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君
一、探究背景
當前,全面深化課堂改革是教學教研的主旋律,尋找教研合一突破口,實現教學研討常態化,達到以教帶研、以研促教的目的已成為當務之急。
甕安縣雖為黔南州的教育大縣,但是在全國教育教學大環境中,教研教改依然處于滯后狀態。縣內的學校,大多存在備課走形式,寫教案只為應付檢查,教研走過場,與教學實際脫節的現象。
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貴州省甕安第三中學作為全縣的示范性學校,也積極投身于課堂改革。2013年9月,甕安三中推行新課改,申報《初中數學6321課堂教學模式》省級重點課題獲得成功。2014年3月,甕安三中以“6321課堂教學模式”規范課堂,按“規范課堂、個性課堂、高效課堂”三個層面來推進課堂改革,以“合作分工與個性補充式備課”來推行課堂教學研討活動。2015年11月,甕安三中獲黔南州課改樣本校、甕安縣課改先進學校稱號。
二、探究內容
備課方式:合作分工與個性補充式備課。
1、指導思想:資源共享,凝聚集體智慧;取長補短,減輕備課負擔;個性補充,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研合一,高效提升質量。
2、備課要義。合作分工備課,是以年級學科為備課單位進行的集體備課研討活動和課堂教學反思交流活動的教學研討方式。合作,指備課組共同研討;分工,指備課組將備課任務分攤給備課小組,由備課小組寫主備教案。這是一次備課,由備課課組完成。
個性補充備課,指教師個體對合作分工備課形成的教案在課前進行個性化的備課補充和課后記錄教學反思的教學研討活動。這是二次備課,由執教人完成。
議課,分為課前議課和課后議課。課前議課重在研討“備什么,如何備”的問題,課后議課重在反思教學得失、提出整改措施。
3、備課方式。(1)方式:以年級學科組為備課單位,年級學科組長是備課組長,備課組長填寫“教學計劃進度表”,組織備課,以單元或專題為備課模塊,每個模塊1-2個主備人。(2)備課流程:本學期結束,學校召開下學期集體備工作會→備課組長擬出教學進度計劃→小組成員集中議課,分配備課任務→主備人備課,寫出備課稿(電子、紙質)→學期開始,小組成員集中修訂主備教案→學校審查主備教案、保存電子檔→備課組長印發教案給小組成員→執教人作個性補充,攜案施教→教學研討(反思課堂,自主研修)
4、備課要求。(1)備課研討分集中與自主兩種形式。集中備課研討,兩周進行一次。(2)前兩次會議研討備課問題,往后的會議研討課堂教學問題。(3)小組備課研討定時間、定地點、定人員、定內容。(4)全體教師參與備課活動,有會議記錄、照片。
5、實施保障。(1)學校統籌、年級組監督、備課小組執行、績效考核。(2)教務處每月檢查一次備課情況。檢查內容:教案中個性補充、教學反思;學生作業或試卷;備課組研討記錄。
6、實施價值。(1)理論價值。以備促教,以備為研,追求備課的時效性、實效性、研討性,有效推進學校高效課堂建設工作;教研強校,自主創新,走獨具特色的教改之路,改變學校教學教研狀況,實現高效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研究成功,有很大的推廣價值。可以從校內同學科合作發展為學科間的合作,甚至是學校與學校之間的合作。這樣,更能夠實現整合資源,取長補短,減輕教師備課負擔,提升課前備課質量,實現課堂教學高效的目的。(2)實踐價值以備促教,減輕教師備課負擔,改變教師“為查而備”的應付思想,實現教師“為教而備”的備課行為。
以備為研,促使教師個人專業發展,激發教師的科研能力,拓展教師的專業認識,提高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使教師形成問題意識,不斷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并設法解決問題。
在教學中研討,在研討中教學,實現教學研討常態化,做到教研合一,讓教研實實在在服務于日常教學工作。
以“某某”課堂教學模式為依托,研究課堂,改進備課方式,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和時效性,實現高效地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目標。
創新價值:(1)合作以取長補短,分工以縮減工作量,個性補充實現教學的針對性、高效性;(2)備課研討活動流程:集中研討,總體設計備課內容→分工合作,分組主備寫出主備教案→個性補充,針對教學求高效→課堂反思,共同研討尋良方。以這樣的備課研討方式,實現教學研討常態化,達到以教帶研、以研促教的目的。
三、個性補充
是執教人根據自己的教學個性和學生的學習需求有針對性的進行的教學補充。內容:1、分析學情,調整難度,確定教法。2、補充或重構知識點、經典例題。3、主要教法:(1)按新課程理念執教,“6”環節不可生搬硬套,根據所需,據實靈活處理。(2)設計教學切入點、預設課堂高潮、確定教學驗收方式及考慮是否使用課件、學案。課件(課件制作要扣教學內容、教學設計、學情等,設計健康,簡明扼要,實用性強。);學案(由執教人根據教學需求自主設計。)
四、原則
根據學生個體所需,發揮教師所長,自主定教、定學、定考。
五、教學反思
內容:1、課前備課;2、課堂教學;3、備課研討;4、教學考評。(記體會、寫感悟。寫點記要,自由發揮,言簡意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