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成森
農村中學由于受到自然環境、經濟發展、信息交通、師資力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所以在如何提高教學質量方面也應有獨到之處。課改近幾年以來的初中語文統考試題中,試卷的內容一般有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積累和運用”。第二部分是閱讀。第三部分是寫作。那么根據這三部分的考試題型,我們農村初中語文教師應該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融匯在課堂教學中,努力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如何提高語文教學質量,讓學生考一個滿意的分數,我認為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努力。
一、語文老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作文是考試中必不可少的,也是學生最怕的題。有的學生一見到作文題目,就覺得無話可寫,腦子里一片空白;有的學生干脆一提起筆來不加思索就亂寫一通,結果是文不對題,分數當然是不會高的。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加強作文訓練。我認為第一先要讓學生每天堅持寫一則日記,日記的內容非常自由,學生可以看到什么寫什么,想到什么寫什么,愿意寫什么就寫什么,實在是沒有可寫的可以到書本中或課外書中找一優美的語段抄下來,這樣他們會沒有顧慮,也沒有任何負擔,日積月累,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感受能力都會有質的飛躍。第二,讓學生堅持每周練筆二至三次,重視實踐,不拘形式,講求實效。刀要常磨才鋒利,曲要常唱才上口,筆也要常練才能運用自如。練筆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或者將觀察所得,記敘幾行;或者因讀書報有感,評論一番;或者描寫一段眼前景物;或者抒發幾句胸中情愫;或者作些作文開頭的片段訓練,文章主體部分的擬提綱訓練、作文情景設置訓練;或者作些學生口述練筆訓練,也可以教師不失時機的作文示范指導。第三,鼓勵學生交互修改作文。“文章是改出來的”,學生寫了作文初稿后,或多或少存在著不當之處。讓學生交互修改作文時,免不了學生對作文稿反復朗讀,在朗讀中體會,在朗讀中完善。待學生把經自己反復修改的作文稿交給老師的時候,老師還得針對學生寫作實際,作出客觀、科學的評價,該表揚、肯定的應給予表揚。
二、語文老師要重視文言文及課外古詩詞的積累、背誦及默寫
語文教學要考好此類的題型必須要在教學中特別注重古詩詞的背誦及積累,爭取在這一題型上不要失分。另外還要在教學中注意對學生的語文知識的靈活掌握,這一部分教師要在平時的講課中注重練習,比如練習仿寫,練習歸納能力等。學生是以機械記憶為主,教師要注意培養他們有意義識記的能力,通過讀讀背背,使所學的知識在腦子里反復出現。
三、語文教師要有愛心和敬業精神
語文老師要想提高教學質量,作為教師必須要花上一定的精力。上課之前要認真備課,認真的鉆研教材。要在教學方法上有所創新,給學生布置的作業必須要落到實處,不要只是讓學生下去做,而自己卻從來不看做的結果。對學生的教育要“嚴中有愛”,讓學生愛上你所教的科目。我們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要有蠟燭的精神,春的風格。
四、語文老師要想辦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我發現在每次的考試中,閱讀理解往往是占很大的分值。它不僅有現代文的閱讀,而且有文言文閱讀。因此,教師必須要在平時的課堂中訓練學生現代文閱讀的能力和文言文的閱讀能力,不要包講或直接把答案告訴學生。那么要怎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呢?那就是要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現在我們的教師在上閱讀課文時,與講讀課文一樣,把一篇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好文章浪費了。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我認為做到四個字“三多三少”——多讀書少做題、多感悟少分析、多積累少講解。另外還要培養學生讀書興趣,俗話說三日不讀書便言語無味,我認為學生七日不讀書便是半個文盲,要把讀書變成學生本身的一種需要。再加上我們農村貧困家庭的孩子受條件的限制,勞動負擔重,見聞少,視野小,生活閱歷單調,在寫作文時無材料可寫,無話可說.在閱讀理解方面不能身同感受,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閱讀,不善于深入思考所讀的東西的含義,沒有開動智慧的力量.缺乏真正的閱讀。我們在訓練朗讀時,要在課堂中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多讀書,充分利用機會讓學生通過朗讀、默讀、復讀、賽讀、整體讀、部分讀、引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從讀中得到感悟。“以讀為主”是我國傳統語文教學的精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從某種程度上提示我們提高學生的語感的基本方式是讀。另外在文言文的閱讀方面,要多讓學生積累文言詞語,了解其意思。還要加強文言文的背誦。
總之,提高語文教育教學質量是一項長期復雜而艱苦細致的工作,需要我們教師有創新、有責任心、有愛心、有信心、有耐心、有恒心。只要我們遵循教育規律,腳踏實地的工作,不斷探索,勇于實踐,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相信一定能提高中學的語文教育教學質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