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濤
(宜春市特種設備監督檢驗中心,江西 宜春 336000)
基于速度控制方式的電梯變頻控制策略
程濤
(宜春市特種設備監督檢驗中心,江西 宜春 336000)
技術的進步促使電梯設計水平不斷提高,相關技術也愈發成熟。變頻控制主要利用電流和相位等的有效變化,達到節約資源、減少燃料用量的目的。在電梯的常規使用中,其運行的可靠性與穩定性至關重要,且是評判電梯質量的主要標準。本文依托速度控制,深入探究變頻控制策略。
速度控制;電梯;變頻控制
科學技術的進步加快了電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在電梯速度控制方面引入高端的變頻技術,結合電梯的具體使用對運行速度進行調整,構建穩定、安全的乘梯環境。另外,變頻技術還可對運行參數展開探究,如果發生異常,能夠第一時間發現,以此來提升變頻控制的有效性。
在現有的技術應用層面,建立在絕對剩余距離之上的速度控制、建立在時間之上的速度控制和建立在相對距離之上的速度控制最為常用。(1)建立在剩余距離之上的速度控制。此種速度控制通常是借助轎廂位置檢測,讓系統參照所測距離展開計算,這一計算主要是利用絕對值編碼器達成,能夠擺脫干擾的束縛。待明確電梯的具體運行速度后,此時,系統可依照指令遠程至電梯內部的變頻器,達成電梯的穩步運行。(2)建立在時間之上的速度控制。建立在時間之上的速度控制主要借助適宜的給定時間值面向變頻器實施遠程指令,以此來達到速度控制,此種控制存在不足,會降低運行過程的舒適性和穩定性,當電梯制動停止后出現速度緩沖,也存在運行檢測環節,應在完成檢測工作后和存儲速度曲線展開比較,該時間是一個粗略值,其精準性不高,且控制點位置的落實與探索也將消耗一定的時間。(3)建立在相對距離之上的速度控制。建立在相對距離之上的速度控制依賴于旋轉編碼器,該技術通常是借助旋轉編碼器來搜尋并獲得運行速度對應的信號,同時,傳送至變頻器,且系統會參照計算的時間傳送出脈沖數,然后對該信號進行處理操作,再傳送至電梯控制臺,達成距離控制,完成反饋。此種方式和建立在時間之上的速度控制手段相比得到了顯著改進,然而,卻涌現出鋼絲繩滑移的弊端,進而引發干擾問題,且數據收發與計算并不精準,降低了運行的可靠性。
電梯變頻控制需采取科學的控制策略,通常從軟件和硬件層面出發面向速度優化模塊展開設計,在本文中,筆者也將圍繞這兩方面進行探討。
(1)從軟件出發面向速度優化模塊展開設計。速度優化模塊在軟件方面開展的設計至關重要,同時,軟件猶如變頻控制的生命,只有維護軟件系統運行,提升穩定性,方可實現硬件的順利運行,不難發現,軟件設計非常關鍵。在變頻控制系統中,分析其運行情況可知,速度曲線動態控制程序在軟件設計中占據著不容忽視的地位,其和運行速度緊密相連。經由長期總結得出,曲線動態控制程序優化需依據適宜的速度展開,因電梯所用場合存在差別,且電梯類型迥異,致使電梯運行的適宜速度存在差異。當對曲線動態控制程序進行設計時需依照實際情況采取合理的舉措。當優化改進速度優化模塊對應的曲線動態控制程序時,一般選用四張曲線表,同時,依據OA、AB、BC和CD等完成優化改進。在編程環節應依據查表方式明確速度實時值。另外,額定速度和非額定速度下對應的查表公式、整體效果均存在差異,我們應聯系實際圍繞軟件實施調整設計,只有這樣方可完全發揮變頻控制系統自身的作用。
(2)從硬件出發面向速度優化模塊展開設計。
①優化改進R S485通信模塊。對電梯而言,通信模塊在其變頻控制中占據著主導性地位,它的運行和電梯變頻控制密切相關,關乎著電梯運行的穩定性、有效性和舒適度,由此可知,在硬件層面一定要做好通信模塊的改進工作。R S485通信模塊主要借助內部的HVD3082芯片完成各項工作,在具體的應用活動可進行數據差分傳輸,R S485的基本工作原理見圖1。

圖1 基本原理圖
分析原理圖發現,TL43與TL33用來調控通信設備內部兩個通信接口對應的數據收發工作,TL154速度改進優化模塊用來向外傳輸信號。同時,該信號通常利用電源5V電源完成供電,而T164則是對速度改進模塊信號自身的接收引腳進行外設發送,圍繞R S485模塊內部的硬件設備展開優化,讓內部電源與用電保持隔離狀態,防范干擾問題的出現,以此來增加設備運行的穩定性;
②優化改進光耦隔離模塊。在電梯運行的大部分情形,內部與外部電源通常會出現干擾,制約電梯的運行,降低可靠性。在這一條件下,依托速度控制進行的變頻控制需有效完成耦離模塊的改進優化工作。借助光耦利用實現內部與外部電源的有效隔離,以此來防范不良干擾。常規情形中,隔離光耦通常包含數據與控制信號,我們應依照電梯的具體運行合理挑選光耦型號;
③優化改進接口模塊。在電梯變頻器中,其運行離不開多種設備的有效連接,且接口模塊在速度優化模塊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由此可知,接口模塊的改進優化十分必要。接口模塊的改進通常是指優化接口模塊,不同的接口模塊具有不同的作用,以命令通信接口為例,一般用作速度優化模塊與主控制器內部的通信接口,而DC/DC內源模塊則用來面向內部進行供電,控制通信接口隸屬通信接口的范疇,負責速度改進模塊與變頻器內部的信號輸送工作,JTAG接口負責連接仿真器。
近幾年,電梯技術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在具體的運行過程,其實際運行速度和整體的安全性緊密相關,由此可知,我們一定要加大技術投入力度,深入研究,不斷創新,合理改進,從而全面管控運行速度,最終獲得最理想的效果。
[1]余琳,李晟.基于速度控制方式的電梯變頻控制策略研究[J].機電工程,2016,29(8):949~953.
[2]莫雪娟.基于DSP的電梯門機伺服控制系統設計與研究[D].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15.
[3]湯晨昱,趙國軍.基于絕對剩余距離原則的電梯變頻控制研究[J].機電工程,2016,33(3):308~312.
[4]楊林,甘鋒,扈然,等.永磁同步電機在電梯系統技術上的應用與創新[J].中國機械,2015,(17):53~53.

圖1 新型浮動自適應夾具
對機械產品的零件圖進行重點設計,可以采用網絡會談的方式,邀請國內的機械設計基礎運用方面的專家對本公司的設計圖紙進行辨證分析,有條件的情況下,還可以邀請外國的機械人才進行“網絡會診”,通過技術創新和基礎性運用設計,對夾具設計的定量參數進行控制。參考德國、日本等外國先進機床夾具設計經驗,對夾具工件長、寬、高數據和定位面的尺寸進行最后的優化調整,確保數控機床長期生產活動能夠順利進行。采用SI合金的材料進行自適應夾具的設計與制作,技術人員應該根據夾具的用途金選哪個物理性能的控制。使用SI合金夾具,其密度為7750 kg/m3,夾具的彈性模量不小于198 GPA,夾具自適應情況下的屈服強度大于885 MPa,此時的泊松比不小于0.3在數控機床設計活動中,粗、精銑外圓及其端面和倒角處,應該使用V字形口虎鉗子進行夾具固定。在多工序夾具PLC流程控制活動中,技術人員應該從夾具翻轉設計方法出發。為了對夾具的適應性進行檢驗,可以選取一個通過葉片軸線的縱向截面線急性檢測,更加直觀的把握夾具葉片的彎曲變形情況。
在數控機床夾具的功能模塊設計活動中,技術人員應該做好夾具方案管理工作,從結構設計保障出發,體現資源管理的科學性。在功能板塊性能開發活動中,技術人員應該開展方案管理技術開發工作,強調多工位自適應夾具的結構合理化設計,采用裝夾具仿真設計的方法,完成CAD接口的優化處理。在用戶操作界面過程中,技術人員根據夾具的模型進行運動屬性的分析,重視方案查詢工作的開展,確保設計參數不會出現較為明顯的誤差。
參考文獻:
[1]奚鷹,張艷秋,黃俊,劉玉梅.芻議柔性夾具在數控機床上的發展與應用[J].消費電子,2014,(22):285~285..
[2]吳燦云,胡國清,王新鄉,等.FestoCLR氣缸工作性能實驗分析[J].機械設計與制造,2010,(5):102~104.
TP273
A
1671-0711(2016)10(上)-00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