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逸更++柯春媛



【摘要】結合國內外現代學徒制的現狀與分析,探討如何推進我國 “現代學徒制”,提出立足“四雙”范式:雙主體(學校和企業);雙導師(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雙身份(學生既是學校學生,又是企業員工);雙合同(學生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學校與企業簽訂聯合辦學合同);最后提出“四雙”培養新范式應用的需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 ?四雙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2-0206-03
隨著經濟結構的持續調整,產業升級速度不斷加快,對于高端技術型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根據《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職業教育作為促進經濟發展、深化改革的源動力,更加突出了“產教融合”特色,以產業需求為先導調整專業設置,根據職業教育標準優化教學內容,實現教學與生產之間的有序銜接,以此促進社會經濟的持續升級。
《國務院關于加快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提出,職業教育要實踐校企合作模式,創新式的采用現代學徒制,并以此作為試點推出相應的扶持政策,從而實現校企一體化聯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這為我國職業教育深化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完善人才培養途徑拓展了新平臺。學徒制的推行能夠使企業更深入了滲透到職業教育中來,對于高職院校理清人才培養定位、創設校企協同人才培養機制、適應區域經濟轉型需求、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國內外現代學徒制的現狀與分析
國內自古以來就有學徒制。在職業分工與生產力發展過程中,以親緣關系為基礎的技藝傳承模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實需要,這就促使將技藝傳承給家庭以外的成員。這就出現了學徒制。師傅將自己的所學教授給徒弟,以密切的試圖關系為基礎,教授時間較長,師父會全程跟進親自指導,以實踐教學為主,以合格就業為目標,對學歷等沒有特殊要求。這也是職業教育的原始雛形。
德國雙元制是現代學徒制的最早也是最完善的形態,能夠全面體現現代學徒制的培養模式特征。根據趙鵬飛、陳秀虎的《現代學徒制的實踐與思考》,現代學徒制主要表現形式有 “英國三明治制”、“澳大利亞新學徒制”、“瑞士三元制”、“美國合作教育制”。再綜合其他參考文獻,把這幾個學習制度融合一張表里面,橫向縱向對比分析。
當前高職教育中,尤其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一些非工科的專業里,更多的合作伙伴就是中小微企業。上表中,美國“合作教育”模式更靈活、更適中小微企業。一來中小微企業通常財力有限,不具備條件把學徒送入專門培訓中心(行業培訓)的資金;二來中小微企業為了控制成本,不能在學校學兩天、在企業培訓兩天,只能一段時間在學校、一段時間在企業,需要以整塊時間、減少生產過程的分散程度;三來這種合作方式更能有針對性地為企業服務。
產業結構升級對人才的動手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具有現代色彩的學徒制重新納入人才培養視野,在更新完善中得以應用和發展。從上述國外學徒制理論研究可以看出,當前國內學徒制的發展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如何體現“校企雙贏”?傳統學徒制都更重“生產性”、更傾向于師生兩人之間的交易,我們該如何體現現代職業教育的教育性質?校企合作,如何在學校與企業的綜合評價下形成產學研全方位發展,實現雙證融通,形成在崗育人的嶄新教育格局?
第二,如何體現其“制度性”?我們該如何提煉、總結這項教育教學改革的規律范式?當前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于提高其制度性,并構建與之相匹配的關聯體系,針對試點工作實施客觀引導。如何針對職業教育模式進行改革,建立管理機制和評價體系。
要解決上述兩個問題,廣東省教育廳提出的辦法:立足“四雙”范式。
二、“現代學徒制”的“四雙”范式
《廣東省教育廳關于開展2016年高等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試點申報工作的通知》提出落實“四個雙”。一是:“雙主體育人”,學校和企業均是育人主體;二是:“雙導師”,企業技術人員與高職教師共同進行教學。三是:“學生雙身份”,學生不僅僅是在校生,同時也是企業的一員。四是:“簽訂兩份合同”,學生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學校與企業簽訂聯合辦學合同。
下面探討下“四雙”范式如何應用。
(一)“雙主體”范式體現
“雙主體”是指學校和企業都是辦學的主體,校企雙方聯合招生、聯合培養,對學徒進行共同管理、共同評價。對“主體一:企業”的要求有:與學校協同辦學的企業,應具備“合作意愿強烈”、“美譽度高、專業技術能力在本地區本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等條件。對“主體二:學校”的要求有:樂于創新,有配套的實訓設備和基地,有“雙師型”教學團隊,科研能力強。
圖1 “雙主體”合作范式
“雙主體”是這樣合作的:在招生前共同組建“校企合作委員會”,商定雙方職責、分工;共同組建“雙師”型教學團隊,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開發課程、編寫“課程標準”等;用自主招生、三二分段等方式校企聯合招生;用工學交替的方式培養,學籍管理由學校全程負責,日常管理方面,學生在誰的地盤誰負責;建立“校企合作平臺”,制定考核標準,對學生進行共同管理。
企業作為社會經濟活動的個體,盈利是參與校企合作的重要因素。過去,一些企業參與校企合作得不到國家任何優惠政策,反而增加了麻煩和負擔,這就很難激發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動力。“雙主體”保護企業經濟利益,對于鼓勵企業參與校企合作具有實踐價值。
(二)“雙導師”范式體現
“雙導師”指教學任務由“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共同承擔。學校教師負責理論知識、基本技能教學,企業師傅負責具體工作崗位技能、企業文化教學。“雙師型”團隊是一體化管理的,明確聘任條件、程序、職責、待遇、獎懲等,學校將學校教師的“企業實踐”和“技術服務”納入教師考核內容,企業也將企業師傅承擔“教學任務”情況納入員工考核內容;人員互聘共用、雙向掛職鍛煉;橫向聯合研發產品項目、聯合開展專業建設工作。
(三)“雙身份” 范式體現
“雙身份”是指學生同時擁有“學生”與“員工”雙重身份。“學生身份”界定了學生必須完成學制教育體制內的學習任務,“員工身份”首先將學生界定為企業的人,按員工的要求,完成崗位的工作任務。
在學徒協議下,學生將遵守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的培養計劃,接受來自相應的課程、崗位的考核。在學校學習時,將接受筆試、口試、模擬實操、課程論文等考核方式,學生通過完成命題的方式獲取考核成績;在企業時,需要接受崗位職業能力的評價,將通過完成工作任務的數量和質量來獲取考核結果。
(四)“雙合同”范式體現
“雙合同”范式
“雙合同”指:學校與企業簽訂聯合辦學合同,學生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一方面,學校與企業簽訂聯合辦學合同,明達權責,校企聯合培養人才,各司其職、各專所長、分工合作,從而共同完成對學生(員工)的培養。另一方面,學生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界定身份,招生即招工,明確學生的學徒和準員工的身份。
(五)現代學徒制的應用實例
茂名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專業與茂名市規模最大、實力最宏厚的旅游企業——茂名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合作,經歷了松散型的參觀指導、知識講座、崗位實習等,到緊密型的師資隊伍共用、橫向聯合研發、共建實訓基地等階段,近年來,正在積極探索應用以“現代學徒制”為主導的校企全程合作協同育人模式。
第一,前期準備。組建由校政行企人員組成的教學指導委員會,開展行業分析、崗位分析、構建課程體系、編寫課程標準等工作;簽訂校企合作協議書;組建“雙導師”教學團隊,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等。
第二,中期執行。
第一學年,學校教師主要負責“基礎文化課、專業基礎課教學”,企業師傅主要負責讓學生“認識崗位、入行上手”。經歷師徒結對后,由師傅演示,學生嘗試“動手做”。對應的課程例如《旅游概論》、《導游業務》、《政策法規》、《導游業務技能實習》等。
第二學年,學校教師主要負責“核心專業課教學”和“考證輔導”,企業師傅負責“基層、核心層”崗位的技能傳授。學生被分配到導游部、業務部、計調部等不同崗位,師傅在旁指導,學生“嫻熟做”。對應的課程有《考證》、《旅游心理學》、《旅游市場營銷》、《旅游產品設計》等。
第三學年,學校教師進行“拓展知識教學”,企業師傅負責“中高層崗位”以及“延伸崗位”的技能傳授。學習相關管理理論,學生累積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后到不同崗位輪崗,與師傅共同探討更科學有效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有的更成長為企業的技術骨干。對應的課程有《現代企業管理》、《旅行社經營管理》、《旅游策劃實務》、《旅游創新創業》等。
第三,后期反饋。學生畢業后,學校需要建立“校企協同創新平臺”,建立長效合作機制;企業評價合作效益,提出改進措施;學生與師傅研發的新技術得以在企業推廣應用,部分學生成長為合作企業的技術骨干和基層管理人員。
三、“四雙”培養新范式應用的需注意的問題
(一)以畢業生吸引行業企業的參與
第一,把握區域產業發展提出的新任務和要求,以“現代學徒制”生產出適銷對路的“產品” (畢業生)來。第二,讓畢業生留下來。特別是在三、四線城市中,高職教育更應當與當地經濟方向相適應,結合產業升級調整教育內容,開展面向小微企業的人才服務,引導畢業生就近工作,則能夠有效增強就業吸引力,避免人才外流。
(二)以技術吸引行業企業參與
第一,積極撬動政府和行業資源,利用財政專項經費,搭建立體多維、先進的實訓基地平臺。第二,攜手業內典型企業和科研院所,以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創新合作機制,共同打造服務平臺,改善發展環境。
(三)規范管理過程解除企業“后顧之憂”
與工廠工人有本質不同,如果在管理環節出現缺失,則有可能對學生權利造成損害;管理成本過高,又很可能讓企業不愿再度合作。對策:第一,出臺相關政策,在學院基礎能力建設、兼職教師和補貼、學生實習實訓安全責任分擔、頂崗實習工傷保險補貼、地方稅收優惠等方面,支持教育教學改革。第二,工廠、學校、學生形成三方協議,對崗位責任、培養目標、權益保障等做出明細約定。
(四) 現代師徒制更體現“管理創新”
傳統師徒制中,徒弟經過一定年限的學習后可以出師成為正式的技工,多適用于制造業。而當前的現代師徒制,在讓學生“學技術”的同時,更讓學生在“學管理”、“學創新”,學生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更廣、更高、更新、更深入,學徒不僅可以出師成為正式的技工,還可以成長為企業的管理人員或者自主創業成為企業家。
四、結論
現代學徒制立足“四雙”范式,能更好地迎合行業企業辦學,加強與產業經濟之間的融合互動,推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在中國經濟發展進入特質增效升級的新常態的今天,立足“四雙”范式推進“現代學徒制”教育教學改革,將有利于推進產業結構的改善,改變就業方向,致力于人力資源轉型發展。
參考文獻:
[1]2015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麥克斯研究院.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07;
[2]2014江蘇省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4.03;
[3]關晶、石偉平.現代學徒制之“現代性”辨析.教育研究.2014.10;
[4]趙鵬飛、陳秀虎.“現代學徒制”的實踐與思考.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12);
作者簡介:
梁逸更,女,1971年10月生,廣東茂名人,講師,本科,茂名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管理學。
柯春媛,女,1981年3月生,副教授,碩士,茂名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管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