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趁包
摘要:語感是對語言的一種直覺思維能力。即通過語言的表層意義迅速而準確地捕捉到語言的深層意義。語文教學以語言實踐能力訓練為中心,而語言實踐能力的訓練又以語感訓練為中心。語感的強弱直接體現學生閱讀文章和體會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學生的語文修養。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語感
對學生加強語感培養,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閱讀、鑒賞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本文從三個方面探討了加強語感培養的幾種方法。
一、訓練朗讀能力,感受語感
如果朗讀時僅是簡單地把文字流暢地讀出來,就無法體會作者的感情,也就不能深入理解文意。因此,朗讀時要感情充沛,甚至要求學生把自己的感情與作者的感情盡可能融為一體。文章的思路、作者的情感、優美的意境會自然而然地浸潤到學生的內心深處,激起他們情感的共鳴,從而使其語感、審美能力等都得到潛移默化的培養和提高,同時也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朗讀是語感培養的基本方法,教師要真正認識到它的重要地位,用有效的方法去訓練學生。
1、加強朗讀示范。教師帶表情朗讀,表達文章的思想感情。學生從教師的朗讀中獲取信息,感受文章的意蘊,進而萌發朗讀的興趣。如:教學朱自清的《春》時,教師以充滿喜悅和希望的感情基調,以輕柔、緩慢的基本語調進行朗讀,在各層次間停頓時力求做到音停意不停,語斷情不斷,便可將學生帶進春天優美的景色中。學生被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所感染,便會忘情地沉浸在文章的優美意境中,進而產生強烈的朗讀欲望。
2、注重朗讀技巧。掌握了朗讀技巧,才能準確地表情達意,增強語感,達到朗讀的目的。首先,要注重語音輕重。在讀表現凝重鮮明的情感態度的句子時,要重讀;在讀含蓄深刻,耐人尋味的句子時,要輕讀。其次,要注意停頓。讀《最后一課》結尾:“散學了,——你們走吧。”其中“散學了”這句話里有許多未盡之意,如:祖國淪陷了,最后一課結束了等,有無限的感慨,有深刻的思考。因此讀完這句后要停頓。第三,要注意語氣。如:朗讀《故鄉》一課中閏土這一人物形象時語氣要有所不同:讀少年閏土時應該是明快流暢、天真而豪放的語氣,感受到少年閏土的活潑、勇敢、機智和“見多識廣”;讀中年閏土時要用吞吞吐吐、斷斷續續、謙恭而又含糊的語氣,讓人感受到一個封建社會底層破產農民的遲鈍麻木,生活的重負給他造成的痛苦,封建等級觀念對他精神上的摧殘。
3、采取多樣形式。根據文章的感情特點,選擇不同的朗讀方法:感情奔放的,組、班齊讀;感情婉約的,要求學生跟著錄音單讀;情景交融的,配樂朗讀;而對戲劇文學,則分角色讀。也可以一篇課文運用多種方式來讀。為了使感情色彩更濃,還可以配樂朗讀。這樣運用多樣的形式朗讀,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詩的意境的感知,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活躍學生思維,養成學生的語感能力。
二、指導背誦,積淀語感
語文課本上選自古今中外的名篇很多,文章精美,語言規范。指導學生朗讀成誦,讓他們真切領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揣摩文章語氣、情感的變化,體味文脈的起伏文氣的貫通,進而充分吸收文章精華,使他們便于學習借鑒。沒有背誦之功,我們就無法實現語言的積累和語感的積淀。背誦的方法有多種,尤其要重視“感知與試背結合法”。這種方法就是對要背誦的材料,品讀上幾遍后就嘗試回憶,然后再品讀,品讀后再嘗試回憶,循環往復,直到把材料回憶起來為止。如:指導學生背誦《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關于童年樂園的一段先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段文章喚起學生的想像,使他們在頭腦中展現百草園景象。接著再細細品讀,然后再嘗試回憶往復幾次,學生就能輕松地將所背內容記住。課后練習中以這段文字為例寫出自己的童年生活,有些學生就能創造性地有所拓展但教師要注意避免讓學生機械背誦,而要讓學生在“品”中積淀語感。
三、挖掘教學內容,領悟語感
語感是建立在一定語言內容基礎上的。因此,要注意在教學內容的挖掘上下功夫,使學生領悟語感。
1、體味語境。語言離開了語言環境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僅是文字符號而已。如:《我的老師》第3段中“我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覺”一句中,作者引用“狡猾”寫孩子的目光,當引導學生結合具體語境體味出:“狡猾”一詞不僅毫無牽強附會之感,反而使這個本屬貶義的形容詞平添了機警、聰慧和乖巧的詞義。
2、品味語言,培養學生豐富而細膩的語感。如:教《背影》中父親買橘子一段時,教師變讀有關句子,讓學生對照課文,比較少掉了什么,這些語詞有什么作用,討論明確:“蹣跚”說明父親老了,腿腳不靈便;“慢慢、用兩手、用腳”說明行動艱難;“努力”表示父親竭力克服艱難。在分析討論的基礎上讓學生品味這感人的父子深情。
3、擴展教材內容,強化語感。如:《變色龍》結尾給讀者留下了無窮的回味余地,教學時,可設想奧楚蔑洛夫穿過廣場時巧遇將軍的哥哥,兩人進行了對話要求把小說的情節續寫下去,對話要符合人物性格。分組討論并寫出對話內容,然后讓學生結對上講臺表演。這樣,就能加深學生對小說內容的理解,增強學生語感,從而提高學生語言交際的能力。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在培養學生語感素質的時候,他們能陜速反映語言、敏銳感知語言就是我們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指標。要實現這一目標,實踐是唯一的途徑,也是首要的途徑。長期的語言實戰訓練,會潛移默化地增強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進而提高語感素質。語感是語文素質的核心。在新時代召喚的新人才教育中,初中語文教學應著重訓練學生敏捷的語言捕捉能力,強化學生直觀的語言感知能力,采取多方面、多角度、多形式的方法與措施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感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