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峰
課改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學,而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是提高新課程下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主要途徑。傳統的課堂教學倡導“以教促學”, 因而更多地關注如何通過課堂提問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新課程倡導“以學促教”, 教師要幫助學生學會主動思考,學會學習,師生互教互學,真正實現教學相長。怎樣實現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呢?有效的提問是促進學生思維、增進師生情感、活躍課堂氣氛以及激活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燃料。因此,教師要重視對問題的精心設計和組織,優化提問技巧與方法,鼓勵學生都能勇敢回答問題,使提問更有效,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下面我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和做法供同仁們參考。
一、精心設計問題,力求清晰明了
首先提問要有明確目的,出發點是為導入新課或解決重點、難點或為提高學生能力等。課堂在45分鐘,對學生對老師來說都是非常寶貴的,不能浪費,應盡量減少或避免沒有思考價值的淺層次提問。不能為提問而提問,更不能為熱鬧而提問。例如:我在《“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課中,設計了一下幾個問題::思考1:春秋戰國時期,我國文化教育發生了什么明顯變化?“學在民間”對文化教育發展有什么影響?(從“學在官府”發展為“學在民間”,這就為“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創造了條件。提問的出發點是為導入新課。)思考2:請同學們閱讀P4頁從經濟上、政治上、階級關系、思想文化上概括“百家爭鳴”局面出現的背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考3:如何理解孔子和他創立的儒學?(分組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思考4:今天儒家思想是否過時了,還有沒有必要提倡它,試分析?(開放性問題一般允許學生在更大的廣度上做出各種可能的回答。即使學生回答問題時答案并不是完全正確,也要鼓勵學生按照一定的方式做出回答。)
二、使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思考過程中
有梯度:有難度的問題,要分層設計,分解成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的系列小問題。盡可能照顧更多的學生,不要使課堂成為少數學生的課堂,多數學生被“邊緣化”,少數學生演“獨角戲”。另外還要根據學情來設置問題。重點中學還是普通中學,試驗班還是平行班,文科班還是理科班。
三、把握好頻率、控制好速度
提問次數并非越多越好。①問題過密,容易使學生忙于應付教師的提問,精神過于緊張,不能有效地進行思考;提問多了,有時課堂紀律往往難于駕馭。②提問少了,師生之間很難溝通,教師也難以了解學生對所教知識的掌握程度。③教學中,我們既要提問,又不要“滿堂問”,“滿堂問”的結果就是學生機械答,但也要避免整個課堂教師學生都不提問,“一潭死水”。因此,一堂課最佳提問個數由講授的教學內容來決定,提問要在關鍵的地方設置提問,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四、對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可以讓學生討論后簡要地在紙上寫下問題的答案,然后再指定學生回答
例如:第2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探究思考:何為新儒學?儒家思想為什么西漢初能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從孔子在春秋時期創立了儒家學說到秦始皇采取了“焚書坑儒”政策,儒家學說遭到沉重打擊。到漢武帝以儒家思想作為治國方略,確定儒學獨尊地位。有一定的跨度,給學生一些合理的思考時間是必不可少的,請學生不要急于回答問題,仔細思考,看能不能從幾個方面尋找答案,這樣可以給學生思考和尋找答案的機會,也可以拓展發散思維能力。)
五、注意提問方法的多樣性
在課堂教學中,提高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方法很多,常用方法主要包括情境導入法、趣味導入法、破題法、探究法、評價法與發散法。案例:情境導入法:
大雪和冰雹的威力來自陰云,
雷鳴產生于耀眼的閃電。
城邦毀于豪強,而人民
受專制過度則因愚昧。
出海太遠就不容易靠岸,
這一切應好生想想看。
——《梭倫詩選》
請回答:
(1)詩中“豪強”“人民”分別指的是當時雅典社會的哪一階層?
(2)當時人民受專制奴役的主要表現有哪些?
(3)該詩反映了梭倫怎樣的思想?
如果用趣味導入法:請同學們看P22頁雅典衛城帕特農神廟遺址圖。雅典衛城是希臘最杰出的古建筑群,是為祭祀雅典守護神雅典娜建造的神廟。現存的主要建筑有山門、帕特農神廟等。這些古建筑無可厚非地堪稱人類遺產和建筑的精品,在建筑學史上具有主要地位。集中展示了希臘的古代文明。
請回答:
(1)公元前8—前6世紀,作為古希臘最重要的城邦之一,雅典面臨著怎樣的社會形勢?
(2)梭倫為消除社會的動蕩不安,還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正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所言,課堂提問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需要因人而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尤其要注重提問的實效,其中的關鍵在于,提問要符合學生的經驗水平、認知特點以及教學內容的具體特點。當然,教學的創新是課堂教學發展的不竭源泉。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完全可以利用教學機智靈活機動地動態生成新的提問方法,進行創造性的教學研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自身的能力也能得到有效提高。這更有利于促進我們自身的教師專業發展。