔能源有:光伏太陽能、風能、生物能、核能。過程的低碳化主要是實現生產、流通、生活消費過程以及產物廢物過程中的循環發展模式。末端低碳化主要是指對最終所排放的各種廢物、廢氣或者廢水進行循環利用以及修復,避免最末端的廢棄物排放造成更嚴重的生態與環境破壞。
新能源的技術研發、新能源生產已經融入了各個國家。無論是我國,還是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都制定了新能源的相關法規,以期能夠在源頭低碳化領域得到更深遠的發展并占據低碳經濟的重要位置。比如我國的清潔能源,太陽能、核電、風能等低碳化產業已經被規劃為重要的戰略發展之一,甚至有些相關領域有很嚴重的產能過剩等不良現象。這種策略的重點就是盡早實現低碳化、源頭低碳化,另外還需促進過程和末端低碳化,最終實現全局的低碳化發展。
二、實踐:循環經濟以及循環社會的行為實踐
行為主義將更多地關注焦點放在了理論,過多關注行為方式的相關理論研究。行為主義理論強調組織和人在生產與生活中,應用改良、優化的行為方式來改變社會結構和運作模式。行為主義提倡行動過程向匹配的理念以及手段進行變革。在實現低碳化目標的時候,一定要把工作重心放在產業升級轉型以及技術創新中,所以可以降低能源消耗比率、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強碳排放管理。這種低能耗的產業發展已經在很多發達國家得到支持與鼓勵,這些發達國家在馴化凝集社會層面實施了法律、制度、政策和公共行為的一系列重大變革。循環經濟主要是指依靠自然生態系統的模式,發展回收利用,提高生產領域、流通領域、消費領域以及產生廢物的資源循環利用,最終使資源利用率得到提高。實現這一目標在于不斷地循環使用這一物質和能量,實現環境友好型社會。這種模式綜合利用資源、清潔生產、并融入了生態設計理念、可持續消費理念,把所有的經濟互動進行重新整合,低開采、低排放、高利用的循環發展經濟模式,主張經濟系統、自然生態系統的和諧共生。這種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已經融入了人們的潛意識,所以這不僅僅屬于經濟學的范疇,而且還屬于技術水平、社會領域,是一項系統工程,包含了社會、區域以及企業三個不同的層面。在這個理論的基礎之上又出現了循環社會的理論,循環社會所追求的目標就是經濟發展、生態友好、資源消耗、資源利用都較高的新型社會。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循環社會追求的是5c理念,即:協調、共識、合作、共存以及共榮的發展策略,最終達成人和社會、人和自然相互協調的利益關系。實際上人與自然的良性互動建立在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利益均衡,涵蓋了制度設計、行動模式、政策規劃、行為方式,能夠實現模式的可持續性、綠色與健康狀態。不是只重視GDP增長,而是綜合考慮了綠色以及幸福GDP,彰顯了堅守循環社會的信念。中國、英國、法國等多個國家都相繼制定了循環社會的相關法案,用實踐來推動低碳經濟向前發展,走向低碳社會。
三、創新:低碳經濟發展以及生產方式變革
將循環經濟及循環社會視為低碳經濟發展的新模式,實現生產以及生活中雙方面的低碳變革,控制碳排放量最大的領域就是生產過程里面的低碳變革。世界氣候大會報告中曾經指出了,到目前為止,碳排放量在生產領域中至少占據了70%。不僅僅是在整個生產領域的生產環節,機械、電子、化工、冶金等這種類型的領域能源消耗問題最為顯著。目前,我國的發展狀況仍然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發展水平還與發達國家有著一定的差距,處于粗放型發展階段,每噸煤所產出的效能只能相當于歐盟的16.8%,日本的10.3%。因此,低碳經濟的發展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
發達國家的低碳轉型的實現要比發展中國家更成功。歐美等發達國家過去曾經經歷過很長的初級工業化里程,這段里程體現于工業革命一直到后工業社會。在此期間,煤化工、鋼鐵等大型制造業占到了主要的比例,全社會所要開展的低碳革命應該在國家以及民族層面上、社會層面上達到共識。尤其是在傳統工業轉型升級層面,一定要把低碳化技術貫徹到底,這種新技術在三個方面實現創新。第一,與工業生產動力系統相關的低碳設備更新。眾所周知,生產動力系統需要用點、熱、氣節約化,需要高能效設備定期更新、改造、升級,因此一定要上升到國家技術層面實現改造的高度。地方相關政府部門、企業、國家層面技術升級、財政支撐體系要完善,以此為基礎實現動力系統的升級改造。第二,原材料在加工和使用的過程中所涉及的生產設備、節能增效系統需要得到改進。整個加工工程是工業生產中重要的中間環節,加工中所需要的能量以及碳排放是整個生產領域中主要的排碳環節,所以非常有必要對加工流程中的各個環節通過信息科學技術、科學工藝流程改進實施節能減排。第三,生產領域中的包裝以及物流環節需要低碳化創新,產品的各種包裝材料、設計以及產品的物流,需要考慮可再生的包裝材料、設計,一定要找到低能耗的材料。
四、生活方式的變革以及低碳經濟發展
從廣義的角度來講,低碳生活方式就是指社會中的每一個組成成員、或者是不同的個人以及群體在一定的社會條件約束和制約中,最后實現了能夠滿足自身所需要的行為特征或者是全部的活動形式。從狹義的角度來講,低碳生活方式主要是能夠細入到生活領域的種種行為細節,包含了物質消費、家庭生活活動等細微的方面。日常中,生活方式可以簡單地體現在我們日常的“衣食住行”,也可以當做是個人的興趣愛好、價值取向等能夠表現人特殊生活習慣、風度以及氣質的各項內容。在生產作業方面,低碳生活主要表現為技術和設備的低能耗、低排放,導致惡劣環境的根源就是人類無節制的消耗資源并時刻污染著環境。只有通過低碳的生活方式才是可持續的、環保的生活方式。然而在國外這種低碳化的生活方式屢見不鮮。
低碳飲食之道是生活方式的一種新變革。素食主義在我國可能還是比較新鮮的詞匯,但是在國外是一種非常流行的飲食文化,這個概念的主要核心就是指絕不使用來自動物身上的原料所制成的食物。低碳生活的社會營銷拓展方面。如今,低碳環保型主要是白領階層引導的新生活方式,借此,加快低碳經濟生活的社會拓展營銷會起到很大的作用。只有通過非常有力度的、非常有策略的實施社會營銷手段,才可以早日實現低碳生活方式的普及化。
結語
低碳經濟不僅僅只是全球性這種宏觀概念的價值觀,體現了個人、企業、社區以及每個國家的訴求。這種全球性的將低碳經濟必將會有一天徹底實現。我國堅持走科學發展的道路,堅持走產業轉型升級的道路。因此在這個道路的引領以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下,我國廣泛應用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政策創新等多種措施,盡最大的努力將污染降到最低,做到經濟與環境雙贏?!笆濉苯洕鐣l展中特別指出要發展循環經濟、推廣低碳技術的應用,正確面對全球變暖的問題,秉持正確的消費觀念,發展節能環保型消費產品,將文明、健康、節約的消費模式作為主導模式。因此,在這種全新的戰略規劃指導下,我國各個地區制度計劃或政策計劃的重點將會貫徹到生產與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