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函
摘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指出一種行之有效的小先生式教育方法,并說明其對“知識公有”的促進作用,也就是使學生有機會自己當先生、自行展示學習成果,以達到知識深化的效果。實際上,“學案導學”模式可以說是小先生教育方法的演變,同樣具有自主學習與知識深化的深刻價值。本文擬從對學案導學的認知、學案導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優(yōu)勢以及以學案導學為基礎提升高中生物教學效果的方法幾個方面對這一問題加以分析。
關鍵詞:學案導學;高中生物;教學實踐
高中生物會涉及到相對復雜的知識內(nèi)容,其中的知識點既小又密集,各知識點間的聯(lián)系非常緊密,這些特點使得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當保證學案的獨特性[1]。教師需要借助素質教育發(fā)展的契機,在再次消化教材、分析學生習得成的前提下,以新課標目標要求為指引,以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為依歸,將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等依次呈現(xiàn)在學案之中,并使學生得到悉心的指導。
一、對學案導學的認知
同此前已經(jīng)得到師生廣泛認同的“教案”概念相比,學案尚屬一個新鮮詞匯,但近些年它已經(jīng)得到了大范圍應用[2,3]。在實踐中,學案強調的是教師在分析大量資料內(nèi)容前提下,以學生認知發(fā)展水平、知識儲備水平為參考,出于指導學生主動接受知識技能目標而形成的學習方案。教學中,學案更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有利于其創(chuàng)新思維的形成。學案的編寫并非隨意的,而是需要以充足的理論素養(yǎng)為基礎的,教學實踐中,優(yōu)秀的學案對于指導學生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二、學案導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優(yōu)勢
除了小先生理論,陶行知還提出了其重要的“教、學、做三者合一”的理論,按照陶行知的觀點,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改革環(huán)境中,新型教學模式的融入便成為一個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其中“學案導學”模式的重要性也就突顯出來。這種教學模式給學生以盡情展示、隨意交流的機會,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具有下面幾方面的優(yōu)勢。
1、與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相符。“學案導學”教學模式融入高中生物教學同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是相一致的。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應當是主動的:主動發(fā)現(xiàn)、主動探尋、主動思考;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內(nèi)容
學案導學模式有助于問題情景的創(chuàng)設,可以幫助引發(fā)學生增加對知識的熱情,形成良性認知。
2、與新課程理念相一致。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帶入到高中生物教學中來,是適應新課程改革理念的一項必然舉措。事實結果顯示:依舊采取傳統(tǒng)“注入教學法”,將生物知識以零散形式交入到學生頭腦中去,必然難以適應高考需要[5]。對此,教師需要注意增加教改工作力度,在問題探討方面加強引導,保證知識挖掘的深度。
3、與新課標目標需求一致。新時期對人才要求更高,人才應當是具備綜合素質的人才,而很顯然,學案導學模式有助于人才的全面發(fā)展。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生一方面需要有能力去搜集資料,借助資料從多個角度總結教材知識,另一方面也要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分組合作的辦法共同處理一些實踐性問題。與此同時,“學案導學”法的基本精神與新課標的要求大體是相通的,其宗旨均在于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或者是利用小組合作的辦法啟發(fā)學生思維,從而讓學生有更大機會提高認知、發(fā)展能力。
三、以學案導學為基礎提升高中生物教學效果的方法
1、在導學案中給出問題。以學案導學為基礎提升高中生物教學效果的首要策略在于教師在導學案中給出問題,從而帶動學生進行積極思考。對于高中生物教學而言,教師在學案中的積極引導是有極強現(xiàn)實意義的,其中一個突出的優(yōu)勢在于對生物知識內(nèi)容,特別是學習結構化、網(wǎng)格化,可以讓學生有更多機會投入到討論等互動行為中來,繼而養(yǎng)成良性思維習慣。
2、在導學案中強調實踐。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包括兩方面內(nèi)容,其一是對理論的消化,其二是對實踐的把握。因此,教師在導學案中一方面要將純理論的內(nèi)容傳達給學生,另一方面也需要注意針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有機會在導學案的帶動下到實驗室或者生活中親自觀察、親身動手,或者教師直接給出實驗過程,讓學生從中發(fā)現(xiàn)知識的真諦。這樣形成明顯的創(chuàng)新型教育特色,將有助于學生在生物的世界中挖掘到更多的思維開拓能力。
3、結合導學案與多媒體。教師非常有必要借助多媒體技術形成更加優(yōu)化的導學案,為促進學生想象能力提升奠定基礎。比如在接觸到細胞器的有關知識時,教師便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把有關細胞器的圖像做成動畫,讓學生在圖像的展示過程中,加強對各種細胞器的辨別。再比如接觸到基因本質有關問題的時候,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模式,形成動態(tài)視圖的展示效果,讓學生深入理解基因間的關聯(lián),毫無疑問,這種動態(tài)效果圖的辦法將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反證其記憶處在更加良好的狀態(tài)。
4、利用知識點網(wǎng)格化優(yōu)勢。當教師在制定導學案時,可以考慮把有關知識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比較的過程中形成對知識結構的整體掌握。比如可以把“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有關知識內(nèi)容進行聯(lián)系,接下來再把“減數(shù)分裂”和“遺傳基本規(guī)律”有關內(nèi)容相結合等等。利用這種一生二、二生三的辦法促進學生的連續(xù)思考,不斷探索各種結合的區(qū)別、聯(lián)系,區(qū)別的要點在哪里等。
四、結語
在高中階段的生物教學過程中,學案導學模式具有方法新穎獨特,同時涵蓋多種教學可能性的優(yōu)勢,非常值得教改嘗試。如果學案導學模式能夠得到恰當應用,不僅有助于提升教師教學質量,對于學生積極性的促進也大有裨益,可以讓學生處在活躍的思維狀態(tài)之下,保證知識融入既有思維體系的速度與準確性。
參考文獻
[1] 王開華,王愛偉,李俊偉等.高中生物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導學案的設計和使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4,(4):272-273.
[2] 郭翔東,郭相成.學案導學高中物理課堂探究教學模式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16):64.
[3] 周兵.“學案導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實踐探究[J].黑龍江史志,2014,(13):378.
[4] 劉玉玲.談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學案導學模式[J].生物技術世界,2015,(10):205.
[5] 李紅云.學案導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生物技術世界,2013,(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