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瑞蓮,段鳳伶,林重陽,王金成,杜建文,程亞輝
(1.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婦幼保健院,河北 圍場 068450 2.河北省承德市中心醫院,河北 承德 067000)
?
彩色多普勒超聲評價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效果的應用意義探析
曹瑞蓮1,段鳳伶1,林重陽1,王金成1,杜建文2,程亞輝1
(1.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婦幼保健院,河北 圍場 068450 2.河北省承德市中心醫院,河北 承德 067000)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聲評價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效果的應用價值。方法:將在我院就診的50例已被確診為局部晚期乳腺癌并行新輔助化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其治療效果分為化療有效組和無效組,分別有38例、12例。回顧其化療前后的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結果,比較其腫塊大小、病灶血流分級及RI值、PSV值等的變化情況。結果:經新輔助化療后有效組患者,腫塊的長度、寬度、厚度及腫塊體積等均顯著小于化療前,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而無效組患者的各項指標與化療前比較則未見明顯改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效組患者化療后的病灶的血流分級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SV和RI值也相應降低,病灶血流分級降為0級、Ⅰ級的比例更高,且RI值與化療前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化療無效組的病灶血流分級、RI值、PSV值均與化療前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彩色多普勒超聲可以對新輔助化療前后乳腺癌患者的腫塊大小改變、病灶內血管的分布、微血管血流動力學變化等的情況進行有效測量和判斷,可以為臨床療效的評估提供可靠依據。
彩色多普勒超聲; 乳腺癌; 新輔助化療
本研究選取在我院就診的50例已被確診為局部晚期乳腺癌并行新輔助化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其治療效果,探討彩色多普勒超聲評價新輔助化療效果的應用價值。
1.1 臨床資料:本研究入選的50例患者,均來源于2011年5月至2016年5月住院部等處收治的乳腺癌患者,患者均經超聲引導下粗針穿刺活檢確診的局部晚期乳腺癌,并確定實施新輔助化療。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經常規體格檢查、影像學篩查及空芯針穿刺病理學診斷確診為乳腺癌,且為一側單發乳腺癌;②患者均全程接受CEF新輔助化療方案。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血液系統障礙、功能不全及其他重要臟器結構功能障礙的患者;②因身體或心理原因無法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③有精神疾病患病史或者需要長期服用麻醉藥物、精神類藥物的患者。50例患者的年齡23~78歲,平均(43.16±5.33)歲;病程6個月至3年,平均(1.36±0.55)年,共有腫塊54個,腫塊直徑1.56~4.58cm,平均(2.92±0.89)cm。其TNM分期分布情況為:Ⅱb期17例、Ⅲa期25例、Ⅲb期8例。接受新輔助化療治療后,38例化療有效(均為部分緩解,涉及腫塊41個),12例為化療無效(包括無變化患者8例,涉及腫塊8個,進展患者4例,涉及腫塊5個),治療有效率為76.0%。
1.2 方 法
1.2.1 新輔助化療方法:所有患者均全程接受CEF化療方案,分別使用環磷酰胺(規格為800mg/支,給藥劑量為800mg/m2)、表柔比星(規格為10mg/支,給藥劑量為110mg/m2)以及氟尿嘧啶(規格為250mg/支,給藥劑量為750mg/m2)靜脈注射的方法進行治療,以3周為一個化療周期,在手術開始前接受3~6個周期的化療,手術可在化療結束后的1~2個周期后進行。手術結束后通過病理診斷證實患者為乳腺癌,通過彩色多普勒超聲對新輔助化療的療效進行評估。
1.2.2 超聲檢查方法:乳腺超聲檢查選擇西門子G60、GElogE9彩色多普勒診斷儀,設置探頭頻率5~10MHz。要求患者取仰臥位,將雙臂上舉,置于腦后,使得雙側腋窩處能完全暴露在檢查視野中,按照一定的順序對乳房進行連續掃查,并觀察是否有結節的存在,對發現乳腺結節的區域進行重點觀察,了解其邊緣、形態特征、縱橫比、病灶內部及后方回聲變化、病灶內是否存在鈣化表面,對周圍組織結構的浸潤情況等,記錄其腫塊的長度、寬度、厚度,并計算其體積(體積=長度×寬度×厚度×0.52)。同時通過頻譜多普勒對病灶的血流動力學變化情況進行觀察,對其血流信號進行分級,并記錄血流阻力指數(RI)、收縮期峰值速度(PSV)等指標(注意:測量時需要對其實施角度校正,校正角度一般在60度以下,而點狀血流的矯正角度取0度[1]。以Adler法為依據對乳腺病灶處的血流信號進行分級:當乳腺結節的內部、周圍均未見不血流信號存在時為0級;當乳腺結節周圍存在有1~2個點狀或條狀血管信號為Ⅰ級;當甲狀腺結節周圍或者<50%的內部區域內存在有3~4個點狀或者1個長條形血流信號存在的情況為Ⅱ級,當乳腺結節周圍,≥50%的內部區域內均可見血流信號的情況為Ⅲ級。
1.3 療效評價標準[2]:參照recist指南療效評定標準中的相關規定對患者治療后的效果進行評價:以患者的目標病灶完全或幾乎完全消失,且未見新病灶出現的情況為完全緩解(CR);以患者的目標病灶基線顯著縮小,最長徑總和減少超過30%的情況為部分緩解(PR);以患者的目標病灶基線最長徑總和縮小,但尚未達到30%,或目標病灶基線最長徑綜合增大但未超過20%的情況為無變化(SD);以患者的目標病灶最長徑出現明顯增大,且增大程度超過20%,或有新病灶出現為進展(PD)。以CR+PR為有效,SD+PD為無效。

2.1 新輔助化療后各組患者腫塊大小變化情況:經新輔助化療后有效組患者,腫塊的長度、寬度、厚度及腫塊體積等均顯著小于化療前,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而無效組患者的各項指標與化療前比較則未見明顯改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新輔助化療后各組患者腫塊大小變化情況
2.2 新輔助化療后各組患者腫塊內部血流信號變化情況:經新輔助化療后有效組的患者,其病灶的血流分級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SV和RI值也相應降低,病灶血流分級降為0級、Ⅰ級的比例更高,且RI值與化療前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化療無效組的病灶血流分級、RI值、PSV值均與化療前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3。

表2 新輔助化療后各組患者病灶血流分級變化情況
隨著實施乳腺癌術前行新輔助化療患者數量的不斷增加,對于新輔助化療療效的評估也凸顯出其重要位置。臨床上評價乳腺新輔助化療療效的方法較多,主要有臨床評價、病理評價、影像學評價等幾種,上述方法各有優缺點[3]。臨床觸診雖然簡單方便,但受檢查者主觀因素影響較大,在腫塊的測量過程中尚無嚴格的量化指標,且容易出現因腫塊深度過深而導致的觸診不清;鉬靶雖然可以對病變內微鈣化情況進行有效顯示,但在腫塊大小的顯示效果上差強人意。應用比較多且操作上便捷性較強的是彩色多普勒超聲和磁共振掃描中,后者受昂貴檢查費用及檢查時特殊的乳腺線圈影響,普及度較差;彩色多普勒超聲則以其經濟性、簡便性、快捷性等優勢獲得較為廣泛的應用。
經本研究對我院收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臨床資料的整理與分析,結果顯示,38例患者治療有效,病情得到部分緩解,且從腫塊的大小(長度、寬度、厚度及體積)、病灶血流分級及病灶內血流的PSV、RI變化上均有明顯體現,腫塊顯著縮小,血流分級為0級、Ⅰ級的腫塊數量、比例顯著升高,同時PSV值、RI值明顯降低,提示新輔助化療后,在敏感化療藥物的作用下,腫瘤內血管出現萎縮或者閉塞的情況,而腫瘤細胞的變性壞死也使得腫瘤內部的血流分級從Ⅱ級、Ⅲ級為主的模式轉變為0級、Ⅰ級為主的模式。同時,由于化療藥物對腫瘤新生血管的破壞作用影響,腫瘤遠端微血管發生閉塞;而變形壞死的腫瘤細胞又因增殖速度的大大降低而使腫瘤整體表現出質地變軟的情況,進而使得其對血管的外壓減小,RI值顯著降低。相對而言,化療前后PSV值的變化較小,可能是由于PSV值測量受掃描角度以及不同醫師個體差異的影響較大,導致測量結果存在一定的差異,而RI值的變化客觀性更強。

表3 新輔助化療后各組患者腫塊內部血流的RI與PSV變化情況
[1] Cardoso F,Loibl S,Pagani O,et al.The EuroPean society of breast cancer sPecialists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young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J].Eur Cancer,2012,48(18):3355~3377.
[2] 胡正明,孫德勝,鐘潔愉,等.彩色多普勒超聲評估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療效[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3,24(8):548~549.
[3] 壽俊婷.彩色多普勒超聲在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療效評估中的應用價值[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11):1034~1036.
1006-6233(2016)12-2084-03
A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12.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