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明紅
摘要:班級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則和要求,采取適當的方法,為實現班集體的共同目標,不斷進行調整和協調的綜合性活動;是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勞動、課外活動等各項工作的管理教育的活動。
關鍵詞:班級管理;教學;培養
要管理好班級,形成良好的班風,培養學生的良好個性,除了要發揮班主任的教育主體的主導作用,用正確的輿論引導學生外,還要充分利用學生主體的能動作用,培養學生的榮譽感、責任感,使班級有內在的凝聚力和親和力,確立班級和個人的奮斗目標,使集體和個人能健康、向上、和諧地發展。要實現這一目標,我認為人性化管理班級才是出路。人性化管理就是以人為本的管理,確立人在管理中的主導地位,從而調動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以實現組織目標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一切管理活動。培養學生良好個性,最主要的一方面就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品質,它主要是指具有創造的意向、創造的情感、創造的意志和創造的性格等獨特的心理品質,包括自信、勇敢、獨立性強、有恒心、一絲不茍等良好的人格特征。在班級管理中,深深體會到學生性格形成與發展,班集體對其影響是非常深遠的。本文結合工作實際體會,初談在班級管理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良好性格,在班級氛圍中開展心理教育。
一、創設寬松的班級氛圍,用愛感染學生
首先需要創設一個寬松、和諧的班級氛圍,培養學生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和諧的環境,包括具有人性化的學習環境,比如不同季節教室布置上的色彩和諧搭配,黑板功能分區的合理化,桌椅的整齊排列,板報排版的藝術性,教室鼓勵性標語的個性化等等,這些似乎無關緊要,與教育無關,但我認為這其中蘊含著對學生生活的一種美育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情緒、積極的情感對學生的發展有積極的作用。創設出良好的學習環境,更有利于學生良好心境的形成,學生們在這種環境下就能自然而然地把最佳的形態發揮出來。
其次,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也包括建立平等、民主、寬松、和諧的師生關系。班主任要真正地尊重、理解、關心、支持、賞識每一個學生。生活中不能沒有愛教育更不能沒有愛,所以教師必須給予學生們父母、朋友般的愛。愛要不寵,愛也不能失衡。對學生的愛,是指關心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和身體狀況等,而不是無紀律、無原則的溺愛和縱容。教師也是人,難免會對優生產生偏愛,但是我們必須盡最大努力克服這一點,做到公正、不偏心,重視、關心、平等對待差生。通過不斷的師生交流,可以使老師提升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尊嚴,既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又有利于師生之間的信任與交流,形成凝聚力。“社會不是孤立存在的,每個人都要生存在一個群體當中,并需要相互交往。只有在共同協作的基礎上,善于創新,才能創造出優秀的業績來。”班級和學生也是這樣。未來的世紀,是一個需要相互合作的世紀,每個人的深造和發展都離不開別人的協作,沒有協作就沒有個人的發展。班集體中,學生的意見、思想相對統一。但每個人的個性、價值取向等等又是不同的。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民主、平等、誠信管理風格是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的重要基礎。老師和學生之間只有建立在互相溝通互相交流的基礎上,才能夠形成一種和諧的關系,使班級健康穩步發展。
二、以學生為本,自主管理班級
要具備“以學生為本”的管理意識,尊重學生的個性,進行宏觀管理。現代教育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強調學生在各種活動中的獨立自主,探索創新等素質,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不僅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發展,更重要的是至始至終要相信學生能自主管理。通常,在班主任管理班級一年后,就會對學生情況有了較多的了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可以改變以往絕對主導班級管理的模式,不再大量發號施令,而將班級管理的主動權交由學生民主選舉產生的、熱愛班級管理工作且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班長和其他班委,鼓勵班干部或學生自主參與班級管理,學生自主意識較強,他們是班級的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一旦他們真正參與管理,班級管理效率將成倍提高,班級的發展將獲得強大的原動力。讓學生放手大膽的管理,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在這一過程中,我們要不斷的實施引導、示范,讓學生先模仿,后自主,學生在工作中必然會表現出他們年齡段所具有的稚嫩的一面,這就需要我們去指導,去組織,同時也要求我們班主任在工作中要不斷創新,不斷完善。事實也證明了這樣的做法使班主任有更多的時間用于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增進師生情誼,引導學生學習、生活;而班委在得到班主任的信賴和支持后,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班級管理,有了將自己的管理理念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的機會,必然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率。這對于培養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培養學生創造性品質、獨立性以及建立民主的師生關系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發展學生的興趣,挖掘學生的潛能,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英國教育家洛克說:“每個人的心靈都像他們的臉一樣各不相同。正是無時無刻不表現自己的個性,才顯示出難以想象的個性、尊嚴和創造力。”現代社會需要一專多能的綜合性人才,學校教育也應該圍繞社會這一需求而展開,我們對學生的評價就不能僅從學習成績方面出發,而是要善待學生的個性,從不同的角度充分挖掘和利用學生的創造力和閃光點,形成競爭激勵機制,讓學生在競爭和合作中展示自己個人的素質和能力。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學生都有表現自我、期望成功的心理特征。可在平常班級管理中,總會有一部分同學很少有表現自己的機會。為了給他們機會,班主任就必須特別注意他們的特長與個性。我們知道,當前素質教育是注重“全面發展”的教育。但并不意味著素質教育忽視學生的個性發展。素質教育強調的“全面發展”,并非諸方面素質的均衡發展,而是在各方面達到或超過基本標準后,再求得某些方面的專門性、特長性發展。在教育活動中,群體培養目標與個體培養目標必須統一起來,重視個性差異和個體發展。“全面發展”是面向有差異的每一個個體提出來的,這就從客觀上決定要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促進他們的個性發展。真正實施素質教育,必然堅持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統一。
總之,我們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只有合理的采取人性化管理方式,樹立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意識,注重因材施教,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全面提高素質教育的水平,培養真正意義上的全面發展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的建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