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紅
班級自主管理,即學生自己管理自己,要求學生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學會自我約束,真正成為班集體的主人。每個學生都有強烈的自尊心和榮譽感,都有為大家服務的美好愿望和做好工作的滿腔熱情,我們班主任應適時抓住這些優勢加以培養和合理使用,讓學生自主管理班級,為營造優良班風和學風貢獻自己的力量。改變“保姆型”和“警察型”的傳統班級管理模式,班主任才能讓學生擁有一個轉變角色、參與班級管理的自由天地,才能使學生從消極被動接受管理的對象成為班級真正的主人。
一、把班級管理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樹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觀念
首先,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一系列人性化的班級管理制度,并調整對學生的評價標準。從學生的日常行為、紀律、學習、品德等方面入手。值日班長要以分數的形式進行全天候跟蹤記錄,每周一匯總,獎優罰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失誤,進而重新認識自我,既能增強學生的責任心,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達到了讓學生自主管理的目的。
其次,合理制定班規,使學生做到自主管理。要想讓每個學生都參與班級管理,做到自主管理,并主動為班級服務,教師就要合理制定班規,使他們對自身充滿信心,找到樂趣,獲得啟迪。
再次,應充分利用主題班會課,配合學校的每項活動,發動全體學生,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在主題班會課上,班主任要提出常規要求,把課堂讓給學生,讓學生有展示自己聰明才智的機會,進而達到啟迪思維、美化心靈、規范行為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主題班會內容應提前告知學生,讓學生在課前精心準備,讓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班級管理,讓他們在班集體中當家作主,牢固樹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觀念。
二、讓學生明確班級奮斗的目標
班級的奮斗目標指明班級的前進方向,早明確班級的奮斗目標也就給學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我在接手一個新班級之后的第一堂班會上就明確今后班級的奮斗目標:一是要把班級建設成有良好學習氛圍的育人環境,學生在班級內德智體全面發展;二是在班內創立和諧寬松的人際關系,學生在班內有家的感覺。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實踐證明,班級建設之初就有明確的班級奮斗目標,就像有一面鮮艷的旗幟在引領學生成長,班級也朝著良性的方向發展。
三、充分發揮每一位學生的主動性和潛力,學生干部輪流上崗制度
在校運動會中我班獲得了全校第一名,在學校廣播體操比賽中我班也獲得了全校第一名。這是班級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結果。這當中,班干部起到了不可忽視的榜樣作用。為選拔、培養一批真正有能力的班干部隊伍,我采用了學生干部輪流上崗制的辦法。
首先,通過競選選撥學生干部。這種制度下,干部提名先由學生自薦、同學推薦和班主任提議,之后班主任再安排提名學生在班會課上公開演講,最后要求全體學生選出自己最信得過的同學為班長及班委。班委成員產生后,就以班長為龍頭,設兩個班委候選人(每周更換)、四個記錄組長,要求記錄組長精細化記錄每位學生干部在工作期間的得與失。
其次,綜合、民主評議,選出值日班長候選人。全體學生要經過綜合評議、慎重討論,最后民主評議選出值日班長候選人,然后以周為單位,兩個候選人輪流上崗,管理班級紀律及衛生工作。 逐漸“淡化”班主任意識,“模糊”班主任角色。設置每周班主任助理職位,大膽地讓班干管理班級,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和班級管理工作的主人,使他們自主地去學習,自律地管理自己。班主任對學生再也不必去壓迫,去威嚇,去命令,而是以民主的方式,多一些真誠,寬容,慈愛和關切。這樣學生就不會感到壓抑和壓力,就不會再增添過多的煩惱和苦悶,這對于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無疑是有益的,而班主任也可以通過這種民主化、開放式的班級管理模式解放自己,樂得“清閑”,可以騰出更多時間,抓教學、搞研究、為班級工作出謀劃策。
四、定期開展主題活動,提升化學反應效果
開展活動對班風、學風的檢驗是非常有效果的,開展活動不僅能鍛煉提高學生的能力,更能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凝聚力、向心力。開展活動要做到有計劃、有組織、有準備、有表彰、有小結。主題要鮮明、活動要有教育意義,學生參與性強,易開展;活動要體現自主參與,體現學生的主人翁精神,根據本班實際情況開展主題活動。
五、當家作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隨著年齡的增長,初中生會有越來越強烈的自主意識和獨立意識,因此他們會越來越反感“保姆型”和“警察型”的管理。為了更好的適應學生成長的特點,我讓學生成為班級自主管理的主體,參與到班級管理的方方面面。班級管理的核心是班級文化建設,包括制度文化建設、環境文化建設和精神文化建設。我從以下三個方面說一說是怎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增強學生自主管理的。
1、制度文化建設。制定班級管理制度,決不是班主任的需求,而應該是班級工作和全體學生的需求,所以,它的制定一定要走群眾路線,要讓學生充分的參與進去。這些制度都必須在充分征求每個學生意見的基礎上,本著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建立起來。正因為是學生們制定的這些規章制度,所以執行當中他們就會自覺自愿,也就不容易出現師生管理方面的矛盾。
2、環境文化建設。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可以創造人,班級環境文化的布置,利用好了,都可以對學生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學生的書法作品展示,你可以根據需要,初一時為了養成教育可以寫“好習慣,益終生”、“我自信、我快樂”,初二防止兩極分化可以寫“競爭使人進步,合作帶來雙贏”,初三時為了促進理想教育和吃苦精神可以寫“心有多大,夢想就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等。這種無聲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日久天長,成效也非常顯著。
3、精神文化建設。良好的精神面貌、健康向上的班風、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對于陶冶學生情操、美化學生心靈、規范學生行為同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經常通過視頻讓學生關注社會國家,增進學生的愛國意識。同時通過班級周報,讓所有參與班級管理的人員提供管理當中發現的做得好的方面和存在的不足,發現的好人好事,發現存在哪些問題需要去解決,怎樣去解決,還要有執勤的感受等。全班同學輪流來做,這樣他們就會親自體會到管理一個班級的不易和辛苦,在以后會更加的去擁護別的同學的管理,對自主化班級管理很有好處。
參考文獻
[1] 顧建光.提高學生自主性管理能力的探索[J].教學與管理,2003(06).
[2] 夏連云.做孩子的良師益友[J].教育學刊,2009,(1). [2]鄭克儉,王作廷.新時
[3] 崔槐麗.初中班級自主管理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西南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